12.26 標普信評:壽險全面開放後 本土企業仍能守住城池

12月26日,標普信評發佈報告《壽險全面開放對本土企業衝擊有限》稱,中國保險市場加快開放之後,本土壽險公司不會受到明顯的負面衝擊。

日前,銀保監會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明確取消合資壽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時點的通知》稱,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合資保險公司的外資比例限制,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比例可達100%。而在此之前,外國保險公司與中國的公司、企業合資在中國境內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合資保險公司(簡稱“合資壽險公司”),外資股東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0%。

報告指出,保險市場加速開放之後,不僅外資保險公司監管准入門檻大幅放低,人身險領域的外方持股比例限制也將於2020年完全取消,但銀保監會的細則已為此預留政策空間。

標普信評分析師陳小紅表示,“雖然監管層面的准入限制已經大幅放寬,但在運營層面,外資保險公司面臨的壁壘仍然較高。中資保險公司,特別是大中型保險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穩固而多元的銷售渠道和業務網點,外資保險短期內很難趕超。”

規模較小或成立時間較短的保險公司預計也不會受到外資保險公司的直接衝擊。陳小紅指出,雖然此類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產品開發能力和客戶基礎等方面相對薄弱,但其目標客戶群體與外資保險公司很不相同,甚至一部分保險公司只在有限的地理區域內經營。

標普信評預計,由於外資保險公司會繼續保持經營理念、戰略定位和渠道資源,雖然它們的產品可能會與大型中資保險公司推出的高端產品構成直接競爭,但這部分業務在後者保費中佔比較小,整體影響有限。

由於外資保險公司更注重所承保業務的質量和盈利性,在發展業務時比較謹慎,雖然部分在特定領域有專長的外資險企可能會獲得較大發展機遇,但在目前國內一般保險產品在激烈競爭之下,相對較低的費率很難滿足外資對資本回報的要求。

而中國的保險市場遠未飽和,保險深度和密度都遠低於發達市場的水平,這也給中外保險公司提供了較大的業務發展空間。

雖然壽險市場全面開放帶來的整體衝擊有限,但在一些領域和地區也會加劇競爭。除了高端市場,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較深的區域預計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份額爭奪。

陳小紅說,“外資保險公司在過去十幾年的開放過程中給中國市場帶來新的經營理念、保險產品、風險管理手段等,促進了中國保險市場的整體發展。我們預計這一趨勢在接下來的對外開放過程中也將持續。”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