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獨頭蒜是怎麼種出來的?為什麼?

橘州農家


對於大蒜來說,獨頭蒜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品類,正常蒜地獨頭蒜的發生率一般在5-10%左右。獨頭蒜的產生主要與播種期過晚、早熟品種、土壤貧瘠、水肥施用不足、光照溫度不足、病蟲草害嚴重、種植密度過大、枝葉量過少、種蒜瓣過小等原因有關,導致大蒜生育期內因為苗期營養不足、植株生長受抑、鱗莖遲緩分化而退化長成不分瓣的獨頭蒜。

雖然獨頭蒜的市場價格是葡萄大蒜的好幾倍,但是獨頭蒜的畝產量僅有不足800斤左右,總體種植收益非常低,除特殊情況下,一般不建議廣大蒜農專門種植獨頭蒜。

既然題主想了解獨頭蒜的形成原因,以及獨頭蒜的種植方法,下面也就和大家專門介紹一下獨頭蒜的種植管理技巧,以供大家參加借鑑。

一、獨頭蒜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來說,獨頭蒜是因為大蒜生長環境不適、營養不良等原因,導致大蒜逐步退化、蒜瓣減少而形成的。

正常種植的大蒜,一般需要經過萌芽、苗期、花芽鱗莖分化、蒜薹伸長、鱗莖膨大等幾個時期,在養分充足、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大蒜的花芽能夠正常分化、鱗芽正常生長,這樣大蒜才能正常完成的植株抽薹和蒜頭分瓣。

但如果在大蒜種植管理過程中,如果出現有土壤貧瘠、缺水少肥、管理粗放以及播種期過晚、超量密植等情況,會導致大蒜在苗期發育瘦弱遲緩、鱗芽分化時養分嚴重不足,或者在大蒜生長中發生前期花芽分化不良、後期鱗芽迅速發育,都會造成磷盤花芽不能正常形成蒜瓣,僅是最裡層的葉鞘基部不斷膨大,最終退化成一個不分瓣的獨頭蒜。

二、種植獨頭蒜的技巧有哪些?

1、適當推遲大蒜的播種期

諺語說得好:種蒜不出九,出九必獨頭。播種期較晚的大蒜,獨頭蒜的發生率比較高,最高可以達到50-60%以上。因此,如果要想讓大蒜長出更多的獨頭蒜,適當推遲大蒜的播種期很關鍵。

推遲大蒜播種期,能夠很好地減緩幼苗的生長髮育速度、減少蒜苗的養分吸收量、抑制大蒜鱗芽的分化,使大蒜瓣芽不斷的退化形成獨頭蒜。

春季種植大蒜時,可以把播種期往後推遲到20-30天再播種,雨水前後再播種。

秋季種植大蒜時,可以把播種期往後推遲50-80天再播種,9月中旬前後再播種。

一般來說,春種的大蒜比秋種的大蒜具有更好的的獨頭蒜率。

2、選擇早熟、瓣小的蒜種播種

弱小的蒜瓣弱因為種內營養含量比較少,在發芽、出苗上都比較弱緩,幼苗時水肥吸收能力差、幼苗長勢弱,不容易長壯旺苗,後期會抑制大蒜磷盤分化和蒜瓣幼芽的發育,更加容易長成獨頭蒜。

而中晚熟的大蒜品種,使用早熟類品種晚播種的大蒜,由於播種晚、生育週期短、養分吸收供應少,長成獨頭蒜的概率會更高。

另外,在使用弱小蒜瓣做種時,應當選擇重量在0.5-1克的蒜瓣,不易選擇太過弱小的蒜瓣,否則即使長成獨頭蒜,蒜頭的個頭也會非常小。

3、 儘量選擇墒情較差的地塊種植

獨頭蒜的種植地,應當選擇土壤相對貧瘠、保肥保水性弱、保墒性相對較差的地塊,這樣地塊種植的大蒜在生育期內會因為水肥營養不足,而更容易長成獨頭蒜。

4、播種前對蒜種進行低溫處理

為提高獨頭蒜的形成率,在大蒜播種前前兩個月提前把挑選好的蒜种放在2-5度的低溫環境中存放,在即將播種時,再把蒜种放在乾淨的井水中浸泡8-12個小時,撈出後用多菌靈拌種風晾乾後即可播種。

