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2019年股市運行變化對個人投資者的啟示

紅刊財經 聶方紅

時至年底,股市進入收官階段,許多個人投資者反映今年行情特別難做,沒有賺到錢。實事求是地說,近幾年來,我國股市的發行方式、投資結構、監管力度、運行風格正在發生改變,對個人投資者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選股水平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那種隨大流、人云亦云、閉著眼睛買股也能賺錢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我們需要從這幾年特別是今年的市場運行變化中看到新趨勢、把握新特點、探索新對策,來迎接即將到來的2020年。

2019年股市運行變化對個人投資者的啟示


啟示一:等大勢不如選個股。

  

經過多年股市洗禮,許多個人投資者養成了一種牛市情結和牛市思維,認為只要牛市來了,買什麼都能賺錢。今年一季度指數站上年線,牛市迴歸的氣息就更加濃烈,很多人甚至奮不顧身殺進市場,誰知一季度跑進去以後,隨後三個季度指數就在200點空間內反覆折騰,始終沒有方向,反應慢手腳慢的都變成了站崗者。儘管指數波瀾不驚,但個股創歷史新高和歷史新低的現象差不多天天都有,少部分個股上漲與大部分個股下跌成為交易常態。按上證指數測算,今年大盤漲幅已超過15%,但個人投資者收益能跑贏大盤指數的屈指可數,更多的人是因為長期套牢不動在等待牛市到來而越套越深。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從2016年以來,指數走勢與大多數個股的走勢相關性開始減弱,過去普通投資者不太關注的權重股、藍籌股、核心資產股這幾年你方唱罷我登場,越不敢買的股票就越漲,漲到你後悔心動為止。所以近幾年你如果靠看大盤指數去投資,很可能收穫寥寥,只有跟隨市場熱點走,精心選個股才可能跑贏大盤,擴大收益。隨著個股大擴容,以後市場個股分化必成常態,一些質地不好的個股、問題股即便是大盤狂漲,也可能像境外股市一樣走向仙股或退市不歸路。

啟示二:押黑馬不如擁抱核心資產。

  

以前炒股,賭黑馬是普通投資者戰勝機構、戰勝莊家的重要法寶。那個時候,賭黑馬主要是賭重組、賭借殼。然而這幾年特別是今年以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一方面註冊制讓優質公司發行上市不再是難事,另一方面借殼、重組更加規範,要求不亞於新股發行,這就使得真正的好資產少了借殼重組的衝動,低價股公司的風險反而越來越大,押中賭贏的概率越來越低。原來年年要爆炒幾輪的ST股票、低市值股票今年恰恰成為虧損的重災區。

  

本週總市值低於50億元的股票更是達到1970多家,低於20億元的也有380多家。與此相反,以新興產業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核心資產股票一路高歌、漲幅驚人,僅僅5G概念今年就有卓勝微、武漢凡谷、深南電路等近20只股票漲幅超過100%,50多隻漲幅超過50%。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天味業、上海機場等傳統白馬股依然表現不俗。老老實實做價值投資的人,收益都還不錯。

啟示三:炒短線不如做長線。

  

今年股市走勢逐漸造就了投資核心資產的新共識,然而大多核心資產股票現在價格已經高高在上,漲勢也不凌厲,恐高與耐心讓大多數投資者望而卻步。普通投資者之所以喜歡炒短線,主要是早些年市場不成熟的時候炒短能賺快錢思想所致。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頻繁炒短線增加了交易成本、增加了犯錯概率、更容易弄壞投資心態,真正能成功的人並不多。統計發現,買一隻好股票長期持有往往會跑贏大盤、跑贏利息。2007年滬市創歷史最高時已經上市現在還在交易的1400多家股票中,在指數腰斬的今天,有超過4成的股票價格超過當時的水平,漲幅超過10倍的更有10多隻。如果投資者那個時候買進貴州茅臺、恆瑞醫藥、長春高新、格力電器、片仔癀、浪潮信息等持有到現在,可以說會賺得盆滿缽滿。過去10年中還有中國國旅、伊利股份、愛爾眼科等一大批股票漲幅驚人。

  

現在上市公司大擴容,廣大個人投資者要更多從基本面去尋找有價值的公司,從他們的行業前景、市場份額、經營模式、財務狀況、管理能力、技術門檻、議價能力等多方面去發現龍頭公司,趁現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買入持有,只要基本面沒有變化,就慢慢堅守,一直拿到目標價格出現為止。


啟示四:跟莊家不如跟機構。

 

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對金利華電控股股東、實控人等的處罰決定,揭開了一起長達兩年半操縱自家股票、虧損1.57億元的大案,再次提醒我們個人做莊、與莊共舞越來越難做了。與之不同的是,今年指數不怎麼樣,基金成績卻很不一般,8000多隻基金,99%都不虧損,跑贏上證指數的更超過30%。

  

與機構相比較,個人投資者的影響力、預見力、發現力都存在差距,基金、機構有各種方式進行調研比較、能較好感知市場的溫度態勢,抓住市場熱點,比如今年漲幅最大的廣發雙擎升級基金,十大重倉股中,漲幅最小的也有50%多,最好的漲幅超3倍,10只重倉股的漲幅排名都在滬深市場漲幅500名以內,更讓人佩服的是,基金重倉的電子信息軟件板塊正好是今年股市最熱的板塊。如果說股票太多讓人眼花繚亂無法取捨的話,跟著基金、機構走,特別是看他們調研什麼、抱團什麼、扎堆什麼,不失為一個好的思路。

啟示五:自己做不如買指數基金。

  

一些個人投資者也許會說,我也知道熱點在哪兒,但是股票太多沒法選,股價太高不敢投,怎麼辦呢?指數基金可以幫我們排憂解難。今年以來,ETF基金持續火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種指數基金在國外年輕一代中早就火了,因為買指數基金價格低,很適合散戶口味;不要交印花稅、成本省;不怕踩雷,壓力少;特別是可以根據市場熱點趨勢進行提前佈局與選擇,本身效益還不低,比如中證500指數基金,如果我們在2005年買入,一路持有,無論牛熊,平均每年可以達到15%左右的收益,基本上可以跑贏大部分投資者。如果我們今年年初就把股票換成消費ETF、科技ETF、醫藥ETF、黃金ETF的話,收益率鐵定跑贏大盤。(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刊社立場)


(本文已刊發於12月7日的《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