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重庆奉节平安乡谱写新时代脱贫攻坚新篇章

重庆奉节平安乡谱写新时代脱贫攻坚新篇章

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右二)、县长祁美文(右三)和县政协主席向益平(右一)在平安乡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李平贵/供图

“官帽山外不再天堑,咏梧红色光芒璀璨,旧房换了新颜,荒地变得盎然,还有农家绽放的笑脸……”一首《幸福平安里》,唱尽平安乡民众新时代里的幸福。这些幸福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也来自平安乡民众自身的奋斗。

平安乡是重庆奉节县深度贫困乡,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乡脱贫攻坚工作,研究决定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担任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定点包干平安乡脱贫攻坚工作。日前,奉节县委书记、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杨树海在平安乡两级干部大会上强调,平安乡作为全市深度贫困乡,代表奉节状态,代表奉节形象,代表奉节水平。全体参战干部一定要胸怀全局,不负重托,奋力拼搏,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树榜样、立标杆;一定要满怀感恩,乘势而上,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回报各方的关心和帮助;一定要饱含深情,情怀满满,不辱使命,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开展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困难群众;一定要精心“绣花”,着眼细节,不留死角,真正用绣花的功夫做精做细做实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干出成效,发扬“奉公守节、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耿直豪爽、勤爬苦做”的品格,奋力攻坚。他要求,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解决八难、实现八有”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指挥、责任、帮扶和监督“四个体系”,全面落实干部到户、见面到人,宣传到户、引导到人,政策到户、落实到人,问题到户、解决到人,产业到户、收入到人,环境到户、文明到人,帮扶到户、志智到人,效果到户、满意到人的“八到户八到人”要求,突出精准对象、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人居环境、干部作风、群众认可等六个重点,推进全乡脱贫攻坚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七大攻坚行动瞄准“三高一低三差三重”

平安乡位于重庆市奉节县西北角,地处奉节、巫溪、云阳三县交界处,距奉节县城90公里,属于典型的“三高一低三差三重”贫困乡。

“三高”,指的是平安乡现有贫困村6个,建卡贫困户712户2712人(不包含建档立卡稳定脱贫对象户118户487人),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占比、贫困村占比高。“一低”,指的是当地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441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三差”,指的是平安乡基础设施差,目前尚有不通畅道路138公里、不通达道路60公里;生存环境差,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吃水靠天、消水靠洞”;产业带动差,种植以玉米、红薯、土豆“三大坨”为主。“三重”,则指平安乡有三类困难群体脱贫任务重,他们分别是占总贫困人口14.5%的低保五保残疾人口,占总贫困人口25.8%的因病致贫人口和占总贫困人口17.4%的60岁以上贫困老人。

面对深度贫困的现实,奉节县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进“七大攻坚行动”,以“建设幸福平安,争做全市标杆”为目标,着力基础强保障、产业强支撑、改革强动力、治理强基层、党建强引领,推动高质量脱贫。目前,重点项目全面开工、产业布局初步显现、精准帮扶不断强化、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基层基础有效夯实,全乡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脱贫攻坚,平安乡做了这些工作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过去的2017年,平安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攻坚合力。时任重庆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平安乡实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奉节县平安乡定点包干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重庆市政府办公厅秘书长、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欧顺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调度平安乡脱贫攻坚工作。

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凌凡、市政府应急办副主任王波迅速组成驻乡工作队,选派7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长驻在乡,深入农村,全心投入,合力攻坚。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县长祁美文坚持月调研、旬调度,走遍全乡12个村(社区),并深入林口、咏梧等村逐户走访、“解剖麻雀”。奉节县政协主席向益平担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全面统筹协调,实行全体参战干部“统一领导、整合力量、简化程序、一体考核”,落实“一网覆盖、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一包到底”的网格化管理制度,确保全员在岗位、在现场、在状态。

二是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聚力聚焦。扶贫先识贫。平安乡建立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村、驻村队员包社、明确责任到人的“三包一到”工作制度,通过三轮地毯式摸排,全面收集群众情况,分类建立户情档案,做到精准识别,摸清底数。之后,组织县级部门单位和村调研组开展蹲点调研,科学编制平安乡定点包干脱贫攻坚规划等“1+1+3”脱贫规划体系,注重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抓到底、“一套班子”扶到底。

有了蓝图,还要细化措施,到户到人。全体干部按照“干部走村入户、户户必见干部”的要求,全覆盖走访辖区内农户,收集户情信息,排查具体问题,做到了“家家到、户户清”;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与贫困户共商增收措施、制定脱贫方案,在有效保障住房、教育、医疗的基础上,使其短期有传统农业、务工等稳定收入,长期有农特产业、合作社入股分红、乡村旅游等可持续的产业收入;强化兜底保障,对无劳动力的特殊贫困户,落实低保、民政救助等社会保障,真正做到“一户一个方案,一人一套措施”。

三是夯实发展基础,改变乡村面貌。围绕“路”“水”“电”“讯”“房”“环保”这“六件要事”,平安乡首先改善基础设施,同时突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两大特色”,加快这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初步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实现产业覆盖贫困户、贫困户入企入社“两个100%”。此外,平安乡还大力实施改厕、改厨、改圈、改院坝、改立面“五改”行动,对唯一土坯房实行“应改尽改、愿改尽改”,按照拆、整、建、改、美“五字口诀”,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四是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在党建上,平安乡注重“四基”:抓基层党建、抓基层组织、抓基层党员、抓基层治理,以“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为引领,以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各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优秀干部派往最前沿、把党员作用发挥到一线、把基础保障落实到支部,让党建触角延伸到脱贫攻坚的每个领域各个环节每项任务,切实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进一步提升全乡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水平。

平安乡脱贫攻坚再发力

尽管如此,平安乡的脱贫攻坚,未来依然需要克服不少难题。

首先是基础条件差。交通滞后,平安乡往返县城需绕道巫溪县上磺镇和古路镇,缺少连接县城的主通道;严重缺水,全境属于喀斯特地貌,境内无水库,缺乏骨干水源和稳定水源;土坯房多,全乡现有土坯房2084户中属于唯一住房的就有1284户,实施C、D级危房改造,房屋复垦,易地扶贫搬迁等资金需求量大。

其次是发展动力弱。村级组织较弱,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村级班子人才匮乏,本土人才流失严重;贫困群众自身发展动力仍然不足,全乡缺乏致富带头人;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全乡在外务工、学习、生活的农业人口约占52%。

下一步,平安乡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脱贫攻坚集中,所有干部的精力向脱贫攻坚转移,进一步沉下去、干起来,确保如期高质量脱贫摘帽。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协同推进脱贫攻坚督察、干部作风督察、重点项目稽察,严格监督执纪问责,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三是坚持改革引领。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抓好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确权到户、确股到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人口适当规模集中,农民转变身份、收入转变来源”的“两确权两到位、两集中两转变”改革,让农民、农产品出农村,让城市工商资本、“一懂两爱”人才进农村,着力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出经验、当示范;加快建成并优化完善“1+19”流动养老服务站,打造全市样板。

四是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协调调度、督促检查、跟踪问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规划项目全面落地,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建设任务。

五是创新社会治理。推行“诗承千年、德润万家”,深入开展“两回两讲两解”“清洁家园、和谐邻里”活动,扎实推动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全覆盖和村支两委会议、村民自治组织商议、群众代表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四议”全规范,全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平安乡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让长江经济带上的“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更具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