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航空圈|剛剛,民航局下發了最新機組防疫指南

運輸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術指南


(機組篇)


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經航空器傳播,按照“精準防控、精細 施策”的原則,對航班運輸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分級分類、差異化 管理。同時進一步細化機組人員、維修人員及清潔人員的個人防 護要求,完善航空器環境清潔消毒和維護要求,增加執行疫情高 發國家(地區)特殊運輸保障任務(包機等)的防控措施及高風 險國家在京轉機旅客的處置程序,修訂運輸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 術指南第三版。


一、航班防疫風險分級標準及防控原則

根據航班(含國際、國內)始發地疫情形勢、航空器是否安 裝高效過濾裝置及航班客座率、飛行時間和航班特殊任務等指標 綜合判斷,將運輸航空航班防疫分為高風險、中風險和低風險三 級,實施差異化防控。風險應根據疫情發展動態實時調整。


二、旅客體溫檢測

根據航班風險分級,在不同階段對旅客進行體溫檢測:


(一)低風險航班

根據需要,使用非接觸式體溫檢測設備(校準後)對旅客進 行體溫檢測及症狀觀察,如發現有發熱(≥37.3°C)、乏力、幹 咳等症狀的可疑旅客,應及時報告、及時處置,並配合當地衛生 部門做好可疑旅客的交接工作。


(二)中、高風險航班

應實施登機前旅客體溫檢測,並根據航班航程等在航空運行 期間進行機上體溫檢測。


1. 登機前體溫檢測

登機前用非接觸式體溫檢測設備(校準後)對旅客進行體溫 檢測及症狀觀察,如發現有發熱(≥37.3°C)、乏力、乾咳等症 狀的可疑旅客,應及時報告、及時處置,並配合當地衛生部門做 好可疑旅客的交接工作。


2. 機上體溫檢測

對於高風險的長航程航班(>4h),航班運行期間應進行機 上體溫檢測,如發現有發熱(≥37.3°C)、乏力、乾咳等症狀的 可疑旅客,應按照本指南機上事件應急處理辦法實施處置,並及 時通知目的地機場,落地後配合當地衛生部門做好可疑旅客的交 接工作。


三、機組人員個人防護


(一)防護措施

根據航班風險分級,採取不同防護:


1.低風險航班: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按照 YY/T0969-2013 標準或同等)及以上。


2. 中風險航班: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按照 YY0469-2011 標 準或同等)及以上。


3. 高風險航班:飛行機組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及以上、護目 鏡,一般每 4 小時更換一次口罩(視需隨時更換,下同)。客艙 機組佩戴N95顆粒物防護口罩(按照GB2626-2006標準或同等) 或醫用防護口罩(按照 GB19083-2010 標準或同等)、護目鏡、 一次性橡膠手套,每 4 小時更換一次口罩。


機組人員應減少出入駕駛艙,使用單獨衛生間。建議機組人員使用內話系統進行交流,避免近距離接觸。


4. 廢棄口罩放置於專用垃圾桶,航後清理前用含氯消毒劑 (500mg/L-1000mg/L)噴灑或澆灑至完全浸溼,紮緊塑料袋口 後集中處理。


(二)注意事項

佩戴口罩需緊貼面部,完全罩住口鼻。機上服務期間和摘口 罩時,手不能觸摸口罩外面,避免手汙染。口罩被分泌物浸溼或 其他汙染時,必須立即更換,更換前後均需進行手部清潔消毒消 毒。


使用含醇類消毒溼巾,做好手部清潔消毒,當不確定手是否 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儘量低頭或轉 頭避開周圍旅客及機組人員,並用紙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在 接觸或處理垃圾後,應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再進 行手消毒。


四、機上服務建議


(一)低、中風險航班

簡化配餐流程,提供預包裝食品,取消冷餐、食用冰塊,減 少暴露風險,避免交叉感染。飛行中應對盥洗室每 2 小時進行一 次清潔(視需隨時清潔,下同),消毒完成後及時手部清潔消毒。


