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在建筑学院呆久了,就会观察到一些事情。

细思极恐。

谁“杀死”了建筑师?

一个班里30人,一年级的时候有20人做设计都灵气十足,展现出未来建筑大师的气质;

二年级的时候,这种人就只剩下10个;

三年级的时候,扒拉一下还能找到5、6个;

四年级的时候,拿着放大镜能看到2、3个;

五年级的时候,要是还能剩下1个也算运气好了。

等到毕了业,你就会发现所有人,所有所有的人,就都长成了——设计尸或者画图狗。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无梁楼板不是什么新物种,大学建筑教科书上都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

谁“杀死”了建筑师?

但有一天,某个同学突发奇想

——我们就叫ta小某吧:

这个无梁楼板结构的荷载都集中在柱子周边并呈放射状,那如果扣掉楼板中不受力的部分不就可以大大降低楼板的自重、楼板的厚度,还可以变大柱距——

一石好几鸟吗?

谁“杀死”了建筑师?

听起来好有道理是不是?

为了适应这种楼板,小某还给柱子也相应的增加了柱帽,设计成为蘑菇柱。

然后ta就获得了一个——满身是洞的空间结构新装备。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再然后,ta就被群嘲了:

小某,你这个玩意儿长得和个筛子似的,怎么用?

难道是要大家在里面走独木桥玩吗?

随便找个立体构成作业都比你这个复杂又好看,有什么了不起?

不切实际!你咋不上天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谁“杀死”了建筑师?

熬过群嘲的建筑师才是真正的建筑师,熬不过的都变成了画图狗

——其一改犬类“汪汪汪”的语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好好好,改改改,画画画”。

谁“杀死”了建筑师?

我们不知道小某心里经过怎样的斗争,但可以肯定的是,ta没有放弃ta的筛子,而且几乎是迫不及待马不停蹄的就拿去奔现了。

谁“杀死”了建筑师?

小某参加了一个竞赛:



比利时布鲁塞尔,佛兰芒广播电视总部设计。



基地位于当地的媒体公园,周边环境相当怡人。

谁“杀死”了建筑师?

根据任务书的设定,整个总部由两部分组成:办公大楼和演播大厅。

谁“杀死”了建筑师?

按照要求排布功能后,就得到一个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办公楼↓

谁“杀死”了建筑师?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小某要把ta的筛子放!进!去!

谁“杀死”了建筑师?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放?

反正肯定不能只用嘴放。

填平行不行?

谁“杀死”了建筑师?

我辛辛苦苦挖了40个洞你说填就给我填上了?!我要是能填上,又何必当初被群嘲?

谁“杀死”了建筑师?

设计做久了,条件反射碰到困难,就想着动手改。

小改伤身,大改伤心。

不想改的伤脑筋。改来改去不是你死就是你亡。

谁“杀死”了建筑师?

但小某不想改也不想死,更不想放弃心爱的筛子,Ta提出了一个新方法——井水不犯河水之灵魂合作法。

筛子还是筛子,使用也照常使用;我不为你填坑,你也别为我委屈,咱俩就这么静静的挨着站,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没有关系就是最好的关系。

谁“杀死”了建筑师?

也就是说,小某在需要功能的位置又加了一层轻质铺装来承托使用系统。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双系统的复合体,反而让每个系统都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对于筛子结构系统来讲,可以灵活的进行洞口合并或者洞口变形,形成各种各样的中庭空间和采光空间。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配合中庭可以再来几组旋转楼梯,让空间更加有趣。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交通核、管道井这种需要上下贯通的功能也好办,找个洞口直接打穿就行。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至于其他各种功能体块,都在轻质铺装上正常排布就ok了。

会议室↓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开放办公↓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交流休息↓

谁“杀死”了建筑师?

最后的结果就是形成了这样一个一层结构一层功能,一层结构一层功能的交叉叠合双系统建筑体系。

谁“杀死”了建筑师?

就像曾经得过红点奖的一把椅子,合起来天衣无缝,分开也各自成立——你甚至看不出它们原来属于一个整体。

谁“杀死”了建筑师?

有些设计就是这样,别人做出来你觉得也没什么,但你就是死活也想不到。

对于这类灵光闪现型的设计策略,我们一贯的政策就是——小本本记好了,说不定哪天就能救你一命。

谁“杀死”了建筑师?

最后就是立面了。

结构是主角,那么立面的唯一任务就是不要抢了遮了人家的风头。

为了保持结构的可见性,围合的玻璃幕墙后退至结构背面,也就是形成了一圈可供人活动的外阳台。

谁“杀死”了建筑师?

旁边的演播大厅因为也不用采光,同时为了顺应地形,就做成了半地下+覆土屋顶的一个小地景。

谁“杀死”了建筑师?

这就是克里斯蒂安·凯雷斯设计的



布鲁塞尔佛兰芒广播电视总部大楼。

一个誓将概念进行到底,誓死不改方案的方案。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谁“杀死”了建筑师?

有一本书叫《反脆弱》。

作者塔勒布用了整整400页来论述“脆弱“的反面不是坚韧或者强壮,而是”反脆弱“。简单来说就是,风能吹灭蜡烛,但我们不能为了让蜡烛不灭去让风停止,而是要想办法利用风让火苗越烧越高。

同样,在建筑创作中,设计概念是最脆弱的,使用功能、建造技术、预算投资遇到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推翻设计。

但它们的目标不是消灭设计,它们只是想解决问题——如果建筑师解决了问题,又何必推倒重来?

吹灭蜡烛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万一甲方是想让火越烧越旺呢?

我们设计建筑是为了改造世界,不是为了改造方案。

至少,我们不能自己先放弃。

谁“杀死”了建筑师?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