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癌症是一種慢性病,需要慢慢調理,現有的方法是欲速則不達

上一篇文章論述了癌症是一種慢性病,手術治療方法和放射治療的方法。這篇文章我們談一談化療和生物治療。


化療

所謂的化療就是使用將腫瘤細胞有毒性的藥物打入人體的血管內,通過血液將化療藥物帶到全身各處,可以殺死全身各處存在的腫瘤細胞。理論上似乎很美好,全部存在的腫瘤細胞都可以被殺死,實踐上確實也有少數癌症可以用化療治癒,比如某些白血病,何傑金氏淋巴瘤。但是腫瘤細胞本身就是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而進化出來的,因此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悍。每一次化療藥物可以殺死99.99%的腫瘤細胞,總有0.01%的腫瘤細胞能夠因為處於休眠狀態而不會被這些化療藥物殺死從而生存下來,而且迅速啟動分裂狀態開始大量繁殖,並且逐漸對化療藥物耐藥。這就是有部分腫瘤病人對化療耐藥導致腫瘤復發,治療失敗的原因所在。

不僅如此,化療不但能殺死腫瘤細胞,而且還能殺死很多敏感的正常細胞,比如以白細胞為代表的免疫功能細胞就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在化療之後,人體的免疫功能被極大地削弱,有部分病人因為免疫功能的問題健康受到極大的損害,所以有人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是被治死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我們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破壞了身體的的免疫功能,從而和腫瘤同歸於盡,那我們治療有什麼意義呢?

既然總有部分腫瘤那麼頑固,不能被殺死,於是人們想到是否可以利用損傷不明顯,毒性不大的方法來治療。首先想到的是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少量的腫瘤細胞,那為何不強化這種免疫功能從而殺死剩下的腫瘤細胞呢?這就是人們開始生物治療的最初思路,所以最開始生物治療的想法就是給人體輸注很多免疫細胞和免疫因子,希望能提高免疫力。魏則西事件中魏則西接受的也就是這種治療。實際上在這種治療絕大部分效果並不是好,除了個別病種和個別人,絕大部分都是沒有什麼效果。

生物治療預期效果大不如人意,這讓科學家們很失望,但是他們仍然沒有放棄努力。隨著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深入,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治療癌症的分子靶向藥物被研製出來,並且取得了比較好的療效,患者腫瘤完全緩解甚至消失都是有可能的,比如治療胃腸間質瘤的伊馬替尼讓胃腸間質瘤緩解率提高了很多倍。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藥物赫賽汀也被研製出來,為這些腫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法,改善了這數種腫瘤的治療效果。

癌症是一種慢性病,需要慢慢調理,現有的方法是欲速則不達

除了這些分子靶向藥物,細胞治療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近來美國用於白血病的細胞免疫治療的CAR-T免疫治療取得了高達92%的完全緩解率,相當驚人!實驗結果一經公佈,美國生物治療相關公司的股價飛漲。這帶動了全世界很多投資湧入生物治療公司。在中國,有多家研究所和醫院正在緊鑼密鼓的做這方面的工作,預計3-5年左右的時間就會有一批成果發佈,

看起來,在腫瘤的治療中,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中,最有前景的也就是生物治療,因為手術、放療、化療的認識已經比較深入了,手術可以越做越精細,但是精細總有極限;放療可以從普通放療到適形放療,包括什麼X刀,質子刀等,定位越來越精準,但是也已經到達極限了;化療的機理和毒性以及生物有效性決定了難以再有大的發展。而對生物免疫中有太多未知的東西,細胞中有太多的分子,腫瘤細胞的適應性變化等等造成了腫瘤生物治療的複雜性和效果的相對性。

癌症是一種慢性病,需要慢慢調理,現有的方法是欲速則不達

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圍攻

而正是這種複雜性,決定了生物免疫治療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人們在生物免疫治療發展中認知越多,可以研製的藥物就越多,對抗腫瘤手段就越多。比如在治療肺癌中,人們發現了肺癌細胞上的分子突變從而發明了治療肺癌療效很好的分子靶向藥物--吉非替尼,繼而人們又發明了分子藥物--厄洛替尼,再發明瞭阿法替尼,又發明了--AZD0201。每發明一種藥物,肺癌患者就多了一套生存的希望,與此同時,每一種藥物巨大的花費讓醫藥公司都獲得了巨大的收入。