(二)高風險航班

客艙機組應避免與旅客近距離接觸,僅提供必要機上服務, 建議在旅客登機時(前)提供預包裝食品及瓶裝飲用水。除特殊 需求外,機上不提供餐食服務。


乘務員分區域服務。視需要,可指定乘務員為飛行機組提供 基本服務。


儘量安排旅客分散就座。飛行中應對盥洗室至少每 1 小時進行一次清潔,消毒完成後及時手部清潔消毒。


航班預留後三排座位,作為機上應急事件處理時設置隔離區 使用。


機上緊急醫學事件應急處理

(一)機組人員特殊防護措施


在接觸可疑旅客或有傳染風險的汙染物(如嘔吐物、排洩物、 體液分泌物、血液等),以及被其汙染的物品或物表之前,建議 相關機組人員佩戴以下防護裝備:


1. 手套:使用雙層一次性橡膠或丁腈手套。若機上有 2 名 以上可疑旅客,應對雙手區域消毒後再接觸不同旅客。


2. 口罩:使用醫用防護口罩。應急處理期間,禁止觸碰及 調整口罩。


3. 護目鏡:對於可重複使用的護目鏡,每次使用後應進行 消毒乾燥處理,如果護目鏡帶有防霧膜,應避免使用消毒劑擦拭, 建議先清水沖洗後,在室內無人條件下,使用紫外燈消毒,保持 近距離直接暴露照射 30min 以上。


4. 防護服:配備一次性防護服,特殊情況時可使用機載防 疫包中的防護圍裙作為替代,進行短時應急處置。


八、機組人員隔離方案

根據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如更 新按最新),機組人員隔離方案可參照以下原則執行。

(一)機組隔離管理


1. 機組人員有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且具有流行病學史 (如:疫情高風險國家/地區居住史、旅行史、接觸史等)時, 其本人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處置。從出現上述症 狀時間前 2 天至當天曾同機執行任務的其他機組人員,應立即進 行集中隔離,不具備條件的可採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2. 機組人員執勤期間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應立 即停止履行職責,建議在後三排座位進行隔離,避免與其他機組人員近距離接觸。如有流行病學史,航班落地後,待旅客及其他 機組人員下機後,派專車接送其前往指定醫療機構進行篩查。其 他機組人員的隔離要求應按第 1 條原則處理。


3. 機上旅客有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且(或)具有流行 病學史,航班落地後,其他旅客及其他機組人員下機後,該乘客 專車轉送;為上述有症狀旅客提供機上服務的指定乘務員及同艙 段區域乘務員專車接送,進行集中隔離,不具備條件的可採取居 家隔離醫學觀察。其他機組成員暫無需進行隔離觀察,但需密切 關注其健康情況。


4. 航空公司在經當地疾控或檢疫部門告知有搭載確診、疑 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航班確認信息後,應通知執行此航段任 務的機組人員進行集中隔離,不具備條件的可採取居家隔離醫學 觀察。


5. 執行國內高風險地區包機等特殊保障任務(如物資、醫 療隊緊急運輸等)的機組人員,如能嚴格執行下列要求,做好返 航前準備,一般航後無需進行醫學隔離觀察。


(1)機組人員不下機(請地面勤務人員完成機外檢查、加 油等工作);

(2)地面人員不登機;

(3)完成支援醫療人員及物資轉運任務後,立即關閉艙門返航,不在落地機場進行航後清潔、加水,垃圾處理等工作;


醫學觀察期限


醫學觀察期限為被隔離機組人員在最後一次與確診病例、無 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可疑旅客或機組人員接觸後14 天。期 間若疑似病例、可疑人員經疾控部門告知已排除,即解除對上述機組人員的隔離醫學觀察。


(三)醫學觀察期間措施


1. 實施醫學觀察對象應每日早、晚向公司相關人員彙報體 溫,並告知健康狀況。

2. 集中或居家觀察對象應相對獨立居住,儘可能減少與共 同居住人的接觸,做好醫學觀察場所的清潔與消毒工作。

3. 觀察期間不得外出,如必須外出應向公司相關人員彙報, 並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4. 工作人員應做好醫學觀察者的健康、外出等相關記錄。