5、儘量加大大蒜蒜的播種密度

種植密度大的蒜地,蒜頭普遍較小、獨頭蒜比較多,這是因為植株之間互相搶奪有限的空間和水肥養分,造成大蒜營養不足而減產或形成獨頭蒜。所以,種植獨頭蒜應當適當加大種植的密度。

一般來說,計劃種植獨頭蒜的地塊,可以把大蒜的播種密度增加到每畝10萬株以上,每畝用種量增加100公斤左右,播種時可以把行距縮小到10公分左右、株距6公分左右。

6、蒜地撒播發芽快的其他作物增加養分競爭

為了提高獨頭蒜的形成量,還可以通過園內撒播一些其他速生性的作物,以此抑制大蒜苗期對水肥養分的吸收利用量。比如說在播種大蒜時,在種植地上同時均勻撒施上1斤左右的速生性蘿蔔,這樣可以很好地抑制大蒜苗期的生長,能有效的促進獨頭蒜的形成。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揹簍 每日瞭解更多新鮮農業種植知識


農技小揹簍


獨頭蒜簡單來說就是不分瓣的大蒜。普通的一頭大蒜是由4-8辨蒜構成的。可能大家多半會誤認為獨頭蒜是人們在選種時選擇了蒜瓣瘦,蒜頭小的蒜籽,在播出後又由於營養不良導致的幼苗生長弱,吸肥力差,影響鱗盤分體,最終形成獨頭蒜的。不是的!不是的!不是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是農民,我想真實的給大家呈現獨頭蒜是怎樣種出來的,為了讓大家信服,我特地給大家拍了獨頭蒜種的高清圖片,是我親自找到實物拍的。請大家一同來了解一下吧,瞭解真實的獨頭蒜是怎樣種出來的。


獨蒜是“天蒜”種出來的。大蒜成熟後,蒜梗上面結出的小粒叫“天蒜”,是包裹在蒜梗裡面的,幾乎每株蒜梗上都有這種天蒜。平滑的蒜梗上長了一個圓鼓鼓的包,這包裡面就是天蒜了,每個包可以剝1-3顆天蒜。平時大家都是直接把蒜梗扔掉了,誰也不會注意這種小小的天蒜。其實這種天蒜才是獨頭蒜的種子來源,用它做種長出來的大蒜才是大家所看到的獨頭蒜。

獨頭蒜的蒜種“天蒜”適應的土質、栽種方法、田間管理都和普通大蒜一樣。不過它出苗後比較小,需要人們耐心培育幼苗才能慢慢長大。


獨頭蒜有“地裡長出的青黴素”之稱,它含蒜素比普通蒜更多,味道更辛辣,是殺菌解毒,冶百病的天然藥。特別能治瘡毒,我小時候長了膿泡瘡就是我媽媽把獨大蒜碾碎兌酒給我塗抹好的。


總結:獨頭蒜是用蒜梗上的天蒜種出來的,不是什麼其它的蒜種種出來的。明知道這樣寫出來沒人閱讀,但我想給我的粉絲朋友們一個真實的回答,展想農村真實的種植方法。

點擊右上方“關注”【留守傅姐】,與你分享親身經歷的栽培技術和知識。圖片來源於網絡。

留守傅姐


獨頭蒜,簡單地來說,就是沒有分瓣的大蒜。大家都知道,普通的大蒜,一般由4~8瓣大蒜組成,而獨頭蒜,由於鱗盤沒有分體,一個蒜頭,就只有一瓣蒜。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種出獨頭蒜。

