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形意拳真言與驚天之密(一)

力不歸一,形無所居,意無所趨,神不
瀟逸。任你千招萬術,我有一定之規。——郭雲深
形意拳真言與驚天之密(一)

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雲深

真言

這段話可以說是形意拳史上的絕響,也是形意拳學的真言。說絕響,是因為在公眾視野裡再也沒出現過郭雲深、李存義等這樣的武林大豪,能以上乘的內家拳技顯赫一時,更妄談古之猛將在戰場上萬夫莫敵的壯景。

那麼不管是摧枯拉朽的形意拳術,還是日搶三關夜奪八寨的勇武,現在看來都顯得不可思議。

高深的武術到底是什麼樣子?

曾經的高手動輒獨自暴打幾十上百人是否屬實?

古人挺槍躍馬連續拼殺一天一夜依然雄風不減是怎麼做到的?

李白“十步一殺人,千里不留行”是真有如此劍術,還是酒又喝多了?

形意拳真言與驚天之密(一)

如今這些可能只停留在男人的武俠夢中,人們覺得這是文學、演義、傳說,大多武者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尤其近來發生的所謂的現代搏擊對戰所謂的傳統武術事件,引起大眾的熱議,使人清醒認識到中華神功已經摔下神壇,實鑿的趴在地上。在不在行的人閒聊時都會說起:中國武術很多門派的習練者,平日裡號稱武術家、大師的,真動起手來毫無本領,還不如偶見的馬路邊行人互毆,令人大跌眼鏡。

但是,把這些名不副實的武者輕易打趴的散打、拳擊、泰拳等習練者,好像又不是人們心中的高手形象,總覺得他們的拳技和氣質缺少很多東西。趴下的沒功夫,站著的就一定是真正的功夫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個話題很大,也很專業。

形意拳真言與驚天之密(一)

其實古來大武出將門,在漫長的冷兵器征戰歲月中,歷代名將眾星閃耀,至今還時常被演繹著不朽的征戰傳奇。人們會說那畢竟是傳說,後代加工誇張出來的,不是史實,那麼誰能穿越回去看看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拍下來回到現在發個抖音。

即使在正史中也偶爾能見對勇武事蹟的極致描述,這些不是史官的幻想和意淫,而是文化斷代造成了古今人思維認知的巨大差異,這個差異度與距今時間長度成正比,年代越古老越覺得祖先很陌生,我們的確是從那裡來的,而那裡卻是另一形態的文明。

形意拳真言與驚天之密(一)

三星堆文物

比如我們怎麼理解殷商時期的文明形態,據對殷墟遺址的考證,殷人生活常用字達3000字,現在認識300字的人就能縱橫網上,當鍵盤俠了,文盲也能出書,這樣,現代人便不可能理解那個青銅時代為什麼會有如此數量的文字。殷商的存在時間很長,因為年代久遠不確定時間長度,並且文明程度很高,要遠高於同時期的世界其他文明,以青銅技術傳世,並且絕不是普遍認為的奴隸制度。

比如怎麼理解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明顯與中原文明不同,純金和青銅材質的器具、圖騰、面具等到底做什麼用,意義何在?這些問題連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考古學家也想不明白,何況其他人。三星堆文明是古蜀地文明的代表,始祖是蠶叢氏,李白《蜀道難》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古蜀文明與炎黃文明同時期,以養蠶織蠶絲為主業,蜀字就是蠶的象形字,蠶叢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有很多蠶。

再比如周王朝的封邦建國制度,西周初期到底封了多少國眾說紛紜,多的有上千個,最少的說法也有百十個,這幾乎算是人類社會有文字記載以來最完美的社會形態,包括後來老子的“小國寡民”、孔子的“復周禮”思想都是對這一美好社會的懷念和憧憬(所謂周禮,並不是人們以為的周人生活禮節、禮儀等,而是社會制度),那是一個擁有真正“天下觀”的民生畫卷,無需更多佐證,現在中國人有幾百個姓氏,大多誕生在那時,源自各封國所在地名。

形意拳真言與驚天之密(一)

因此這個飽經滄桑的土地失去了太多珍貴的東西,關於天地、社稷和人生,而武術、內家拳、形意拳只是中華文明整體斷代失傳的一小部分。古之絕學的傳承有個特點:傳承脈絡一般不入文字,失傳和毀滅卻記得很清。這是隱士高人維護道統傳承的手段。

形意拳真言與驚天之密(一)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