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麻药失效,曾被广大网友列为最恐怖的事情之一。

有一位加拿大的55岁老太太唐娜(Donna Penner),就分享了十年前她在手术室经历的一场噩梦般遭遇。

在过45岁生日前,她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医疗手术。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了。

当手术刀划开她的肚皮,带来撕心裂肺的痛苦。

但她的身体却无法动弹,不能叫停,也不能睁眼,连流眼泪都做不到。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明明痛苦万分,却无法传达出来,这遭遇,听者汗毛竖三分,更何况亲历者呢。

我们都知道,麻醉药具有镇定功效,会使人陷入无意识的昏迷,但有时身体仍会发起无意识的活动。

为了避免这种无意识反应的干扰,在全麻手术中,通常会加入一种辅助药剂,肌松药,让病人肌肉松弛,身体暂时「瘫痪」。

正是因为肌松药的作用,才导致唐娜意识清醒,身体却无法动弹,和「鬼压床」的体验差不多。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医学上有专门的术语称其为「麻醉觉醒」,又叫「术中知晓」。

通俗说,术中知晓是在全麻下发生的麻醉恶性事件。

其症状大概为:

患者所有的感觉神经全部正常运行:被手术刀划过的疼痛感,被冲洗的冷热感,医生的手在器官上的触碰感等感觉,都能被患者感知,患者的意识清醒,能听到声音,能自我思考……患者所有的运动神经完全麻痹状态:有强烈的溺毙感和濒死感,却无法睁眼,无法呼吸,无法求救,无法动弹……

2007年电影《夺命手术》(Awake)中的男主人公,就是这麻醉觉醒的「中标者」。

男主坐拥亿万家产,有一个可人的新婚小妻子,同时也是个要心脏移植的病人。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他拒绝了母亲找来的优秀心脏外科医生,执拗地选择了自己在钓鱼时认识的好友,一个出过四次医疗事故的二流医生主刀。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结果被推上手术台打了麻药之后,男主发现自己依然清醒。

不论是切割还是扩胸,男主都能清楚地感觉到。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最可怕的是,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们讨论的内容:

不是怎么救活他,而是如何弄死他。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原来这个医生和自己的新婚妻子有一腿,想害死他继承家产。

有兴趣的菠菜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现实当然没有电影那么狗血,不会有人在手术台上害你为了抢走你的妻子、继承你的财产。

但麻醉觉醒的经历已足够让人怕怕滴,忍不住要问,手术过程中麻醉觉醒的比例高吗?

不高但也不罕见。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2014年英国一份关于「全麻期间意外意识」(AAGA)的报告估计,每19,000次麻醉使用中就有一次发生此类事件。

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一篇专题报道中,约书亚·朗(Joshua Lang)称,美国的这一比例更高,为千分之一或二。

不同的手术有不同的风险——由于某种原因,剖腹产手术是最常见的,发生率约为1/670。

蒋勤勤生二胎的时候,局部麻醉就曾失效过。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其实据调查,绝大多数麻醉觉醒病例持续时间不到5分钟,只有18%的人表示感觉到了疼痛。

患者们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42%的人无法移动37%的人听到噪音或声音21%的人感到非痛苦的触摸11%的人无法呼吸或窒息5%的人称其为梦幻般的体验

说了这么多,波叔并不是要加重菠菜们对麻醉的畏惧心理。

只是提醒大家,我们需要提高麻醉的风险意识,但并不代表要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术前焦虑。

毕竟,麻醉药可是人类医学进步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又称为外科手术室的「定海神针」。

在没有麻醉的有痛手术时代。外科手术的失败,通常不是因为手术方法不对,而是因为手术还没有结束,病人就因无法忍受剧痛死去!

病人痛苦且休克发生率高,只能要求医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刀速,医学史进入著名的飞刀时代。

手术刚开始,麻药却失效,痛到差点丧命

并诞生了一系列骇人的记录:

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可三分钟锯断大腿,半分钟切去乳房。

法国名医让·多米尼克·拉里,24小时为200个病人做完了截肢手术。

最出名的,英国著名外科医生罗伯特·李斯顿,截一条腿只需28秒。

江湖人称李斯顿飞刀,甚至曾创造了手术300%的死亡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以,活在这个有麻醉技术的时代有多幸福,你懂了吧!

近代麻醉开创至今上百年,优胜劣汰了很多副作用较大的麻醉药,目前应用到临床的安全性都很高。

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我们要给予医生信任,遵听医嘱,在正规麻醉操作下,通常不会发生意外,不要杞人忧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