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前段時間要搬家,我在床底發現了一大堆N年前的DVD,其中自然不乏某些刺激的內容,當我想靜悄悄的打開電腦想重溫舊夢時,突然驚覺我的電腦居然已經沒有光驅了。好吧,原來我們早就不看碟了。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現在國內已經很少能見到這些“碟鋪”

科技發展通常是漸進式,身處其中的人有時候未必對科技的發展有深刻的感覺,然而當我們回憶前幾年的生活狀態的時候,很多時候會有一種“回首已是百年身”的感覺,然後就會感嘆自己已經……老了。

本期我為大家回顧,在網絡視頻網站成為主流之前,人們是怎麼看片的。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錄像帶是第一種可以讓他們在家看電影的媒介。1975年,索尼研發了錄像帶格式標準Betamax,不過它也沒當多久電視機記錄領域的霸主。

因為就在第二年,日本JVC公司研發了同類型的VHS格式,兩家公司和支持者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競爭,最後JVC佔據了近60%的市場份額,但是Betamax也難言失敗。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美國僅剩幾家錄像帶租賃店

錄像帶的出現不但改變了電視節目製作的方式,也改變了民眾的娛樂方式。上賽季80年代開始,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家庭逐漸購入錄像機,同時錄像帶的的銷售和租賃市場也被打開。

人們發現他們除了可以去電影院觀看最新的電影外,也可以購買租借已經下畫的電影,而某些比較特殊的視頻內容,比如MTV和成人影視內容的起步更是借了錄像帶不少力。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邁克爾·傑克遜大大促進了MV(音樂錄像帶)的流行

然而,錄像帶可以隨便翻錄和清晰度較低的問題讓設備和內容生產商都不太滿意,開始研發新產品。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鐳射光碟(LD),這個尺碼和黑膠唱片差不多的大塊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居然是雙面播放的,電影看到一半就把碟拿出來翻個面繼續放。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比臉還大的LD鐳射碟

鐳射光碟的畫質比錄像帶好不少,但其龐大的體積,高昂的價格(一張光碟得幾百塊人民幣)阻礙了這種視頻媒介的流行。我小學時如果哪個家裡有LD播放器的話,基本就意味著他會被很多人巴結。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早期步步高的兩大龍頭產品之一:VCD播放器

如果說家庭錄像機和LD鐳射光碟在中國只是當時少數土豪的玩物,那麼VCD則可能是眾多中國家庭第一臺視頻播放設備。VCD標準在1993年由索尼、松下和飛利浦等廠商制定,不過第一臺VCD播放器卻是中國人制造的,這個分辨率只有352x240像素的光碟有一個無可比擬的優勢:便宜。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很多人的青春回憶就是:5元一張

幾百元一臺的機器,5塊錢一張的光碟(不要奢求他們主動追求正版),對於城市階層的人們來說可謂毫無壓力。而很多我們熟悉的國產電器品牌,也正是從生產VCD播放設備起步,比如步步高、新科和先科等等。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東芝後來推出的HD-DVD標準慘遭失敗

其實在VCD標準出臺後的兩年,索尼就和東芝共同推出了DVD標準(數碼多媒體光碟)。DVD的盤面規格和VCD一樣,但是清晰度高了一倍。然而相對較高的技術規格讓DVD直到21世紀初才在中國取代了VCD的市場定位。很多中國家庭是在VCD播放器壞了之後直接購入DVD完成升級,反正光盤也是5元一張,使用習慣一樣。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日本二次元買BD,中國二次元上B站,沒毛病!

說完DVD,你們以為我要說藍光(BD)了?太年輕了,藍光這玩意在中國排除了PS3和PS4玩家之外就沒幾個用了。原因很簡單,生不逢時,藍光遇到了他幾乎打不贏的對手:P2P下載軟件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快播是最早實現BT任務“邊下邊播”的神器

P2P下載協議有很多,其中影響最大也最“惡劣”的當屬BT下載,在2005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時任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曾志偉直接噴“BT=Bad taste(惡劣的品味)”,可見這玩意名聲多惡劣。然而,如果曾志偉看到當時的大學士都在晚上睡覺時打開當時良心軟件的某雷,下載每週的動畫和電視劇更新時,他大概會想起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終究敵不過武器的批判。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曾經的優酷還不叫“Youku”

事實上,目前主流的在線視頻網站很多都有超過10年的歷史,不過以前無論某酷還是某某TV的畫質都很低,對於追番的小夥伴們來說還不如下載到硬盤看。然而當網絡建設發展起來後,我們可以在線直接觀看高畫質的視頻後,BT下載大概就只剩下下載某些不可明說資源這個用途了。

回顧一下人類擼片的歷史

赴美上市一時爽,然而秒破發行價

在線視頻網站除了使用起來非常便捷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更是比其他所有非電影院觀影方式都要好。而在觀看視頻的體驗方面,從日本NICONICO誕生再經國內A站和B站發揚的彈幕模式讓用戶在觀看視頻時更有參與感,很多網友已經無法接受看視頻時不開彈幕。

對於很多在新世紀才出生的小夥伴來說,他們可能第一臺電腦就沒有安裝過光驅,因此他們對DVD已經很陌生,更不用說錄像帶。每當我拿出十幾年前的演唱會DVD時,都會感嘆,科技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