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有地鐵的城市是怎樣一種體驗?

yunyaling1987


生活在南京,越來越感覺到地鐵給我們帶來的便捷。

截至2018年5月,南京地鐵已開通運營線路共有10條,包括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10號線、S1號線、S3號線、S7號線、S8號線、S9號線,共174座車站,地鐵線路總長378千米,線路總長居中國第4(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世界第5位,構成覆蓋南京全市11個市轄區的地鐵網絡,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區縣全部開通地鐵的城市。

有幾年我工作的單位在地鐵沿線,雖然中途要轉線,但是因為不需要出站,無縫對接,還是感覺非常方便。

現在南京的年輕人,找工作就以地鐵沿線為目標,怎麼乘坐地鐵方便就怎麼來。好多我認識的人,以前出門辦事開車的,現在也不開了,只要有地鐵,就乘地鐵出行了。尤其是朋友聚會想喝個酒什麼的,乘地鐵是最方便的了,既不耽誤時間,又不會出現酒駕之類的。這無形也給城市環境帶來的福音。我現在基本上只有在出城的時候才會開車,凡是往市區方向都是以地鐵為主。

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地鐵可以準時準點地帶我們到任何我想要去的地方。

南京的郊縣現在都有了地鐵線,所以春天出門踏個青,秋天外出閒逛逛,地鐵也給人們提供了便捷。

生活在地鐵線網密佈的城市,真好!


蘇小妮


我說說成都的地鐵吧。成都雖然是平原城市,地上交通也是四通八達,但是地鐵修建確實是比較晚的,在2005年批覆修建至2010年9月才開通,主要是城市一條南北貫線,有由城北“昇仙湖”至城南“世紀城”,但是在當時可是屬於西南地區第一條地鐵線,標準大氣的藍色“標籤”,給成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片來源成都地鐵 運營線路

記得當時開通的時候,人們紛紛體驗去“天府廣場站、華西壩、桐梓林”等等,地鐵的開通使南北的城市距離縮短,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豐富了成都多彩的生活。

圖片來源成都地鐵

而這些年成都地鐵從一條線到米字型再到連成網,環路地鐵,機場專線等,運營里程一路突飛猛進,給更多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帶去便利,而且“運力大、準點性、乾淨整潔”等。
圖片來源網絡

成都的站點頗具特色,每一條線路都有其自己的特色站點,有古樸的歷史印記,也有現代文明的烙印,更有未來傲遊的夢境。

成都特色的亮點在哪裡,比如“大熊貓”“太陽神鳥”“銀杏葉”“工業歷史”等等,讓外地人來成都乘坐地鐵都讚不絕口。




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成都已經開通了1、2、3、4、7、10號六條線路,而5、6、8、9、18號等線路也在緊鑼密鼓的修建中,幾乎每一年或兩年就會開通一條一條線路,一張“天府通”讓你“通成都”。
圖片來源成都地鐵 天府一卡通



大內密探達康


我住在武漢,我淺談一下我在武漢乘坐地鐵的一些體會,還有這些年武漢因為地鐵而改變的地方。其實說句實話,建設地鐵對於武漢的發展意義非同一般,而現在地鐵儼然已經成為武漢市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之一。

早在十年前,武漢還只有長江大橋和二橋,但全市每天過江車流壓力主要集中在此,早年間還比較貧窮,擁有小汽車的家庭不多,兩座跨江大橋還能勉強滿足武漢整體發展。後來進入新世紀,武漢經濟發展邁入快車道,自此每天過江車流量呈井噴式增長,經常堵車一兩個小時過不去江,民眾也是苦不堪言。



後來隨著武漢城市的發展。國內首條跨江地鐵二號線開通,才有效緩解長江大橋與二橋的過江壓力,與此同時也提高沿線居民出行環境與出行效率。簡單來說,在武漢地鐵二號線未開通之前,我從光谷坐公交車到漢口主城區至少需要兩個小時以上,大多數情況下在三個小時左右。但隨著地鐵的開通,從光谷坐地鐵到江漢路僅需要四十分鐘,其中過江隧道僅需三分鐘二十秒。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我以前經常被堵在橋上半個小時不得動彈,當時想如果有交通工具能讓我在十分鐘之內過江,我就心滿意足,現在出乎我的意料僅需三分鐘即可。


