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祥的《賣米》引起熱議,網友回憶年代舊事,有人稱:不值一提

14年後,短篇小說《賣米》再一次在朋友圈引起強烈關注,很多不同年齡階段的網友因這篇文章樸實的內容而感動落淚,生活的不易,讓很多網友回憶起那個年代的艱辛。

張培祥的《賣米》引起熱議,網友回憶年代舊事,有人稱:不值一提

下面,整理了一些網友的留言,讓大家一起感受屬於那個年代的舊時回憶:

@魚翔淺底j:看一遍就淚奔,不忍再讀。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得箇中辛酸。我也有過和父母親一大清早用板車裝幾大麻袋稻穀到糧站的經歷。糧站只收曬得最幹、篩得最好的穀子,抽檢合格之後過秤,先交公糧,不給錢只開一個憑條,再有多餘穀子的才是賣給國家的餘糧,那時候三秋送糧之後囤在側房的一屋子稻穀幾乎所剩無幾…9月1,又是報名的時候,一家幾個小孩讀書靠這點賣餘糧錢當然不夠,父母親的愁容和嘆息至今記憶猶新。

@振東-稠行小蜜蜂:89年,家裡為了讓我上更好高中,需要出贊助費5000元,也是母親挑或拉著米、豆去市場賣,我跟隨,切身經歷。感謝父母親!

@Y童修:我是80後,也經歷過這些。具體幾歲不記得了。早上天沒亮爸爸騎著自行車帶我和媽媽一起去街上賣我們從山上採的蘑菇,從家裡到賣菜的地方20里路。幸運的是我們現在都很健康,日子也好了。

@xiaojun80675315:這些經歷我們七零後都經歷過,我上小學2,5毛錢的學費都交不起,只能跟著老爸去賣點土雞蛋,是全家人省吃儉用省下來的,每次交學費我都是最後一個,所以想起來都是淚!

@老玩童:早上讀到後面淚水止不住的流。想我扛過甘蔗趕場賣過,背地瓜(涼薯甜瓜)趕場賣過,背過蠶繭賣過,挖過麻玉仔(半夏)賣過,抓過菜花蛇賣過……都是淚。準備週末讀給兒子聽聽……。現實的中國西南地區任然沒有多大改變……

張培祥的《賣米》引起熱議,網友回憶年代舊事,有人稱:不值一提

看過網友的評論後,更讓人深知生活的艱辛,折射出人的力量,好的文學作品,更能讓人產生共鳴。

雖然,不少人評價《賣米》就是一篇學生習作,並不具備很高的思想高度;也有的人說《賣米》就是作者主觀臆造的產物,不符合當時的現實情況;還有的人說《賣米》這種題材類型的文章隨隨便便就可以寫出一大把,根本不值一提。

張培祥的《賣米》引起熱議,網友回憶年代舊事,有人稱:不值一提

文學作品的感受見仁見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艱辛,或許現在的年輕一代很少能體會當時生活的不易。

雖然時代不同,但是奮鬥相同,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不會停滯。吾日三省吾身,在社會變化中要懂得審視自己,學習張培祥身上那樣面對生活的從容,追求理想的努力,讓生命活出該有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