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這段時間,一篇創作於15年前、曾獲得北京大學首屆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的作品——《賣米》,在朋友圈裡刷屏。文中通過描寫“我”和母親賣米的過程,寫出鄉村生活的艱辛不易,讓無數讀者感動落淚。更令人唏噓的是,作者張培祥是醴籍北大才女,在2003年因白血病去世,年僅24歲。

帶著對她的崇敬和追憶,小編先後來到了她的老家茶山鎮(原轉步鄉)筱溪村和她的母校醴陵四中,瞭解到她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張培祥的老家

弟弟張毅:姐姐曾是家裡的頂樑柱

談到大家最關心的《賣米》一文中的細節,在張毅記憶中顯得比較模糊。比姐姐張培祥小了5歲的張毅回憶說:“作為長女,姐姐在承擔家務等方面付出了更多,文中賣米的情節應該發生在我10歲、姐姐15歲的時候。”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張培祥一家

張毅說,姐姐愛看書、會讀書是遠近皆知的事情。她會在每年寒暑假,自己主動找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借來課本,提前學習下個學期的知識要點。中學的時候,週末只有一天假的姐姐很少回家,而是裝一大瓶水,花一塊錢買個麵包,去附近的新華書店看書,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身為自帶光環的“才女”弟弟,張毅說,壓力很大,大家會不自覺地拿自己與姐姐對比。但是姐姐像是明白他的壓力似的,經常會有意無意開解他。

2002年,首次參加高考,張毅發揮失常,頂著“北大才女”弟弟的帽子,張毅更是心灰意冷。姐姐當時沒有說太多話,而是帶著他來到當時的醴泉高考補習學校,瞭解學校的學習環境,同行的還有姐姐的朋友、往年的高考理科狀元譚志。張毅現在依然記得:那個夏天,就在醴陵的西山上,兩位北大的學子對他進行一遍又一遍的耐心開解,終於讓他放下了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二年的高考複習中去。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張毅接受採訪

在張毅的記憶中,家裡的經濟條件改善就是從張培祥上大學開始的。一方面因為張培祥能力超群,另一方面是張培祥對貧困家庭生活不易的深刻理解,從2000年開始,她就能經常寄錢回家。從那時候開始,母親的藥費、自己上學的生活費、家庭的開支,不再像一顆巨石一樣壓著這個貧困家庭了。

就在那段時間,張培祥給家裡裝上了電話,讓家人隨時可以聯繫到她。因為母親手不大方便,她專門寄錢回家買了臺洗衣機,讓母親不再用手搓洗衣服。2000年,張培祥把從來沒出過遠門的母親接到了北京玩了一圈。第二年,她又把弟弟張毅帶到了北京,看看她學習、生活的地方。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張培祥畢業照

在臨終前,張培祥曾交代父母說,她這輩子沒有坐過飛機,囑咐他們回家的時候,帶著她的骨灰從北京坐飛機回家。張毅回想到這一幕仍是聲音哽咽,多年後他才明白,其實姐姐提出這一要求,還是在為父母著想,當時經濟狀況並不差的姐姐,希望能讓父母有一次坐飛機的體驗,但又擔心父母太省而捨不得,所以才提出那樣的要求。

張毅現在回憶起如此種種,依然是淚光閃閃。曾經是家裡頂樑柱的姐姐,曾經憑藉自己能力不斷改善家庭情況的姐姐,如今已經離開十多年了。“張培祥”也是家裡不大願意提及的三個字,他也懇請記者不要再打擾父母,不要再揭開他們的傷痛。

所幸的是,弟弟張毅已經參加工作多年,也結婚生子了,現在生活狀況還不錯,父母的生活平淡而溫馨。小編想,那個一直牽掛家庭的張培祥,在天堂應該能安息吧!

班主任湯金懷:她的每一篇作文都能當範文

醴陵四中的湯金懷老師,曾經擔任過張培祥高一、高二的班主任。

“她上課非常認真,老師的每句話都會聽進去,但是下課了就從來不看書了,大部分精力是看課外書。”湯金懷老師說。張培祥愛看書、看書快幾乎是所有老師對她的一致評價,一般2天就能看完一本,有時,10萬字的書她一下午就能看完。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班主任湯金懷老師

在一次模擬考試時,她還因為愛書入迷鬧了一個“笑話”。當時考試快開始了,監考老師發現還有一名學生在看書,他以為那名學生在臨時抱佛腳,便催促著學生把書收起來,但是那名學生彷彿沒聽到似的,自顧自的一頁一頁翻看著書。監考老師無奈,便走過去提醒她,原來那名學生正是張培祥,而她只是在看一本與考試無關的課外書。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張培祥寄給湯老師的信件和卡片

因為有豐富的閱讀經驗,所以張培祥的作文寫得非常好。那時候每一次考試後,語文組的老師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傳閱她的作文,她的每一篇作文都能當作範文供學生們學習。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張培祥的學籍表和成績單

由於家庭的原因,張培祥曾在外打工幾個月,後來被老師接回來直接參加考試,她照樣考了年級第一名。湯金懷感嘆“這樣的學生可遇不可求”。

時任校長羅定中:從教40餘年,遇到的天資最好的學生

張培祥中學時代的校長羅定中,是改變她命運軌跡的一個人。

中考前夕,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張培祥選擇了考中專,希望早一點參加工作,減輕家裡的負擔。

考試前,羅定中發現了這一情況,認為這樣的好苗子考中專太可惜了,便想辦法做工作,讓張培祥選擇考高中,並計劃以後培養她考大學。羅定中費盡千辛萬苦才把張培祥從中專考場拉到了高中考場。雖然經歷了這一波動,但張培祥還是考取了727分的高分。

羅定中說,張培祥後來能順利考上北大,並在大學期間取得諸多成就,其實早就有了端倪。他說,從教40多年,這是他遇到過天資最好的學生。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大學時期的張培祥(右一)

因為最近《賣米》一文刷屏,又勾起了四中老師周慶東對張培祥的點滴回憶。在周慶東的回憶日記中,我們看到了熱情開朗、積極上進的張培祥。

“我清楚地記得2002年的暑假,她又一次來到了學校。中午,我們一起在瓷城大道的紫靖閣餐館吃飯,她穿了件紅衣服,面容潔白姣好,頭髮烏黑髮亮。她非常高興,談到了她在北大BBS的火熱度,談到了男朋友是當時北大的同學、學生會主席,談到了畢業後的志向……”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周慶東老師的回憶日記

誰也不曾想到,日記中描述的這一次見面,竟成了永別。誰也不曾想到,僅僅一年後,這個鮮活的生命就永遠地離開了。

短短24年,她出版了長篇作品《大話紅樓》,譯著有《所向披靡》、《你像你的狗一樣快樂嗎?》等作品,創作和譯著有百萬字之巨。而這些,全部是她利用課餘時間完成的。

她是平凡的花朵,處於艱苦的環境中,一直堅韌不拔、倔強生長。等茁壯得足夠強大,又毫不吝嗇回報大地,讓“飛花”漫天。

她是奮進的航標,任憑風雨滄桑,始終把奮鬥鍍在歲月的豐碑上。雖已逝多年,但她的精神一直在影響著每個人。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來源/醴陵發佈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28681062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讓我們看到一位倔強生長的醴陵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