再比如上次到機場坐飛機去重慶,前兩年武漢沒有開通機場線的時候,我需要從光谷坐的士到黃陂,路程加上機場高速費,總共加起來一百以上,花錢不說,坐車至少需要兩個小時以上。但這次與以往不同,我從光谷直接坐地鐵到機場航站樓,全程也只需要一個小時二十分鐘,更值得一提的是票價僅需要七塊錢。相比較的士,物美價廉的地鐵更值得我青睞。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地鐵已經成為我們市民日常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彷彿融入我們生活中一般。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城市加入到地鐵的大家庭當中,讓我們共同期待。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1992年、在東京坐地鐵,大站地下有三四層地鐵網交錯 迷宮一樣。當時感覺到了未來世界。

1996年、在北京坐地鐵,僅有兩條硬件設施很差的線,人工售票,服務態度粗獷,進出站無電扶梯,感覺突然回到地下防空洞改建的鄉村公交站。

短短22年後的今天,北京的地鐵網軟硬件發達程度今非昔比,有種眼瞧著國家基建突飛猛進追趕發達國家的時代感。




seibu


分享我的真實經歷

生活在有地鐵的城市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對於我來說南京地鐵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


我還記得南京最早開通地鐵是在2005年,那時候我還很小,關於“地鐵”這種事物只能通過電視瞭解,對地鐵的認識還存在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裡。後來老媽就帶著我還有另外一位朋友及孩子去坐新開通的南京地鐵一號線,去南京奧體轉轉。

一來是為了坐地鐵嚐嚐鮮,二來也確實是去看看南京奧體感受下它建築規模之“大”,可能有人要說了,南京地鐵一號線不去奧體啊?很早很早以前南京一號線是去奧體的哦,後來改了



總之,對於小孩子來說第一次坐地鐵真是印象深刻的體驗。


再後來,我慢慢長大,家在南京最北邊,大學在南京最南邊,每週末都會乘坐地鐵一號線轉三號線往返。再再後來我畢業上班,每天坐著三號線去上班,我下班比較晚,我見過南京地鐵三號線最晚的樣子。

其實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就在此時此刻打下這行字的我正在南京地鐵三號線上,陪著女朋友去江寧谷裡看薰衣草。

南京地鐵真的對我很重要,你明白嗎?

網圖侵刪,看完點個關注唄


南京小歐


座標南昌:自2015年12月26日10:45分起,南昌作為江西省的省會,步入地鐵時代;2017年8月18日12:31分南昌又進入地鐵換乘時代。但對我的生活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大。

目前為止本人還是以公交出行居多,在南昌乘坐公交刷一卡通,優惠力度很大。例如:2元公交刷卡7折,90分鐘內換乘2元公交免費。相對於地鐵雖然快,但是能在2元之內解決的公里程花3~4元,很不划算。其次,公交換乘地鐵沒有優惠,也是一個主因。
但如果去紅谷灘萬達、南昌西站、九龍湖等距離比較遠,乘坐公交時間比較長,換乘多,又或是早晚高峰時段,趕時間的情況下,還是以地鐵優先。

南昌地鐵雖然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管理方面卻有些跟不上,首先站臺兩側的屏蔽門外側覆蓋了肉眼能看得到的灰塵,這在其它一線城市是不存在的。其次是地鐵列車內的中英文語音報站繁瑣不簡便不分開。最後,是否能增加列車內的語音提示的種類和頻率,因為沒素質的太多了。這一點香港地鐵做的很好。

建議在英雄城出行的省內、省外的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行程距離、時間、程度,合理選擇交通工具;低碳、環保、多樣化是生活在各大城市的綠色倡議書。



希望南昌地鐵可以服務更多群眾,讓地鐵穿梭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請加快你的建設速度!


