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高考范文」2035年,读一个“世纪宝宝”的“血泪史”

【高考范文】2035年,读一个“世纪宝宝”的“血泪史”

【2018年全国卷1高考下水作文】

2035年,读一个“世纪宝宝”的“血泪史”

——写给即将出世而2035年已18岁的侄儿

邹天顺

可爱的侄儿:

你好,首先期盼你能够及时降临于中华盛世!

今天,作为18岁的“世纪宝宝”我跟同龄伙伴们一起走进了世界最大的“国考”试室。作文时,我立马想到的就是要给2035年满18岁的你写信,诉说你小叔这18年来的“血泪史”。

我是你爷爷奶奶的超生儿,令我幸运的是我赶在人类“千禧年”降临于世,忝列为中国的“世纪宝宝”。然而,我这个“世纪宝宝”却徒有虚名,更不敢以“宝宝”自居。记得我三岁那年跟你奶奶在外面玩耍时不慎摔倒了,当我伸出小手向她求助时她竟然视而不见,无奈之下我只好爬起来去追赶她那远去的身影。此后,我不得不学会了奔马似地奔跑,懂得了“自食其力”的内涵。后来,每当听到有“世纪宝宝”挨老师批评而打老师,被父母教训而糟蹋生命之时,你爷爷奶奶就理直气壮地“表扬”我说:孩子,意志坚强,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要继续发扬光大啊!

八岁那年,汶川大地震给对一切都充满希望的我当头一棒,大自然怎如此无情?我们该如何面对啊?当你爷爷奶奶得知我把积累多年的零花钱悄悄地捐给了汶川灾区的同龄朋友时,他们只丢给我一句“孩子,做人就是要像这样有同情心”,之后他们并没有因为我的同情心而多给我一分零花钱。

13岁那一年,我上初中了,当我听到“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时我惊喜不已。然而五年后的今年清明节,我随你爷爷奶奶回老家扫墓时却发现:乡亲父老们依然伸长脖子期盼着“村村通”的公路尽快通向自古有名的“梅岗省雅新府”。你爷爷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孩子,家乡小村还很贫穷,你一定要努力,今后有了出息要为乡亲们修一条期盼了多年的水泥路啊!我反驳道:公路“村村通”不是当地政府的责任吗?你爷爷竟然批评我说:政府可能还有难处吧,或许是扶贫干部没有如实上报为小山村争取吧。

2017年,我上高二了,中国的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然而,我却还没有自己的手机,真拖了中国网民的后腿啊。你爷爷却微笑着对我说:朋友的“世纪宝宝”因丢了一台价值五千多的苹果手机而还没父母来得及给他再买一台就于昨天下午离家出走了,看来不用手机是好事啊!”为此,他还经常对外人说:“我的孩子之所以成绩拔尖,没有给他买手机才是硬道理!今后高考我儿子肯定可考上985名牌大学!”这一点我倒是承认,根据我历来的成绩考个名牌大学的确没悬念。

高考前一个月我回家时,你爷爷又笑着对我说:孩子,国家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机遇是让给有准备的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你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的。那些被父母惯坏了的“宝宝”们,有几个经得起风吹雨打的,有的甚至年纪轻轻便“看破红尘”丢下父母“飘然仙逝”了,什么“世纪宝宝”啊,有半点责任心吗!

今年高考来临之季,你爷爷非但没有像其他同学的父母那样来校门口送鸡汤等营养品,却在我前两天回家时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我们国家虽然在进步,但还不够强大。例如,今年中兴公司被美国一制裁就因无芯片而几乎瘫痪,所以你争取高考考出好成绩,将来学好本领为祖国攻克这些科技难关。我临走之时,你爷爷还在谆谆告诫:做人啊就要胸怀祖国,有远大的理想,不要为眼前的贪心而迷失了方向。

侄儿,今天我对你的申诉,我会及时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你18岁时才慢慢开启。不过,我所担忧的是,那时候你能够读懂小叔的“血泪史”吗?

你爷爷经常教导我说,这是家训,也是传家宝。所以你一定要读懂它,理解它,并且还要代代相传啊!