品種選擇

想要種出優質的獨頭蒜,首先就要選擇獨頭蒜產出率高的大蒜品種。

如彭縣早熟、二水早以及溫江紅七星等大蒜品種,

而且,在選種蒜瓣時,儘量選擇那些0.5~1克左右的小蒜瓣做蒜種。

用這樣的蒜種種出來的獨頭蒜幾率可達75%~90%,單個蒜重6克左右。

播種

種植獨頭蒜,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如果播種過早,幼苗生長期長,營養積累豐富,後期就容易分瓣。而播種太晚的話,生長期短,蒜頭過小,影響產量。

獨頭蒜最佳播種時間就是比當地的大蒜晚播50天左右就行了。

在播種前,深翻土地,並且畝施2500千克腐熟的農家肥,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10千克。然後將土耙平做成寬度為1.4米的畦。

播種時,在畦面挖穴,行距15釐米,窩距4釐米,每個穴內插3~4粒蒜瓣。

大蒜播種進去以後,可以在畦面撒上蘿蔔種子,等到蘿蔔出苗以後,可以抑制蒜苗的生長,增加獨頭蒜的幾率。

田間管理

在管理上面,可以先管理蘿蔔。

苗卜出苗以後,間去多餘的蘿蔔苗,最好將株距控制在6~8釐米之間。

等到蘿蔔採收以後,及時對蒜地進進中耕、施肥,特別是在鱗莖發育期,水肥供應一定要充足,確保大蒜的生長所需。

以上幾點,就是種植獨頭蒜的方法,希望能幫到題主。


李茗說鄉村


獨頭蒜是怎麼種出來的?為什麼?

獨頭蒜,也是大蒜的一種,只不是種植過程中由於某些原因發生了變種,從而形成了獨頭蒜。獨頭蒜的種蒜也是培育的,蒜頭小,蒜瓣薄的種蒜,在播種幼苗生長弱,吸肥能力比較差,影響鱗盤分體,很容易就形成了獨頭蒜。那麼具體該怎麼種植呢?



獨頭蒜是如何形成的。一般的大蒜最多有八瓣,在生長過程中逐漸退化,先由八瓣退化成七瓣,再是六瓣五瓣……,最後成為一瓣,成為獨頭蒜。種植認為獨頭蒜是因為蒜種個頭小,土地貧瘠,土壤中缺少某種元素造成的,所以獨頭蒜最開始是不被人接受的。

獨頭蒜種植現狀。根據種植戶多年的種植經歷,種植大蒜時,獨頭蒜出現的比例為百分之五到十,有時也會成片出現,不僅會造成大蒜減產,也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威脅,所以人們是不希望看到的。但是由於獨頭蒜的食用者喜好和藥用價值,一些種植戶開始嘗試種植。



獨頭蒜怎麼種。

選擇品種,推遲種植時間。多次實驗證明,早熟品種的大蒜很容易生長出獨頭蒜,大蒜種植時間不出九月,很多人在七月下旬或八月初就開始種植了,而獨頭蒜可以在九月份播種,一般比正常的大蒜種植時間晚二十到三十天。可以在平畦撒種或者開溝條播。


增加播種密度和減少施肥。獨頭蒜種植和播種密度是有直接關係的,播種時可以將種植密度增加到每畝八萬到十萬棵,這有利於獨頭蒜形成。除此以外,在土地貧瘠的地方播種,減少施肥量和次數,可以增加出現獨頭蒜的概率。

所以說,種植獨頭蒜是有一定風險的,如果自己想吃,可以嘗試種植一下,如果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一定要提前做好調查,慎重考慮擴大種植規模,以免造成虧本。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農業信息,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是小李,關注農業,支持農村,愛護農民。


小李說農事


獨頭蒜在我家鄉種植以很多,一般獨蒜苗又叫五月蒜,以叫香蒜,紅莖,葉小堅硬,瓣籽小,產量底,時季菜,價值高。

無論是紅燒菜譜,煨湯,蒸菜,小炒,放一點獨頭蒜,美味好極了,美食獨頭蒜的調配味比普通大蒜口味多一倍,湯鮮菜香。由於產量低,大面積,種植五月獨頭蒜農戶卻實少,主要以莖葉銷售為主。根據現在的菜價流動,五月獨頭蒜價格可以賣到8元以上每市斤,市場總體來說,供應不求。