5. 醫學觀察期間,觀察對象一旦出現任何症狀(發熱、寒 戰、乾咳、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頭痛、乏力、肌肉 痠痛、氣促、呼吸困難、胸悶、結膜充血、噁心、嘔吐、腹瀉和 腹痛等),應立即向當地的衛生健康部門報告,並按規定送定點 醫療機構診治。

6. 醫學觀察期滿時,如觀察對象無異常情況,應及時解除 醫學觀察。


九、執行疫情高發國家(地區)特殊運輸保障任務(包機任 務)防控措施

(一)旅客適航評估及佩戴口罩要求


旅客在乘機前應進行適航性評估,主要評估其身體條件是否適宜本次飛行。健康評估工作應由衛生部門完成。在承運有關旅客前有關部門應做好旅客健康篩查工作,確診 病例、疑似病例或有健康潛在風險者不與健康旅客同機承運,密切接觸者一般不與健康旅客同機承運。旅客需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及以上,如佩戴 N95 口罩應選用無呼吸閥的型號。


(二)體溫檢測

1. 登機前體溫檢測

登機前(時)用非接觸式體溫檢測設備(校準後)對包機旅 客進行體溫檢測及症狀觀察,如發現有發熱(≥37.3°C)、乏力、 乾咳等症狀的可疑旅客,應及時水銀體溫計複核,如確為發熱旅 客,請隨行醫護人員處置,暫不承運。


2. 機上體溫檢測

超過 4 小時的長航程航班,視需要客艙機組可配合隨行醫護 人員在機上進行體溫檢測。如發現有發熱(≥37.3°C)、乏力、 乾咳等症狀的可疑旅客,機組應通知隨行醫護人員處置,如需要 機組應按照機上事件應急處理辦法進行基本處置,並及時通知目 的地機場,落地後配合做好旅客的交接工作。


(三)機上區域設置

為避免交叉感染,將客艙區域劃分為清潔區、緩衝區、旅客乘坐區、密切接觸者乘坐區(如有)和隔離區,設置原則如下(可 根據不同機型進行調整):

1. 清潔區:建議兩艙前半部分作為清潔區,僅供機組人員 使用。禁止任何人員穿防護服進入清潔區。位於清潔區的登機口 應為機組人員專用。

2. 緩衝區:建議兩艙後半部分作為緩衝區,用於機組人員 穿脫防護服使用。

3. 旅客乘坐區:為正常旅客乘坐區域。應要求旅客隔座就坐。

4. 密切接觸者乘坐區(如有):如需承運密切接觸者的, 密切接觸者應隔座而坐,並與旅客乘坐區保持至少兩排座位距 離。

5. 隔離區:設立最後三排座位為應急相對隔離區(留觀區)。

6. 各分區之間應有明確標識,建議可用一次性布簾等進行 遮擋對各區進行物理隔離。

7. 盥洗室:頭等艙盥洗室僅供機組人員使用,每次使用完 成後均需進行徹底消毒。後艙右側盥洗室為密切接觸者和隔離人 員專用,飛行中應對其每 1 小時進行一次物體表面消毒,消毒完 成後及時進行手部清潔消毒。

8. 客艙機組應對客艙實施分區管理,各分區旅客不流動。旅客登機、下機時應根據不同區域分批進行。


(四)機組人員個人防護


1. 個人防護用品

(1)客艙機組人員防護:醫用防護口罩、雙層一次性醫用 橡膠手套、護目鏡、一次性醫用條形帽、一次性防護服、兩層一 次性鞋套。建議客艙機組人員穿戴一次性尿不溼,非特殊情況避 免使用盥洗室,減少感染風險。


(2)飛行機組人員防護:醫用外科口罩及以上、護目鏡。建議 4 小時更換一次口罩。可根據任務情況加配一次性防護服和 (或)一次性鞋套等。


2. 防護服穿脫程序

穿:手消毒—戴帽子—戴口罩—戴第一層鞋套—戴第一層手 套—穿防護服—戴防護鏡—戴第二層鞋套—戴第二層手套;