你的小叔

2018年6月7日于高考考场


【作者自评】

本文严格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写作,力争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故文章写法上特色鲜明。一是文章没有高大上的道理,更没有被所谓“时政控”左右,而把写作重点引入家庭教育,即引导青少年学生懂得敬畏生命,尊重他人,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警示家长们,要继承传统美德,正确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详略得当,文章重点以“申诉”的口吻诉说“我”的18岁成长史,略写对2035年之后18岁一代人的展望,重点突出。三是采用书信体作文娓娓道来,有利于交流情感,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四是文题中的“血泪史”有其特殊的内涵,同是也增强了文章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邹天顺:60后,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名师培养对象,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得主。

「高考范文」2035年,读一个“世纪宝宝”的“血泪史”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读邹特2018年高考全国I卷下水作文《叔侄对话》

深圳 鲁力

怀着忐忑之心来读邹特的《2035年,读一个“世纪宝宝”的“血泪史” ——写给即将出世而2035年已18岁的侄儿》这篇高考下水作文。

为何忐忑?原因有二:一是邹老师是特级,读特级的文章自然会肃然起敬,其中充满了期许;二是读书习惯于看标题,初一看“血泪史”三字,习惯思维马上想到“压迫”“控诉”之类,莫非邹老师怀才不遇,想借写高考作文之机来个“愤世嫉俗”一番?但据平时的印象,邹老师应该不是这样的人!

不过,“点评任务”驱使自己尝试着不得不读:实在不行,那就“骨头里面挑鸡蛋”,往好里面“说”吧!

终于静下心来:文章内容犹如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往下展开——

先是开头的写作人称和阅读对象的安排就足以引人入胜。一般写法都是“亲爱的朋友、小弟”之类,而本文却以“侄儿”“小叔”相称。接下去短短一句“我是你爷爷奶奶的超生儿”,啊,这血缘关系,不仅让读者一头雾水顿时消散:原来如此,叔叔给侄儿讲成长史,顺理成章,合情合理啊;同时,亲情之间对话一定是无所不谈。拉家常,家事、国事、天下事,叔叔娓娓道来,侄儿洗耳恭听。这巧妙的说话角度和听话对象的设置,为后文叙事做好了最恰当不过的铺垫。

文章正文内容的安排很是煞费苦心。研读2018全国I卷作文,里面暗含了许多“规定指令”,诸如:情境指令、对象指令、内容指令:思维指令、体式指令等等。

单说“内容指令”中的那些“编年体式”的具体材料的处理就很棘手:七行材料等于七个例子,行文中用还是不用?不用,难道写成“话题作文”不成?用,怎样用:全用,还是选用?依次串联用,还是归类组合用?先抄一篇再议论一下用,还是先提炼观点再引入材料用?一句话,难!

邹文在这里下足了大功夫。作者通过叔侄对话方式,从自己“千禧年”呱呱坠地写起,到此时在高考考场倾诉衷肠为止。整整18年的经历倾诉,紧扣命题要求 “讲述自己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个鲜明的主题。

行文上,作者仍采用编年体手法,选择自己从出生、8岁、13岁、2017年一直到今年这几个代表性时段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来叙写,巧妙地将家事诉说和命题材料的引用结合起来,取舍有度,不蔓不枝,融亲情、爱国和育人为一体。材料剪裁得当,结构安排天衣无缝,内容催人泪下。

文章结尾也很巧妙。倒数第二段用呼告手法写道:侄儿,今天我对你的申诉,我会及时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你18岁时才慢慢开启。不过,我所担忧的是,那时候你能够读懂小叔的“血泪史”吗?”

妙处有三:一曰呼应开头,二曰完成最后一个指令任务“把申诉及时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你18岁时才慢慢开启”,三曰释放悬念,此“血泪史”非彼“血泪史”:它是小叔倾诉的一部用心和血编织的成长、追梦史!

文章就结尾异峰突起,“做人啊就要胸怀祖国,有远大的理想,不要为眼前的贪心而迷失了方向,这是家训,是传家宝,要代代相传啊”,寥寥数语,如空谷足音,语重心长。至此,全文戛然而止,主旨回荡,经久不息!

——读者先前的忐忑早已忘乎。

总之,本文完美的完成了高考作文的各项指令任务,从主题的贯彻到手法的设计都让人不得不服!

【商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下面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如果说第一个18岁(2000-2018)的经历是实写,要详写;那么,第二个18岁(2018-2035)的前景则是虚写,可略写(想象展望美好的蓝图)——因为材料中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内容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个内容,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点评专家和华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陈少华教授也强调是要写到。

不过,这个值得商榷的 “写点”是留白,还是非关照不可,留给大家做讨论话题吧!

谢谢!


附:2018年全国卷1作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课标1卷作文题目)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