五月獨蒜苗以是農產品特色其中之一。獨頭蒜生長時間短,易種植,土壤隨意,農家肥最適應。獨頭蒜主要是常歸種子,有機環保。獨頭蒜籽粒小,以是品種原因,只能長那麼高。

普通大蒜產出的獨苗蒜,主要與土壤環境和直播有關係。普通獨蒜白淨,葉片肥大莖細,和紅莖香蒜是有區別的。

總而言之,兩種品種大蒜,是有季節的,一種是早,一種是遲蒜,營養價值很高,可以生吃。醫學證明,多吃大蒜可以抗人體腸胃衰弱,還可以防癌。大蒜又是餐桌美食的主要調味品,農民規範種植,限量種植,種大蒜是、可以致富!2019.8.3日






l大長江


做為一個蒜農來說如果說特意的去把大蒜種成獨頭蒜是比較難以接受的一個事實。把大蒜種成獨頭蒜的幾率還是比較小的。做為一個蒜農我就來說說獨頭蒜的形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吧:

種植的大蒜長成獨頭蒜的主要原因就是蒜種種瓣種植的時候比較小,既種蒜瓣是蒜芯,才有極大的可能長成獨頭蒜。獨頭蒜的長成也是在缺乏營養的極端的條件下才有可能長成獨頭蒜的。

其次就是種植的比較晚的大蒜才有可能長成獨頭蒜,因為在大蒜鱗頸膨大的時候如果營養供應不足的話,就會造成大蒜鱗頸無法分瓣,進而使大蒜長成獨頭蒜。

總的來說想要種出獨頭蒜的話,就應該在大蒜的種子,時間和營養供應的方面來考慮。但是通過種植大蒜蒜薹的開花的蒜瓣來當種子的話,那獨頭蒜長成的概率就比較大一些。


豫東小農


通常情況在超市和菜市場,獨頭蒜的價格要比蒜瓣多的要貴一些。

秋播的大蒜如果是延誤了播期就容易長成大頭蒜。

按照下面的方法,生產出來的大蒜就是獨頭蒜。

1.整地做畦

要選擇沙壤土或者是輕壤土,忌連作,在前茬作物收穫後要施足腐熟的有機肥,適量的過磷酸鈣和硫酸鉀,對土壤進行淺耕以後做成平畦,要求畦面必須平整。

2.品種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大蒜的種瓣越小容易形成獨頭蒜的比例就越高。特別是用氣生的鱗莖做種蒜時,越容易形成獨頭蒜。所以生產獨頭蒜的種瓣必須是小蒜瓣。

一般多從蒜瓣比較多而蒜薹比較小的大蒜品種種選擇適宜在當地種植、獨頭率比較高、單頭比較重的品種。

3.挑選種瓣

要選擇大小適宜的蒜瓣做種蒜。種瓣太大太小都不適合做獨頭蒜的種蒜,要求一般獨頭蒜的單重達到5~8克。

4.播種期

獨頭蒜的適宜播種期必須在當地做分期播種試驗才能決定。一般情況比秋播蒜頭栽培推遲40~50天左右播種就合適的。

5.播前處理

在播種前要把蒜種先進行分級處理,然後按照大、中、小,分級待用。在播種前要用涼水浸泡6~12小時,瀝乾水分,建議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進行拌種處理,這樣做可以殺死種子表面可能攜帶的病菌,多菌靈的量為浸泡種子重量的0.2%~0.3%,然後就可以播種啦。