你的笑容曾是我的最愛


地鐵為鐵路運輸的一種形式,指在地下運行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現在的中國已經掀起了一股地鐵建設的熱潮,除了特大城市,一些大城市甚至中等城市也加入了地鐵建設大軍。雖說地鐵的開通對城市、社會有重要意義,但坐地鐵真的很爽嗎?我說說我的經歷吧。



本人現住杭州,今年五一的時候,坐地鐵去西湖玩了一次。還沒到地鐵站,就已經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人湧向地鐵站,電梯、樓梯都擠滿了人。等我跟著大軍好不容易擠進地鐵站後,才發現買票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有的自動賣票機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還有很多人沒買票,甚至更多的人還在湧向地鐵站。雖然地鐵工作人員已經開啟了人工售票窗口,但我仍然擠了十多分鐘才買到票。

買到票後,又得擠到站臺去,很明顯,去往西湖方向這一邊又排起了長隊,不誇張地說,都排到反向行駛的地鐵站臺那一邊去了。三分鐘後,列車來了,你懂得,沒擠上去😰(工作人員費了好大勁才把門關上)。又來了一班,又沒上去。第三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上去了。真的是人擠人,連搭把手的地方都沒。咱也沒幹別的,全程就盯著地鐵路線,盼著早點到西湖。

雖然每到一站,都會下去一些人,但更多的是上來的人,真是夾縫中求生存。約半小時後,終於到了西湖。上車難,下車也不容易啊!回頭一看,列車差不多都被清空了😱! 自打這之後,我再也沒坐過地鐵。


用戶1280319256


評價任何東西,最好的答覆一定是對比。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出過多遠門,簡單對比四個城市,上海,南京,蕪湖,合肥。

1.上海:14年,無論是地鐵還是公交只有一個感受,擁擠,很擁擠,特別擁擠,真的是和電視中被人在後面推進車,然後關門那種感覺。那年也只是待了個把星期,談不上方便。陌生城市,搞不清方向的出行,任何公共交通都體驗很差,大概只有自己開車好點,哪怕堵,也能多認點路。

2.南京:15-16,地鐵是真方便,比任何交通都方便。真正的讓人愛上地鐵,最充分的理由和體驗應該是:首先是隨時去都有車,如果是下一班也就等幾分鐘的事,正常出現不要擔心車什麼時候到,有沒有車。然後上地鐵很舒適,無論夏季冬季,涼爽和溫暖,乾淨整潔,公共衛生間等,似乎給了一個在外打拼的人一種被照顧的感覺,當時這也是南京這座城市讓我最喜歡的原因,當然也許更因為他的名字,他的歷史,他的繁華,但最直接的體驗莫過於南京的地鐵。一定要辦卡,買票太麻煩了,排隊,人多,至少我看到人多頭皮發麻。雖然人也多,但不像上海那麼擁擠,真切感受到南京的人口吸引力巨大。

