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水浒》里最逍遥的那个好汉,身为道士却不羡神仙羡强盗?

《水浒》里最逍遥的那个好汉,身为道士却不羡神仙羡强盗?

梁山108将中,公孙胜是一位颇有个性的人。他是个道士,但却不以修道成仙为己任,偏要入江湖走一遭,在梁山上占得强人第四把交椅。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又能适时身退,带着梁山上收的徒弟,回归仙坛。这种想来则来,想进则进,想退则退的本事,本身就够令人羡慕的,因而他较大多数梁山好汉有了较不错的结局。

《水浒》里最逍遥的那个好汉,身为道士却不羡神仙羡强盗?

不羡神仙羡强盗?脑子进水了么?

当公孙胜还处于人生“青涩”阶段的时候,他会为制造一起打劫案而激动得睡不着觉。他的出场带来了一场大案,确切的说,他满怀热情投入到一场振奋人心的犯罪活动当中。

他主动为晁盖提供了关于生辰纲更为详实可靠的情报。从侧面可见梁中书的保密工作做得是多么差劲!生辰纲还未出发,连远离紫陌红尘的道士都探听到了相关细节。公孙胜的加入,让打劫方案变成了金星口中的“完美”,具备了可操作性。

凡事都有代价。参与犯罪活动的代价就是让这位本该云游四方的世外之人成了亡命天涯的逃犯。公孙胜届时第一次展示了他的专业技能:道法,击败了前来追捕的官兵,让《水浒传》蒙上了《西游记》的色彩。

之后的公孙胜作为功臣,随晁盖上了梁山,坐了第三把交椅,完成了道士向强人的身份转变。

《水浒》里最逍遥的那个好汉,身为道士却不羡神仙羡强盗?

为什么公孙胜不做“神仙”却要当“强盗”?也许他当道士并非出于本愿,或者是尘缘未断,仍保留着“入世”之心。

他身所乱世,不忍心自己逍遥世外置黎民百姓的苦难而不顾,所以他也打“不义之财”生辰纲的主意。他认为用“不义”行为对付“不义之财”,负负能得正。可是他发现生辰纲并没有用来“济贫”,而是成为强盗创业的“第一桶金”。理想主义者公孙胜同志被骨感的现实硌疼了,于是打算离开。

想走?呵呵,没那么容易

梁山敲锣打鼓迎来了第二届领导班子,老大是晁盖。晁盖是个豪杰,才能仅限于喝酒吃肉,额外有些蛮力,能搞个宝塔镇河妖工程。作为二把手的吴用则是个做事不断拉低别人底线的险恶之徒,和知识分子的外表极不相符。再看看晁盖手下的骨干成员:刘唐、白胜、阮家兄弟都是地道的流氓无产者,在行的是吃酒赌博。面对这样的领导和同事,公孙胜又要失望了!唯有林冲是条汉子,可这远远不够,无法改变梁山人的成分。

谁知情况还朝更坏的方向发展:宋江来了!宋江的到来为梁山注入了一股“有文化”的流氓气息,嗅起来更不是味道。

宋江带来的粉丝们有草菅人命的戴宗、精神病杀人狂李逵等。面对如此“不和谐”的人事环境,公孙胜想辞职。他知道辞职信不会被批准,因为强盗家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他只能借口家中有老母需要探望,一溜烟跑回了老家。

这样一个特殊人才,梁山在用人之际怎能轻易放过?书中说:“忽一日,宋江与晁盖、吴学究并众人闲话道:‘我等弟兄众位今日都共聚大义,只有公孙一清不见回还。我想他回蓟州探母参师,期约百日便回,今经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来。可烦戴宗兄弟与我去走一遭,探听他虚实下落,如何不来。’”尤其是当梁山人马对付不了会道法的高廉时,掘地三尺也得把公孙胜找回来!

戴、李说公孙胜时,陈述了宋江充满“基情”的相思:“哥哥在彼一日,如度一年”,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情人的架势。公孙胜不为所动,他深知宋的人品,以师傅不放为由来拒绝。师傅罗真人说得好:“吾弟子既脱火坑,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看看,逃离梁山就是“脱火坑”,这种理念不知是公孙胜灌输给师傅的,还是罗真人从公孙胜的汇报中自己得出的结论。最后虽然罗真人同意放公孙胜下山,还传授了“五雷天罡正法”,但以“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八个字提醒公孙胜一定要找机会脱身。

公孙胜依师傅之命,找到了机会辞别宋江等人。宋江此时态度是“说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泪下。”公孙胜兜了一大圈,最后还是选择了初心,“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我想这次他对生活彻底参透了,早年的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永远都是骨瘦如柴,硌的他生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