脫:手消毒—摘防護鏡—脫第二層鞋套—脫防護服(第二層 手套)—手消毒—摘口罩—摘帽子—脫第一層鞋套—脫第一層手 套—手消毒。


3. 用餐注意事項

客艙機組人員應分時段、分批用簡餐,用餐時其他人員應減 少走動,降低暴露風險。


(五)機上服務注意事項

1.乘務員分區管理和服務。飛行機組人員工作區、旅客乘坐區、密切接觸者乘坐區、機上隔離區應由不同乘務員提供機上服 務。原則上乘務員不離開其所管理區域,同時乘務員與旅客、乘 務員之間應避免近距離接觸。


2.僅提供預包裝食品及瓶裝飲用水,在旅客登機前放置於前 排座椅後背口袋中。除特殊需求外,機上不再提供餐食服務。


(六)機上應急事件處理


1. 如機上有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的可疑旅客,安排其 在隔離區就坐。

2. 客艙出現血液、分泌物、排洩物、嘔吐物等液體汙染時, 應進行隨時消毒,具體流程參照第七條“機上緊急醫學事件應急 處理” 第三項“(三)航空器隨時消毒”執行。

3. 其他注意事項參照“機上緊急醫學事件應急處理”有關 內容執行。


(七)運行後機組人員下機流程


1. 航空器落地後,遠機位停靠(禁止廊橋停靠),設置機 組人員專門通道,不與旅客混行。客艙機組人員下機完成後,飛 行機組人員再下機,分別專車接送。


2. 客艙機組人員在艙門處脫防護裝備,更換口罩下機。


3. 飛行機組人員在客艙機組人員完成下機前,禁止開駕駛 艙門。應在清潔區處更換防護裝備。


4. 機組人員廢棄防護裝備均置於專門的黃色醫療廢物收集 袋,按醫療廢物統一處理。


(九)機組人員隔離方案


機組人員均應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14 天。集中觀察期間, 應每日觀察身體情況,除因緊急需要執行包機航班任務外,不得 外出。


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如再次執行包機航班任務,隔離期 限應重新計算。


航空公司一線人員心理自我調節方法


以下方法供一線人員在抗擊疫情期間做好自我防護,幫助一 線人員找到有利於自我身心調節及科學防範的方法,保持良好的 心理狀態。

(一)正確認識自己的心境反應


疫情的期間產生一定的消極情緒是十分正常的,這些反應也 是提醒我們需要更及時有效的保護自己。即使發現自己出現了一 些平時不常出現的情緒體驗,也不必對此有過多的心理負擔。我 們會發生這些改變都是正常的,允許這些反應的出現,而不是否認和排斥,接納當下發生的一切,積極的改變自然就會發生。當通過自我調節卻無法緩解負性情緒,內心充滿恐懼和焦慮,並影響到自身的睡眠和飲食時,建議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二)恰當心態對待疫情信息


面對有關疫情的大量信息,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焦慮感和無 力感。應避免接觸帶有各種強烈情緒色彩的信息,從正規渠道和 官方網站獲取信息,不輕信某些傳言。合理規劃上網獲取信息的 時間,尤其避免在一天中脆弱的時候(例如就寢之前)暴露在繁 多的信息中。避免信息過載對心理造成的替代性創傷,留出足夠 的時間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覺察自己的情緒,化恐慌為認 真、科學、適度的個人防護。


(三)友善互助的社會支持


溫暖的社會鏈接可以安撫我們,與人交流是最有效舒緩情緒 的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維持情感聯繫的方式,可以抵禦壓力帶來 的不利影響。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電話、互聯網多與家人、朋 友交流,相互鼓勵、溝通感情,加強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 面,我們也可以和有相似情況的同仁聯繫,互相傾聽,建立新的 連接,構建心理抗疫同盟。


(四)維持穩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規律作息、掌控感是應對焦慮恐慌的良藥,雖然活動範圍受到限制,仍要積極地看待生活,儘可能維持原有的規律作息,按 照原先的節奏生活,讓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軌跡。在此基礎上, 建立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注意良好的飲食,保證睡眠,不試 圖通過使用煙、酒來緩解緊張情緒。


注:部分內容經過刪減處理,小編只是把與機組有關的整理出來了。



圖文源自"民航論壇",轉發僅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