3.蕪湖:10-14年,16-17年,沒有地鐵。填志願那會,以為安徽第二名的城市應該會很棒,結果第一次在蕪湖站下火車,整個人都傻眼了。當然現在蕪湖也挺好的了。說下在這裡的出現,小城市,從安師大花津校區到市中心,步行就可以到達,騎自行車應該也就二十幾分鍾吧,大學那會經常騎車。出現較多是在大三,我女友畢業到我的城市工作那段時間,公交是第一選擇,那時候覺得打車都是土豪。3件事讓我對沒有地鐵的城市簡直一點好感也沒有。第一件是:大三住在文津花園,北門就有公交站,常坐36路,到濱江公園那邊。每天早上起來,因為兩趟車中間間隔時間太不穩定,有時快到公交站車剛路過,你真不知道那感受,不像地鐵沒趕上,會有牌子告訴你下班車幾分鐘後。公交這趟走了,就剩我一人在車站等,就像一隻無頭蒼蠅,遇上下雨什麼的,真是欲哭無淚。後來早上出門就一路小跑,快到北門就注意有沒有車來,有車來就加快跑,沒車來也儘量快點。每天早上坐公交都難得坐的順順利利。第二件是:有天晚上和女友去歐尚購物,買了不少東西,準備打車回去的,心想沒多少路,就坐公交吧。剛出超市門口,車剛走,就坐在站臺等,這一等,等的人心都冷了。剛開始坐著等,和女友互相說一會就到了,不知不覺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後來等的心煩就開始計時,硬是看著手錶走了半小時,後來坐上了公交,整個人都不好了,那天就因為這事感覺比什麼都累。因為那會已經等了,想著快來了,就一直沒打車,後來是賭氣等了。第三件是:過節回家坐火車,到火車站,正好在大學城邊上,每次都爆滿,就開始打車,原本打表到車站就20不到的,硬是無奈接受出租車師傅20一人的價格,慢了還真沒車。後來就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然後各種出問題。掙錢又買新摩托,蕪湖小,摩托車跑起來很爽的。再也不要趕公交了。下雨天不是特別大的雨,寧可風吹雨打,也不願等公交,更不願受出租車的氣。在蕪湖上大學,工作,除了那段女友陪伴的青春和在蕪湖騎無牌無照摩托被交警勸靠路邊騎慢點以及看到蕪湖城管幫違規燒餅攤阿姨移車子外,似乎沒有其他的好感了。

4.合肥,18年3月至今,目前只有兩條線,但共享單車+地鐵+網約車的組合,也是讓出行變得很便利。大學12年來過合肥一次,下火車站就看見修路,在哪裡都看見修路,然後堵車,真感覺不如蕪湖,至少蕪湖乾乾淨淨的。後來一直不願意來合肥,哎,現在想想,應該早點來合肥,合肥真是一個適合安徽省內年輕的安家之地。從3月到現在,生活工作這麼長時間以來,總結出出行幾大鐵律:1.能其他,堅決不公交,2.能地鐵堅決不其他,3.單車+地鐵+滴滴,很方便,很快捷。再次重複一定要辦卡!合肥地鐵人不是很擁擠,但個別地方人也挺多,現在只有兩條線,以後其他線路開通,出行肯定會更上一個層次,一定會像那時候在南京的體驗一樣,給更多在外打拼的人們被照顧的感覺。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合肥!

總結一下有地鐵的感受:1.有地鐵了並不一定真正方便,線路多,合理,才真正方便。2.地鐵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這個就像安全感一樣,只要在運行時間內進站,不需要擔心沒車,等不到車,更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漫無目的的等。下扶梯看到的牌子寫的間隔時間,比高鐵更有安全感。3.住的靠近地鐵一定會是最好的體驗,我現在住的中央美域,距離最近的地鐵站五里墩估計1.5公里,騎單車也煩人哎。

4.暢想一下如果每個城市都有高鐵相連,城市內地鐵通達,會在什麼時候成為現實?


易訂貨and周鵬


長春現有5條軌道交通線路(長春地鐵1號線、輕軌3號線、輕軌4號線、有軌電車54路、有軌電車55路)。今年9月30日前,長春將再開通2條軌道交通線路,地鐵2號線、輕軌北湖線。

現在長春正在運營的地鐵線路是1號線,在長春坐地鐵的感覺就是快,因為1號線是條大直線。 3號線、4號線合圍成一個圈,2號線通車後,長春軌道交通路網將初步形成網格狀(田字形)。








嚮往東北師大的我


天津地鐵,我國第二個擁有地鐵的城市,目前開通有1、2、3、5、6、9共六條線路,發展還是有些慢了,地鐵確實非常便捷,但是必須成網運營才能體現出其優勢,希望天津知恥後勇,奮起直追吧!圖一(已建成運營圖)圖二(市區規劃圖)圖三(市區+濱海新區地鐵規劃全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