6.播種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播種方式,有點播法,條播法。

注意點播是根部朝下放入一枚,條播時注意蒜瓣不能倒置。

有個小妙招,在播種完以後,可以均勻的撒播小型的菜葉,像菠菜,香菜,櫻桃蘿蔔,等種子,播完以後要耙平畦面,發現土壤乾燥的話,在播完以後要澆一次齊苗水。混播這些小型種子的原因就是利用小型的野菜種子發芽快的特點,來抑制蒜苗的旺盛生長。這樣可以達到提高獨頭蒜率的目的。

7.田間管理

1)收穫小型葉菜,在小型葉菜出苗後分期間苗,最後把小型的葉菜全部收穫上市售賣。

2)追肥。獨頭蒜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需肥都不一樣,生長前期側重於氮肥,在後期則側重於磷肥和鉀肥。在施足底肥的同時,還要進行適時的追肥。掌握好提苗肥和蒜頭膨大肥的施用時間。

3)結合植株的長勢噴施葉面肥和大蒜專用多元微肥。

4)澆水,在蒜頭的膨大期必須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

8.收穫

注意收穫的時間,不宜過早,收早了和蒜頭不實在,收遲了蒜皮就會變硬。挖出的蒜頭要晾曬2~3天,防止黴爛。


黃曉紅果果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許多人對於獨頭蒜比較好奇,因為其味道更佳霸道辣味十足,不少人認為獨頭蒜要比正常的大蒜營養價值更高,超市銷售的獨頭蒜也是更加的昂貴。是否屬實科學興農沒有去過多深究,但是可以確信的是獨頭蒜也是大蒜,而且其也是農田所產。對於正常的農田來說,如果年景正常,種植有相比比較稀疏的話,田間獨頭蒜的幾率不足1%,那麼這些獨頭蒜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不少有過大蒜種植經驗的朋友可能都瞭解,大蒜雖說屬於無性營養繁殖,但是其也是並非不可以進行有性繁殖,大蒜蒜薹上面所結的小蒜,民間俗稱為天蒜,其實天蒜種植下去之後所長出來的大蒜基本上都是獨頭蒜。恐怕會有人好奇,既然如此我們所見到的正常有蒜瓣的大蒜怎麼得到的呢?

其實上面天蒜種植下去所長出來的獨頭蒜,再種植下去就能夠很好的發育成為瓣蒜,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營養供給的問題。天蒜的蒜瓣非常非常小,僅僅有正常蒜瓣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小,如此小的蒜瓣其所貯藏的營養物質是非常薄弱的,這也導致了大蒜在生長過程中體內營養供給不足以支撐植物分化成為多瓣蒜。

說到這裡,想來大家也應該比較清楚了,獨頭蒜其實沒有那麼神秘,其實就是大蒜在營養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大蒜難以分化出過多的蒜瓣,而形成的大蒜。從科學興農所得到的農民反饋信息,種植獨頭蒜還是相當有技巧的,如果採用天蒜,當然可以,不過天蒜種子成本顯得有些高,畢竟相當於毀掉了一季大蒜生產。但是天蒜作為種子生產的獨頭蒜幾率確實非常高。

其次還可以在農民中廣為收購小蒜瓣,也就是農民挑選蒜種所剩下的小蒜瓣,不過這些蒜瓣看著雖小,但是依舊具備完全生長髮育的能力的。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要推遲播期,正常的大蒜播種時間是在10月份,種植獨頭蒜可以推遲至11月種植,或者採用春季種植的方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到家中春節前在市場採購 的大蒜,如果一直沒有吃掉而留到了春節之後,會發現不少蒜瓣的底部開始出現炸裂或者將大蒜外部的營養蒜體剝開之後發現裡面藏著一個小蒜,而這個蒜還特別的圓潤,其實這就是大蒜營養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依靠自身營養供給發育出來的一個“獨頭蒜”,如果這樣的蒜瓣種植下去,後面結出來的必然是獨頭蒜。


