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賣米》弄哭整個朋友圈 這幾段你讀懂了嗎

這幾天,整個朋友圈都在為一篇名為《賣米》的文章而落淚,文章作者筆名飛花,原名張培祥,一個來自湖南醴陵山區農村家庭的北大法學碩士。

出生1979年的張培祥,因白血病逝於2003年非典那年。一個將年齡永遠定格在了24歲的年輕女孩,她的逝去讓包括撒貝寧在內的很多人都感慨天妒英才。

北大才女《賣米》弄哭整個朋友圈 這幾段你讀懂了嗎

《賣米》這些對話你讀懂了嗎

文章開篇,有這樣一段對話,生病的父親叫14歲的兒子下地給莊稼澆水。

弟弟有些不情願地衝隔壁說:“爹,天氣這麼熱,你自己昨天才中了暑,今天又叫我去,就不怕我也中暑!”

“人怕熱,莊稼不怕?都不去放水,地都幹了,禾苗都死了,一家人喝西北風去?”父親一動氣,咳嗽得越發厲害了。

簡單兩句對話,作者意在告訴我們,土地是農民創造財富的唯一手段。文中的父親為了生存,不得不帶病下地幹活,累到之後又不得不安排年幼兒子扛起本該大人肩負的責任。

文中母親在與米販討價還價的過程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那人冷笑一聲,說:“今天肯定賣不出一塊一的行情,我出一塊零八你不賣,等會散場的時候你一塊零五都賣不出去!”

“賣不出去,我們再擔回家!”那人的態度激惱了母親。

“那你就等著擔回家吧。”那人冷笑著,丟下這句話走了。

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優質大米,農民卻沒有定價權,只能聽憑米販在那挑來撿去,一副趾高氣揚愛賣不賣的樣子。

在我們對商販咬牙切齒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何定價權沒有掌握在生產者也就是農民手裡?

因為市場掌握在那些商販手中,誰掌握了市場,誰就掌握了價格走勢。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只能接受二道販子給我們定出的價格,而那些農民也只能忍氣吞聲的接受商販們給出的價格。否則,只能將辛苦種植出來的優質農產品爛在自己的手上。

我在旁邊聽著,心裡算著:一塊零八到一塊一,每斤才差兩分錢。

這裡一共150斤米,總共也就三塊錢的事情,路這麼遠,何必再挑回去呢?我的肩膀還在痛呢。

我輕輕對母親說:“媽,一塊零八就一塊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塊錢的事。再說,還等著錢給爹買藥呢。”

“那哪行?”母親似乎有些生氣了,“三塊錢不是錢?再說了,也不光是幾塊錢的事,做生意也得講點良心,咱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米,質量也好,哪能這麼賤賣了?”

或許很多人無法理解3塊錢,對貧困家庭意味著什麼?2016年我國貧困線標準為人均純收入每年3000元,換算成每天人均收入的話,大概每人每天8元,而3塊錢已經近貧困家庭一個人一天收入的一半。

作者的《賣米》寫於2003年之前,那時的物價相比現在要低上很多,這意味著那時的3塊錢比如今更值錢,作為母親怎能不盡力爭取。

進入2017年,我國還有3000多萬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所以每天仍有很多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為了生存,還在上演著作者文中描述的那些情節。

為了讓貧困人口脫貧,國家做出了巨大努力,並提出2020年整體脫貧,一個都不能掉隊。

2020年整體脫貧我們該做什麼

“十三五”我國提出了脫貧攻堅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2018年即將過半,離目標的實現日期越來越近,如今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隨著脫貧任務的不斷深入,精準扶貧被提到桌面,就是誰貧困就扶持誰。

提到精準扶貧就不得不提到電商扶貧。2017年7月,國務院扶貧辦明確表示,我國將重點推進電商扶貧,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電商成了扶貧的重要推手。

依靠國家政策,響應國家號召,葆隆集團2017年傾力打造全民搶地主項目,搶地主項目依託實體農地,藉助“互聯網+電子商務”,旨在打造集土地認養、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物流配送、實體加盟、休閒旅遊生態園、品牌創造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

搶地主並不只盯著農產品,它還與旅遊、文化等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整合包裝特色農產品、旅遊景點、風情民宿等要素,向市場開放,同時給農村帶去客流、信息流、資金流,解決農民過去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難以增收的瓶頸問題。

通過認養土地機制,不僅幫助都市人認識農業、體驗農園、休閒觀光,更會化解長期困擾農戶的農產品滯銷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業生產健康有序發展。在會員與農民之間架起一座共享橋樑、讓彼此獲益。

目前搶地主已推出“五常大米、百色芒果”等多個品種的土地供您認養,說到五常大米,搶地主首期開放土地位於黑龍江省五常市,共計25.3萬畝。種植水稻類型分為綠色水稻、有機水稻和鴨稻三個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