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十分努力,一等勤奋,却得三流生活”职场上,真的牛人赢在用力

昨天和朋友在外边喝酒,谈及这几年遭遇,他向我抱怨:老伍,你说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追不上哪些吊儿郎当的人?

我问他:兄弟,你平时工作,花多少力气?

他说:我都拼尽全力了,肯定不是努力的问题!

“十分努力,一等勤奋,却得三流生活”职场上,真的牛人赢在用力

我笑道:兄弟,不是我泼冷水,你这是用力过度!工作,我劝你最好用7分力,留3分出奇。

他有些讶异,奇怪的看着我:这是什么鬼逻辑?

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怎么工作只用7分力状态更好呢?

其实并不奇怪,中国关于打拳就有一个说法:正规的打法是打七分留三分力,这样出拳的话,灵活性就特别高,再打不到对方的时候,就可以转换动作。而相反,用十层力量,反倒过犹不及。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职场。职场上最好的状态是:一等勤奋,花费7分力气,留3分出奇。

“十分努力,一等勤奋,却得三流生活”职场上,真的牛人赢在用力

竭尽全力可能会毁了你

15年做销售那会,我几乎拿出12成的力气去工作,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在路上听自己的录音,或者找客户资源,在公司时也不与别人交流,吃饭十多分钟,眼睛都不愿离开电脑,害怕浪费时间。

然而,在那几个月,我的业绩一如既往的糟糕,没有丝毫改变,生活仿佛一个巨大的陀螺,带着惯性牵着我在其中旋转,是“忙碌”,还是“盲碌”,渐渐我都有些搞不清。

“十分努力,一等勤奋,却得三流生活”职场上,真的牛人赢在用力

我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在“维持”我的工作,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做着大量重复性劳动,回过头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这几个月的努力过程中,我竟然没什么成长!

我只是更加的熟悉目前工作方式,更加熟悉手头上几件事,更加熟悉那些行业.......

我仿佛不再是人,而是某种设定好固有程序的机器,不断的做输出,机械式的重复,等待老化后被淘汰。

悖逆了人的本质,我不再成长,效率也越发低下。

抛开了输入和思考两个重要的模块,机械的努力,大多数人把我甩的越来越远。

“十分努力,一等勤奋,却得三流生活”职场上,真的牛人赢在用力

用力要守正出奇

孙子兵法中有这么一句话: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按字面意思,大家可能都认为是要出奇制胜,不按常理出牌,其实并非如此,所谓的“奇兵”指的是预留的队伍。

孙子教我们的意思是,行军打仗,不要一下把手里所有的牌都打出去了,要留一张牌在手上,在关键的时候去使用。

其实职场也是如此,工作好比打战,一鼓作气的人,往往成效不高,还容易出问题。

“十分努力,一等勤奋,却得三流生活”职场上,真的牛人赢在用力

举个例子:假如有A君和B君两个人

①:A君全力以赴,一心扑在工作上,外界不管不顾。

②:B君7分力工作,3分力花在协作、借力上,偶尔接触外界,探索更好的工作方式。

一段时间以后,哪个的成长更快?答案其实很明显,A君早期强,但时间越长,B君会把A甩的越来越远。

最好的工作公式不是: 结果=自己努力*时间

而是:结果=(自己努力+更好方法+别人的帮助)*时间

要清楚,永远有更好的工作方式,留精力去探索和总结;要明白,个人努力是有限的,要花时间做好借力。

“十分努力,一等勤奋,却得三流生活”职场上,真的牛人赢在用力

如何做好合理用力?

①控制机会成本

用好力,第一个关键是控制机会成本。顾名思义,所谓的机会成本指的是每做一次选择,你势必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每个人正常情况下,一天只有24个小时,用在工作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小事上面花费的时间越多,在大事上面花费的时间就越少。

举个简单例子,日常工作中,每个月我都免不了PPT制作,在不借助工具情况下,做一份不错的PPT大概要花费2-3个工作日时间,而我实际日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这个时候,我就必须衡量,这个时间投入是否划算,我是否应该借助PPT插件将时间控制在一个工作日或者外包给到其他人做,以将我的时间解放出来,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一个做杂事的人的成长速度和一个做重要事情的人成长速度是不一样的,选择大于努力。

永远脑海中都要有一根弦,我的时间是有价的,我的选择是有放弃成本的,坚定做最重要的事情。

“十分努力,一等勤奋,却得三流生活”职场上,真的牛人赢在用力

②降低边际成本

一个人为一家企业或多家企业服务收益是不同的,一个技能为一件事情或者多件事情服务收益是不同的,一个方案能服务一个项目还是能服务绝大多数项目收益也是不一样的。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软件程序做出来,服务1千人的成本和服务10万人的成本差不多。

作为个体,其实也一样,我们要降低时间的边际成本,让时间产出物能够服务更多事情或者人。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把投入一份时间精力的产品,卖出更多份,那就是做着边际成本递减的事。规模越大,你需要多投入的精力越少,而你的收入越高。

具体来说,从工作内容上来讲,尽可能将方法、技能标准化,能够为同类型的更多事情服务。

在工作里,其实每个人都在需要问自己,我现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对未来产生长远的影响。如果没有,我们可能正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哪怕我们每天都看上去忙碌无比。


作者:鹏君读书,跨界职男,高品质奋斗者,专注职场创作。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发现、学习、实践、成长,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