癌症是一種慢性病,需要慢慢調理,現有的方法是欲速則不達

為什麼要發明這麼多中肺癌的藥物?原因很簡單:開始治療肺癌時,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緩解了一段時間後,剩餘的肺癌細胞開始產生變異從而適應這種藥物的攻擊,很快就對此藥產生了耐藥。就是說,這個藥物在接下來的治療中很快就無效了。為了維持生命,肺癌患者只有再使用新的分子靶向藥物從而獲得再次緩解的機會。對於有大筆財富的肺癌患者來說,他們生存的希望在於他們現在使用的藥物在耐藥之前能發明出新的治療他們所患的癌症的藥物,他們的生命在與研製新藥的時間賽跑。而這種花費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因為新藥研製週期很長,費用很高。他們的難題在於研製新的藥物的速度似乎永遠趕不上腫瘤細胞耐藥的速度。

生物治療在此條道路上既是一個科技問題,似乎又變成了一個經濟問題。一個似乎有點希望但是花費又非常巨大的普通人難以承受的難題。魏澤西的悲劇不但和新藥研製的速度有關,也和其經濟承受能力有關,他在求生慾望的支撐下投其所有,希望能生存下去。這種非同一般富有的患者才能玩得起的遊戲他能玩得起嗎?所以他註定是一個悲劇!極其富有遊戲的參與者比魏澤西的悲劇好不了多少,只是時間長一點而已。喬布斯得了癌症躲得過嗎?沒有躲過。這是一個似乎難以破解的難題。

希望在那裡?

從250年來西方醫學抗癌歷史來看,從最初認識到腫瘤的發生和外界的致癌因素有關,比如煙囪灰與陰囊癌有關,吸菸與肺癌有關,到後來人們發現癌症和基因突變有關,引導人們發明了分子靶向藥物。再後來人們發現癌細胞的產生和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有關,好的環境可以讓癌細胞變成正常細胞;惡劣的環境可以讓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並且癌細胞在惡劣的環境下會不斷的突變,變得越來越惡,最終變成惡性程度越來越高的癌細胞從而難以控制。

癌細胞本身也是一個生命,生命的本能就是要不斷的生存下去,所以它要不斷突變以適應環境。當抗癌藥物使用後阻礙了它的生存,它就會突變對這個藥物產生耐藥。人們不斷髮明新的藥物,癌細胞就能不斷對新的藥物產生耐藥從而能生存下來。由此可見,這條殺死腫瘤細胞的道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永遠無解的難題。

那就換一種思路解決問題吧!向傳統中國醫學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如何?

中醫考慮治療疾病的思路一向就是認為人體生病是外界的不良因素影響了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所以治療的思路就是調節陰陽平衡。保持氣血通暢,通過各種辦法把濁氣排出去,讓新鮮“氣”進去,讓氣血流通起來,讓內臟處於一種流通的狀態,將內臟營造成一種癌細胞無法生存的環境,這樣癌症自然會遠離。將身體內的寒邪溼邪等引出去,創造良好的內環境。內環境好了,各種“邪”在體內沒有生存的環境,自然癌細胞也可以變成正常的好細胞。這正如社會風氣,社會風氣好了,壞人就很難生存;社會風氣不好,好人就很難生存。因此我們治療癌症的最好辦法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氣血通暢,給身體創造一個良好的內環境,不再讓身體內堆積那麼多的垃圾(比如高血脂,肥胖),在內環境內正常細胞可以愉快的發揮生理作用,癌細胞沒有生存的餘地,即使有少部分的癌變細胞也可以轉化為正常細胞。

如果說殺死腫瘤細胞是類似國家治理的“霸道”,那麼改善體內環境就是治療癌症的"王道’。選擇哪種方式,主動權完全在於你,你選擇“王道“,給身體營造風正氣清的內環境!選擇“霸道”,治療則是依賴醫生的手術、放療、化療或者生物治療,你是平時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給身體一個神清氣爽的優良環境,還是肆意違背自然規律,讓寒溼毒邪等留在你自己體內,等到已經發展成癌症再去治療,你做什麼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