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周顺友:残疾身躯甘做“育人梯”

“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

“老师,我想喝水”

••••••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新学期开学前夕,记者来到位于枞阳县周潭镇施湾村的周潭镇联合小学燕山教学点,虽是暑假,但仍有不少学生在这里学习。

教学点面积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一进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一瘸一拐的迎上来,他就是这所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周顺友,一位坚守教学点40年、右手右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

就是这位老师,让这个偏远村庄的孩子们有了家门口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施湾村比较偏僻,附近没有小学,以前孩子们上学要走几里山路,而且还要过桥,每年汛期山洪暴发非常危险,孩子们没法上学,只能呆在家里。”

周顺友一直有个坚定的信念——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1979年初中毕业,和村里人商量后,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有一定文化的村民,周顺友毅然决定担任孩子们的老师。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选择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尽力将它做到最好。”

从走上教书这条道路开始,周顺友就不停告诫自己,要尽全力把书教好。因为身体原因,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

因为只能左手写字,一开始写板书容易弄断粉笔,为了不浪费资源,他就找来与粉笔同等体积的土块在石壁上练,经过大半年不懈努力,终于能写一手流畅工整的板书。

他是教学点唯一的老师,最初教学点开设一到三年级的课程,后来改为只开设一到二年级的课程。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思想品德、美术、体育、书法,他都确保全部开设。

后来小学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对于一个基本没怎么接触过电脑的乡村教师而言,对这门课几乎不了解。

“我们这里的教学条件没有城市的好,但是我绝对不能让孩子比城里孩子少上一门课。”于是,他就自己买了书籍,研究学习,在教学点成功开设了计算机课。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施湾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们大部分靠种庄稼为生,后来渐渐有不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孩子就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担心学生路途安全,他就主动担负起每天接送孩子上放学的责任。这么多年来,周顺友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准时出门挨家挨户接学生上学,每天下午放学再挨个把这些学生送回家,风雨无阻。

教学点一年级学生章雨琦的父母都在外务工,她跟随今年已经84岁的奶奶在家生活,而且她家位置偏僻,又有一段崎岖的山路,孩子太小,老人年迈,上放学路上安全问题一直让她的父母很挂心。“多亏了周老师,每天起早贪黑,早早到我家接孩子上学,晚上又将她护送回家,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能遇上这样的好老师真的是我们莫大的福气。”章雨琦的父亲说。

周顺友几乎将全部的心思花在学生们身上,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妻子王丁香一个人肩上。但王丁香从来没有怨言,还尽量抽出时间帮助丈夫接送路途遥远、位置偏僻的学生上学放学,帮助打扫教学点的卫生。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施云霞和妹妹施梦霞都是周顺友的学生,如今施云霞已经参加工作,但是每次回老家必然要到周老师家探望。

因为小时候家庭困难,她和妹妹已到学龄却无法支付学费不能上学。周顺友得知此事后,立马给这两位姐妹支付了学费,安排她们上学。

当时他每个月工资只有180元,而每名学生每学期的学杂费要200元,可是周顺友一直坚持每年拿出800元来资助这对姐妹上学,直到她们升入四年级转入附近的小学后,他又帮助她们积极申请资助。

因为经济困难,施云霞放弃了上大学,妹妹施梦霞成功考入大学,但是施云霞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工作后坚持学习,上夜大自学。

“从接受周老师帮助迈入校门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告诫自己要努力读书。周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周老师一直是我们的榜样。”施云霞说。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燕山教学点原来的教室是三间破败不堪的窑房,雨天漏雨,冬天透风。

1997年11月21日下午,周顺友爬梯子上房顶堵漏,由于手脚不便,不慎从木梯上摔了下来,扭伤了左腿,一块碎玻璃穿透鞋底,扎进脚心,鲜血浸湿了鞋袜。学生们将他扶起来,叫来了师母王丁香将周老师背回家进行了创口消毒和包扎。第二天,周顺友拄着拐杖,拖着红肿的左腿,忍着疼痛又来给学生们上课。

40年来,周顺友为学生倾注了大量心血。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周潭中心学校校长马电文告诉记者,学校下设两个教学点、11所村小学,燕山教学点位置最偏僻,这些年来,教学点、村小学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只有周顺友一直坚持。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其实周顺友也有很多次机会离开,在省城上班的弟弟多次劝说他到省城工作,待遇更高,工作条件更好,但是他最后都放弃了。

“说实在的有过要放弃的念头,家里两个孩子上学,负担重,我工资又低。可是还是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如果我走了,这样偏僻的村子,待遇不高,工作条件一般,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来,孩子不能没学上呀。”

这是周顺友的心里话,也是一名党员作出的人生选择。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故事」大山里的爱与坚守!他用40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不少在外发展的同学越过越好,

村子在外打工的村民们

家家条件也越来越好,

周顺友虽然清贫,

可是看到一批批学生成人成才

他最开心最自豪,

觉得自己的坚守值得。

注:本文图片由吴文兵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