科學興農


說到獨頭蒜農村人應該不會陌生,大多數種植戶是喜歡獨頭蒜的,畢竟這直接影響大蒜的產量。其實獨頭蒜本就是種植不當而產生的,說白了就是種植出來的次品,可是如今市場卻出現了喜歡獨頭蒜的現象,這就有人專門想要種植獨頭蒜。不過種植獨頭蒜成功率一般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就是蒜種選擇。選擇容易出現獨頭蒜的蒜種,這裡每個地區有所不同,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再挑選那些蒜頭小,蒜瓣多而廋的蒜子當種蒜。蒜瓣重量控制在1克以下,蒜頭最好在6克以下,這樣播種後幼苗生長弱,吸肥能力較差,因而形成獨頭率比較高,在地區的早熟品種中篩選為最佳。

其次播種時間和密度。獨頭蒜的播種期最好在當地做分期實驗後才決定,播早了容易產生幾個分蒜瓣,播晚了獨頭蒜的個頭又太小,影響產量,一般來說比蒜頭晚播45天左右。每畝的種量通常在100千克左右,行距應在15釐米左右,株距應在3釐米左右。可以適當撒播一些小蘿蔔種子,用來抑制蒜苗生長增加獨頭率。



最後就是管理和收穫。在獨頭蒜生長前期控制施肥量,可以施用少量氮肥。在獨頭蒜生長膨大後期應該要加大施肥量,以硫酸鉀型複合肥為主要,每畝15公斤左右,最好連續兩次,並且要保證足夠澆水量。及時查看獨頭蒜生長情況並且實時收穫,當獨頭蒜莖葉大部分乾枯後及時挖蒜,通常在次年立夏前後,一般每畝產量400公斤左右,挖蒜後要及時晾曬兩三天。


老實巴交鄉里人


答:獨頭蒜其實是大蒜植株營養不足、發育不良、不能產生多瓣的大蒜鱗莖。



獨頭蒜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大蒜,它只是一種比較特殊(或者是畸形)存在的大蒜頭,說白了就是大蒜在生長過程中由於環境、營養等因素的影響,植株為了保證有完整繁殖能力的大蒜形成,自身放棄分鱗發育,把所有營養集中供給一頭蒜瓣,從而沒有分離出其它蒜瓣而形成獨頭。

實事上,獨頭蒜不是一個單獨的大蒜品種,任何品種的大蒜在種植過程都有可能形成獨頭蒜。



獨頭蒜是怎麼種出來的?

土壤貧瘠薄

貧瘠的士壤營養肥力不足,大蒜在生長過程中不能充足吸收養份,致使蒜苗弱、蒜鱗發育差。

國內有試驗表明,在較為貧瘠的田裡種植春蒜施雞糞、尿素等肥料,獨頭率僅為5%~10%,不施肥的獨頭率達50%~60%。

種蒜瓣瘦弱

種植時蒜頭小、蒜瓣瘦弱的種蒜,出苗後秧苗生長弱,吸肥能力差,嚴重影響鱗盤分體,易形成獨頭蒜。種植實驗表明,小瓣蒜種的獨頭率為40%~50%,而大瓣蒜種獨頭率僅為5%~8%。

播期不當

蒜瓣側芽發育同時受溫度、光照、養分多方面的影響,播期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蒜的生長髮育。實踐表明,春蒜在春分節前一週種植獨頭率為10%左右,而春分節後一週種植,獨頭率達20%左右。

我們老祖宗有總結出大蒜種植的彥語:三月不在家,七月不在地。

密度過大

密度大破壞了單個體應占的面積,出現了單位面積上蒜株爭奪養分的現象,造成肥料不足而形成獨頭蒜。種植實驗表明:大蒜種植畝3.5~4萬株,獨頭率為30%左右,而畝種植2.5~3萬株,獨頭率大幅下降8%左右。


獨頭蒜更有營養價值

獨頭蒜相比較正常蒜頭,蒜瓣少、重量輕,因而會影響畝產量及收益。

但根據一些研究論文結論,獨頭蒜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大蒜素比普通大蒜的含量更高一些,抑菌效果也更明顯,獨頭蒜辣味更濃郁,富含的營養成分高於普通分瓣蒜。

就回答這些,請人斧正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