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擺幾張桌子,租個民房就能辦培訓機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俞敏洪曾經在《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演講集中,寫到初創培訓機構的情景:他在中關村第二小學租了間平房當教室,一個窄窄的衚衕裡。門外支張桌子,一把椅子,“東方大學英語培訓部”正式成立,只有兩個人,他是頭,他老婆打下手,當出納會計,上午俞敏洪騎自行車出去,拎著漿糊桶。電線杆子上貼廣告,下午守株待兔。

第一天,來了兩個學生,看見“東方大學英語培訓部”那麼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倆,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記冊乾乾淨淨,人影都沒有,滿臉狐疑。俞敏洪好說歹說,讓兩個學生留下錢。夫妻倆正高興著呢,兩個學生又回來把錢要回去了。一個星期六,三個學生十分爽快地扔下錢走了。“1000多塊錢啊!一天的功夫,是我在北大四個月的工資啊!”


擺幾張桌子,租個民房就能辦培訓機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如果俞敏洪老師放在今天這個時間點上創業,也許機構也會面臨著整治。從1993年到2019年,26年的時間,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培訓行業創業的環境也發生了根本改變。2018年2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出臺-(教育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工商總局辦公廳)《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徹底結束了教育培訓行業大學生都能創業的時代,無形中提升了培訓行業的門檻。

NO.1

第一個檻——辦學面積


在這份《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中提到了對未取得辦學許可證,責令停止辦學。要想取得辦學許可證,首先要達到辦學面積,消防還有達標。


擺幾張桌子,租個民房就能辦培訓機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目前,大部分省份要求辦學建築面積不少於300平,教學面積不低於總面積的2/3。300平的面積,在省會城市,地段位置不突出的中西部需要每個月房租1萬多元,東南沿海區域將近4萬,一年光房租就在20萬—50萬之前,這樣的條件幾乎可以把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擋在行業之外。

NO.2

第二個檻——教師資格證


2018年8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根據《意見》,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也就是說涉及文化科目培訓的老師都需要教師資格證。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曾公開表示:“新東方的教師近50%沒有教師資格證,這個情況還算是好的,大部分機構90%的教師都沒有(證)。”


擺幾張桌子,租個民房就能辦培訓機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201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正式實施,改革後不再分師範生和非師範生的區別,想要做教師都必須參加國家統一考試。關於教師資格證面試通過率並沒有官方數據公佈,但根據能夠掌握的數據推算,面試的自然通過率大概有30%到40%,隨著報考人數的增加,目前通過率已經降到15%,這對於在這個行業創業的人員來說,仍然是一個大的門檻。即便是自己擁有教師資格證,但是要招到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成本勢必大幅度提升。

NO.3

第三個門檻——保證金


即便是面積達標,場地通過,消防也過了,但是你還需要垮過另一個門檻——向當地教育局繳納保證金。

風險保障金,也被稱為“風險保證金”、“風險資金”,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門要求,由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從辦學經費中提取並存入指定帳戶之中的資金,其主要用途是處理學校發生的意外事故。


擺幾張桌子,租個民房就能辦培訓機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申請辦學許可證的校長們都知道,在各種條件達標之後,還需要向當地教育局繳納辦學保證金。說白了這個保證金,主要是為了防止機構跑路,但是現在這個保證金卻成為很多機構的負擔,一般需要繳納30萬—3萬不等,筆者瞭解到,部分地區還可以討價還價,這也無形中,增加了行業的入門門檻。

在俞敏洪創業後10年後的2003年8月28日,張邦鑫租賃知春路22號的一間12平米的辦公室,包括一張舊沙發、一臺二手電腦、一個破櫃子,開始了“學而思”的創業之路。


擺幾張桌子,租個民房就能辦培訓機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因為宣傳很費勁,張邦鑫白天發宣傳單,“免費試聽,不滿意不要錢。”晚上則在論壇上刷帖子,灌水。其次,允許退費。再次,培養師資。張邦鑫卻“招新手,自己培養!”“211”、“985”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最後,擴張模式。

又15年過去,新東方和學而思已經成長教育培訓行業的兩大巨頭,而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亂象——規範——再亂象——再規範。在出臺了九大規範性文件的2018年後,也許擺幾張桌子,租個民房就能辦培訓機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