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国考笔试133.6,面试82.66,干货来了

本来转发自【步知公考上岸学员 圣漂流】社区分享

国考笔试133.6,面试82.66,干货来了

行测

我一直是在自学,近四次考试成绩如下:

16山东省考63分,17国考70分,17山东省考73.4分,18国考70.6分。

我看很多论坛上都反对行测题海战术,但我认为,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的,熟能生巧

你不刷题哪来的积累?

所以我比较提倡刷题,但不是盲目上量。而是有规律、有针对性的持续刷题。

18国考前4个月开始,我制定了如下计划:

周一到周五每天一个模块,言语、判断都是50道题,数量和资料20道,常识30道(常识直接看答案背题)。

做完后对完答案要总结,看看自己错在哪,认真反思,再去网上找类似的题型多练几道,当天的错题当天一定要弄懂。

周六周日每天一套真题,完全模拟考场,掐时间,找考试的感觉,也可以去网站上参加模考。

过后依然是总结错题,继续提升。

按照这种计划练习上4周左右,你应该就能感觉到有所提升。

考前2周,我就不再进行模块练习,而是改为每天一套题,这样考试的时候能尽量避免紧张。

考前这段时间主要是要建立信心,找到考试的感觉,建议这个时候不要再做模拟题,尤其是难度较高的题目。

对于考试,要建立正确的考试观:

1)你要知道真的考试时,你面对的都是陌生题,别人也是一样。

但题目的考法都是你练过的,所以不要怕。

2)试卷中大概有10%左右的题,是命题人出的根本没想让你做出来的题,不要与它们过多纠缠,不要迷之自信。

因为他们并不特别值钱,你要做的就是准确地识别这些难题,绕过,能把剩余90%能做的题目中的80%做对,就已经是70+的分数了。

3)考试当天,早起一会,去考场前做20道资料分析,提早进入考试状态,绝对有用。

4)我要专门说一下数量关系模块,大部分考生都是留在最后蒙,对几个看运气。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还算擅长数量关系,就别把它放在最后,因为你最后15分钟其实是很紧张的,根本无法进行高强度高精度的运算。

所以,你要在考试中间阶段,给自己15分钟的时间,记住啊就15分钟,做数量关系,15分钟一过,立马回到其他题型上来。

这种方法大家可以在平时做套题的时候尝试一下,看看适不适合自己。

5)常识。重在积累,没啥好说的,考好考坏基本看命。

但我们尽量保证平时练过的知识点都记住。

国考笔试133.6,面试82.66,干货来了

申论

我的苦主。

四次公考分数分别为: 16山东省考60分; 17国考53分; 17山东省考66.5分; 18国考63分。

可以看出国考申论压分还是蛮厉害的,基本上要比省考低10分左右。

所以备考国考的小伙伴要提高警惕,不要觉得自己省考考过70,国考就一定也能上70。

申论作为我的命门,曾经困扰我多时,可我还是在与他争斗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窍门。

对于申论比较差的同学,希望有所帮助。以下模块,申论高手请绕行!!

1)小题。我把除大作文外的其他题型称为小题。

大家注意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大作文上。小题才是最重要的,OK?

因为我们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写出来的大作文在阅卷人眼里都是很烂的,只要你不跑题基本上拉不开差距,不要和我说一类文,一次考试几十万份卷子才能出几个一类文?

而小题呢,4道题(有些省考试3道),60分。

如果你每道小题比别人少2分,这几道题下来就已经落后6-8分了,你指望啥找回来?

行测?还是大作文弄个一类文?

所以,首先要稳扎稳打,弄好小题。

做好小题的前提除了要读懂材料、会读材料外,更重要的是:

审清题目,看清作答要求。

审清题目,看清作答要求。

审清题目,看清作答要求。

有多少同学因为没看清作答要求而平白无故丢分?

