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前亭火车站


前亭火车站

前亭火车站原客运站台


柳泉镇现有三个火车站,一是柳泉火车站,建于1910年;二是三张茂火车站,建于1942年,三是前亭火车站,据铜山县文物保护碑上记载,建于1956年。确切的讲,柳泉境内的火车站一共应该是四个,除了上面三个外,还有前亭村南、檀山东,坐落在前亭南小洼地的“南小房火车站”,简称“南小房”,因1952年柳泉属檀山二十三区,名字又叫“檀山集火车站”。前亭站是柳泉火车站和檀山集火车站合并过来的。据住在前亭火车站附近的一些老人回忆说,建站的时间还要晚一些,1956年的时候还是一片荒地,1957年的时候是单道,修建前亭火车站时建的复道,柳泉学校的学生都来帮忙抬石子,修建票房。从前亭至三张茂的铁路线上全是人,大家用杠子抬钢轨放到平整过的石子、枕木上,上好螺丝。然后是调整轨道,这个时候是最为壮观的,大家沿着铁轨站成一排,齐刷刷的,人挨着人,斜拿着撬棍,插到铁轨下面,随着指挥员哨子“嘟”一声,大家撬棍抬一次,铁轨动一点,“嘟”一声再动一点,直至铁轨调整完毕。


前亭火车站

前亭火车站水泥站牌


停靠客运车辆的时间说法是一致的:1958年10月1日。最早在前亭站停靠的是“市郊车”和贾汪车。“市郊车”起始站是徐州至枣庄,清早六点来到前亭,到徐州的火车票两毛七,下午从徐州回来四点左右到前亭。其次是贾汪车(徐州至贾汪)在这停靠,贾汪道原来是从柳泉火车站向东走(现在医院、小学后面)。建好前亭站又从柳泉村南新建一条贾汪道,就是现在的“前贾一号”道口。后来又增加停靠快车郑州至济南的247、248,还有徐州至青岛的,到1962、1963年达到顶峰,停靠的车辆有十趟左右。


前亭火车站


对我们柳泉地区老百姓影响最大的是贾汪车,一天来回两趟,早上七点十五去徐州,上午十一点多回来;晚上七点去徐州,九点多回来,在那个年代成为柳泉去徐州最方便的交通手段。而且车票便宜,最初到徐州一角钱,后来涨到一角九分,2001年左右的时候涨到一块五。大个黑色火车头,红色的大飞轮,摇臂上下转动,“昂”的一声长叫,“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嗤”的一声喷出大片水蒸气,别说坐了,看着那都特别有“煽事”。柳泉人去徐州最拿手的说法就是“赶贾汪车”,湖沿边(微山湖沿岸的村子)的人清早四点多就从家里出发,来赶贾汪车。

村里有一则到现在都流传的笑话:那个年代手表非常稀有,同村的一大哥接班到城里工作,他媳妇经常去城里看他。于是本村的人都喜欢跟她一起赶贾汪车,她有手表从不晚点。一次,大家又和她一起去赶车,路上她抬手看了看手表说“毁了,今天起晚了,还有十分钟车就来到了”。于是大家一溜小跑到前亭火车站,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车来,就问她是不是火车晚点了。她抬手又仔细看了看,恍然大悟说:“手表戴反了”,大家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来等车。


前亭火车站

2001年使用的徐州至前亭的火车票

上世纪七十年代,火车站增加货运服务,原来只有两个月台,后来扩建东边和西边的货运月台。1980年修建淮海水泥厂的专线,货运业务主要运输石头、煤炭、水泥。


前亭火车站

建站时所栽的树

原来有一条小泥路从前亭村庄里穿过,所有旅客都是从此路走向前亭火车站候车室的大门,现已被车站用砖墙封堵了,墙根长满了杂草。进大门就是售票大厅,北墙向南开了两个窗口用来售票,买好票不用出屋,直接坐在连椅上后撤,售票厅就成了候车室。候车室建设科学,顶部有隔温层,墙的上部留有对流窗,通风采光效果极好,又冬暖夏凉。现今被改造成了车站职工活动场所,原售票窗口被硕大的毛体“我运动我快乐”所覆盖。单从室内看,很难再遇售票、 候车厅联系起来。出了候车厅东南角的检票口,来到月台,原来扩建的货运月台被南北围墙分割,形成院墙,泛着深黄铁锈色。放眼望去,两排电器化铁路接触网支架一个个南北整齐排列,颇为壮观,南北延伸铁轨两侧也被绿色铁网圈了起来,远处停放着几节黑色货车车皮。从前不经意间,一辆火车或是电力机车呼啸而过,能听到滋滋的电流声。那红色的大飞轮,上下转动的摇臂,那牤牛一般的叫声,都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前亭火车站

“前亭火车站旧址”保护标志碑

现在的前亭火车站已经不对外开放,没有了原来的喧嚣,但肩战士栽的一棵松树还在院子里继续生长着。2017年11月20日,铜山区政府为“前亭火车站旧址(1956年)”立“铜山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标志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