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信評:疫情對宏觀經濟的短期影響將主要體現在一季度

中證網訊(記者 薛瑾)2月19日,標普信評發佈報告《且行且看:多維度觀察新冠肺炎疫情的信用影響》,對零售餐飲、消費品、房地產、旅遊、傳媒娛樂、銀行、結構融資等多個行業受到的影響進行了解讀。報告認為,疫情對宏觀經濟的短期影響將主要體現在一季度。

報告指出,在各地嚴控疫情的背景下,人員往來中斷,許多企業仍難復工。本次疫情對中國的零售和餐飲業造成了較為負面的影響,特別是中小餐飲企業流動性面臨較大挑戰。

由於春節期間原本屬於旅遊旺季,預計疫情將影響到旅遊行業的全年經營業績。國內遊佔比高達85%的旅遊業收入結構,尤其容易受到疫情之類事件的衝擊。

日常消費品及耐用消費品行業都承受了壓力,由於傳統農貿市場和實體超市多數停業或者縮短營業時間,作為替代渠道的電商消費模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服裝、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可以延遲消費,如果疫情在一季度受控,二季度可能出現恢復性增長。

報告認為,本次疫情有可能對中國的房地產開發行業造成較為明顯的負面影響,但在中央政府保證經濟平穩增長和地方政府因城施策的背景下,疫情帶來的銷售損失或可逐步修復。預計一二線城市全年銷售額應能保持微弱增長,三四線城市則難以回補春節期間返鄉置業需求受到的明顯打擊。商業地產方面,客流的恢復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5G建設的不斷推進,也有可能影響未來寫字樓和購物中心的長期需求。

該機構預計,本次疫情對科技軟件和硬件企業的長期正面作用大於短期的負面衝擊。疫情可能對生產、供應鏈和消費需求造成了短期影響,但中長期來看,科技產品的消費需求有望加快增長。

電影院線已經受到較明顯的負面衝擊,春節檔票房的大幅下滑將很難通過後續排片的調整完全彌補。與此同時,在線視頻、網絡遊戲等行業的收入將會有所提升。

報告稱,疫情對銀行的影響會有差異。大型國有銀行盈利能力強,主要農商行撥備水平較高,有利於應對疫情帶來的新增不良。相比之下,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現有撥備水平和盈利能力都相對更低,在應對疫情衝擊時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該機構認為,此次疫情對中國結構融資市場的主要影響目前體現在短期衝擊,包括對入池資產的現金流入、資產的逾期和回收、相關參與方的運營能力等方面產生的負面影響;認為證券化資產池現金流入產生斷崖式下跌的可能性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