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峰會新聞中心開通至酒店循環班車 15分鐘一班

峰會新聞中心開通至酒店循環班車 15分鐘一班

外媒記者稱讚循環班車服務到位。

6月7日,越來越多的中外媒體記者入駐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為確保境內外媒體記者能夠傳遞好峰會聲音,新聞中心不僅為媒體記者推薦了合適的酒店,6月6日~11日期間,還開通了新聞中心到媒體入住酒店間的循環班車,每15分鐘一班。半島記者當天在峰會新聞中心採訪獲悉,循環班車由交運集團負責運行,共計5名調度人員在現場協調調度,為保證班車運行有序、服務到位,調度員每天要步行20公里左右。

運行期間基本是“連軸轉”

據交運集團客運部負責人魏成介紹,作為此次峰會的主要交通運輸保障企業之一,從4月份開始,根據峰會用車需求,交運集團就陸續投入了大巴車、中巴車、乘用車、商務車、網約車、出租車、道路施救車、後勤保障車等車輛,大部分為純電動車、LNG新能源車,並抽調人員負責車輛的駕駛、調度、道路救援、後勤保障等。其中,負責接送媒體記者的大巴車,分別用於接送記者抵離、開通循環班車,確保近3000名中外記者出行便利。

“循環班車每天的運行時間較長,發車頻次比較高。”魏成說,按照要求,6月6日~8日,循環班車每天要從7:30運行至22:00,9日~10日,從5:00~24:00,凌晨1時還要加開一班,期間,每條線路都要確保每15分鐘開行一班,這就要靠現場調度人員來回協調,隨時掌握每輛車的所在位置和在路上的運行狀況,一旦遇到堵車或者臨時交通管制,現場調度人員就得想方設法確保班車能正常發車。

9條循環班車線路,現場共計安排了包括董月強在內的5名調度人員,在運行期間,他們基本上是“連軸轉”。

精準調度像是拋球雜技

“從來沒想過我能參與保障這麼重要的會議,到現在還很激動。”董月強說,他2001年進入交運集團工作,雖然一直在從事客運工作,但都不是調度崗位。兩個月前,他剛剛被調到客運部擔任總調度,就遇上了峰會交通保障這一重大任務,然後就馬不停蹄地協調車輛、人員、安全等環節,最終保障了在峰會之前達到要求。

“雖然事先經過了多次演練,也制定了應急預案,但到實際運行時才知道,要想把交通服務做好做精,就必須得付出更多的努力。”董月強說,6日上崗第一天,雖然新聞中心為他們配備了對講機,方便他們跟酒店現場的調度員聯絡,但各種協調電話還是撥打了100多個,大到應急車輛的調集,小到駕駛員的儀容儀表,都要一一確認。通常是這邊對講機在說著話,那邊手機又響了,忙得不可開交。

為了避免讓記者在室外風吹日曬,發車點的10個車位上,要確保隨時都有車輛,這樣記者就可以在車上等候。但發車點的場地有限,僅能停下10輛大巴車,調度員往往要算準時間,協調車輛按時進出新聞中心。“看過拋球雜技沒?我們在現場調度就跟這個差不多。”董月強說,在媒體記者出行比較集體的時段,要做到精準調度更是難上加難。好在經過6月6日一天的磨合,再加上事先的演練起到了作用,整體上忙而不亂,讓他們倍感欣慰。

調度員往往要在停車點來回走動,不足50米遠的雙向車道上,一天下來要來回走無數趟。“昨天晚上結束時,看了一下計步器,正好走了兩萬八千步。”董月強說,考慮到接下來的幾天班車運行時間較長,平均下來,每天都要來回走3萬多步,相當於步行了20公里左右。但是,每當看到媒體記者下車走向新聞中心時,他們就自豪滿滿,覺得為上合峰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他們的付出得到媒體記者的一致好評。7日下午,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記者,因這兩天頻繁從威斯汀酒店和新聞中心之間乘車往返,對班車的衛生狀況、駕駛人員的技能和職業素養十分滿意,拉著循環班車的駕駛員合影並豎起了大拇指。《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北京分社社長卡斯巴申·安德烈,也對循環班車的準時讚歎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