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春晖丨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

春晖丨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

李江洋

春晖丨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

春晖,是小时候心底的那一枚种子

“小时候我家庭条件不好,平时读书、生活就得到村里很多乡亲的帮助。”谈到这些年积极回报家乡的善举,李江洋没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只说主要是受乡亲们的熏陶。在小时候,李江洋家里有4个兄弟,本来就处于贫困家庭的李江洋家,很难送4兄弟一起读书,在此期间,当时乡亲们无私的帮助让他得以继续读书,特别是念大学时,学费交不上,生活费没有着落,当时的村委会积极号召乡亲们对他进行帮助,东拼西凑的让他念完大学,淳朴的民风,也化成一枚深埋在他心间的春晖种子。

春晖丨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

反哺,是内心勃发的那一丝眷念

“家乡这片热土养育了我,我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家乡的人和事。”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李江洋,一个月的工资就几百元,经济捉襟见肘。即使如此,每年春节回家,李江洋都会用尽不多的积蓄买上许多水果礼品回到家乡,挨家挨户地去拜访。当成立康源牧业有限公司,创下一份坚实的事业后,李江洋更加热心公益,反哺家乡。

2015年开始,他有意识地对村里的发展提供或大或小的资助,尤其热衷为家乡各项事业发展办好事、实事。

2015年,在公司中设立贫困户专门岗位20余个,从贫困户中招工,解决20户贫困户就业问题,为每户带来务工收入18000元/年

2016年,资助1万元修建净河村连户路,改善村容村貌,同年,义务承包净河村牛尾河管护工作,私人掏腰包为河里投放鱼苗,聘请工人对河岸垃圾进行清理并以“飞地脱贫”模式,把家乡

37户152人贫困户入股自己的企业,按照每年8%的利润固定进行分红。

在2015年-2017年之间,共资助净河村考上大学的8名学子2万余元。“我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能过得比较好。”李江洋说这些年自己取得的一丁点成就,全赖于感恩。

春晖丨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

春晖社,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2017年,李江洋首次触电“春晖行动”,便与春晖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2017年,他欣然接受团江口县委的礼聘,成为一名春晖使者,同时作为发起人之一成为净河村春晖社副社长,这也给他的公益事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我看来,春晖社是我们参与家乡脱贫攻坚的最好载体,能够动员所有在外的游子反哺家乡、回报故里。”李江洋觉得,春晖社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组织,身兼副社长的他更是任重道远,“担任这副社长不仅是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只希望能把春晖社搭建好,发扬光大后传承给年轻人,让他们能继续发挥光和热。”

“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莘莘学子,也许我们之间没有深厚的血缘关系,但乡情使我们骨肉相连。”李江洋深信,只要以春晖社为纽带,大力发展教育、播撒知识的火种,使家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就能真正拔掉家乡的穷根,“办好春晖社、传承助学金,这是我的两大心愿。现在通过春晖行动,把这两个心愿走成了一盘棋。

留言有惊喜!

只要你言之有理

我们每周将从留言里挑选出最走心的一位

你会收到团团送出的惊喜哦!

春晖丨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春晖丨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

审 核 丨母 丹

编 辑 |小羽妹

供 稿 丨春晖栏目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