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永城红色记忆——薛湖镇崔庙村

烈士,是一个神圣光荣的称号,是最可敬、最值得我们铭记的英雄。4月4日,清明将至,记者寻访安葬烈士忠骨的薛湖镇崔庙革命烈士陵园,追寻烈士战斗历程,聆听烈士光荣事迹,感受烈士精神的代代传承。

永城红色记忆——薛湖镇崔庙村

进入陵园内,壮观的纪念碑映入记者眼帘,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红色忠诚的庄重气息扑面而来。

永城红色记忆——薛湖镇崔庙村

当日,薛湖镇组织党员干部、学生们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永城红色记忆——薛湖镇崔庙村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革命烈士纪念碑鞠躬、并献上鲜花。

永城红色记忆——薛湖镇崔庙村

随后,全体人员默哀致敬,党员干部重温了入党誓词,表达党员干部继承先烈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的决心。

永城红色记忆——薛湖镇崔庙村

崔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存性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张心勇就是在淮海战役中狙击国民党逃兵的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烈士,父亲牺牲时,他才4周岁。当时,还有张心荣、张心华两名同志和张心勇一样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这三名同志被国家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的革命精神传承永续、连绵不绝。

回放历史的镜头,

让时光回到1948年12月。

随着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永城地区成为包围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战场。为了取得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永城人民踊跃参加支前运动,全县各区、乡、村纷纷组织担架队,全程参加战场救护工作。当时,为了及时救治我军伤员,华野九纵在丁庙(现更名为崔庙)西头设立了临时后方医院,从战场转运来的大量重伤员在此救治后,重新走上战场,但先后有48名指战员在此因不治牺牲。牺牲者,经医生或战地服务志愿人员清理整容后,用白布裹体,由民兵或志愿人员挖长2米、宽1米、深1米的墓坑埋葬。建国后,每逢重要节日,淮海战役崔庙无名烈士墓群的周边群众,经常到烈士墓前吊唁。2013年夏,根据上级要求,永城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散葬烈士集中保护工程,在崔庙无名烈士墓原址修建了崔庙革命烈士陵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