比如作答要求明确提到“条理清晰”,你就得分条啊。

不然阅卷人直接给你低分啊,他们每天改那么多试卷,你连基本的作答要求都不符合,他们不会再给你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得分点的。

再比如题目要求参阅给定资料2,你就不能去其他材料找要点啊,正确答案的得分点肯定就在给定资料2里面。

另外,关于有些同学提出的“抄材料原话是不是不得分”的问题,这个得看你会不会抄,相信我,做题做多了你就会知道哪些句子该抄哪些不该抄。

应用文单独说一下,其实大部分应用文虽然要求字数多,但基本就是送分的,都是披着应用文外衣的小题型,只要你格式不出错,平时多加练习就基本不会得低分。


2)大作文

相信很多同学和曾经的我一样——词穷、难产。

前面我说过,在阅卷人看来,考场里的大作文大都是很烂。

所以我们只要做到得平均分以上就算赢了。最好的办法是啥?当然是花木体啊!你

也不用担心会不会模板化,多次考试证明,这种结构的文章是最能抓住阅卷人眼球的,因为他条理清晰啊。

开头引出中心论点+中间2-3个分论点+结尾切题,这是能让阅卷人在最短时间内看出你写的是什么的最好的方法,屡试不爽。

因为据说阅卷人批改一篇大作文的时间大概就是30-40秒。

你说他们看哪里?

肯定是开头和结尾再加上每段的第一句话啊。这几个关键节点写好了,再加上平时积累的经典句式,你的文章肯定三类以上啊。

而这些,我们的花木君老师都手把手教过啊,好好看看花木体那个模块的课程。

对了,如果你跑题了我也救不了你。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避免跑题呢?当然是审清题目了。

我们举个例子:

2016国考真题:“给定材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800~1000字。

这个题目,大部分同学肯定会写3个分论点:“好政策要能满足公民意愿、好政策要能滋养公民理性、好政策要能滋养公民德性”,没什么大问题,但不会得高分,为啥?

因为你没审清题。仔细看看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句子中的“不仅仅是...更是...”是有递进关系的,明显后者更重要。

所以满足公民意愿只能说是前提,而不要大篇幅的去写,重点是滋养公民理性和德性。

可以翻翻花木君的范文,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花爷的最后一个分论点是全文的亮点,应该会提分不少,我们没有他这么高的水平,但至少也要学着审清题目。

最后再强调一点:

申论练习不要做模拟题,一定要做真题!

申论练习不要做模拟题,一定要做真题!

申论练习不要做模拟题,一定要做真题!

每年那么多真题,你把近三年的各省、国考真题做过,弄懂了就很了不起了。

记住,每套真题不能只做一遍,要把自己的答案再进行完善和修改。

国考笔试133.6,面试82.66,干货来了

面试

有人问我,面试中形象重要不重要?

答案是肯定的,重要!

面试这种主观打分的考试,考官每天要看那么多考生肯定会审美疲劳。

若有一个考生形象让人眼前一亮自然会有些优势,但前提是你回答的内容要与考官对你的期望值匹配。

所以,我们还是要把注意力多放在答题上。

不得不说,北楚老师的面试课程真的超值!

让我从一个看见题目就能答一句话的渣渣蜕变成一个口若悬河的话痨。

北楚老师课程中那些对于例题的答题堪称标准答案。

如果有学生能在面试考场达到这种水平,90+没问题。

想学好面试,得开口。

不断的说、练习,找几个小伙伴一起,每天反复练习。

结构化面试,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紧张。

很多地方不给题本,直接考官念题,如果你听不清可以申请再次听题,构思时间不要太长别超过2分钟,否则气氛非常尴尬你会更紧张。

听完题迅速识别题型,看是社会热点题、组织规划还是人际关系题,然后迅速回忆北楚老师的答题思路,快速整理答案。

我今年考试是结构化小组形式,大家可能也已经有所了解,就是3个人一起进场,先给一个题本,3道题,构思15分钟,然后引导员带你们去答题的考场。

考官不说话,你们按照既定顺序答题,答完后再点评其他考生的答案,再对其他考生的点评作出回应。

其实换汤不换药,首先还是要把题目答好。

然后对于点评环节,其实不让你们互怼,记住千万不要怼你的对手,不要用过激的语言,即使对方说的不好,也要委婉的指出来,比如“我认为考生A第二题的回答中再提及到XXX的话,答案就更加完美了”之类的。

因为这个环节其实是在考你的情商,没有人喜欢尖酸刻薄的人。

在回应对手点评时,同样要用语得当,对方点评的有道理,你就要表示感谢,并予以接受。

若对方点评不当,你就可以作出解释说明,重申自己的观点。

这个帖子,我一不小心又写了这么长,希望大家还是能耐心看完,或许能帮你巧妙地躲过一些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