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這裡爲何成了「班車」的聚集點?

大连:这里为何成了“班车”的聚集点?

地鐵站外聚集的“班車”。

末班地鐵呼嘯著進站,加班之後滿面思歸神情的年輕人們順著電梯匆匆而行。在地鐵站外,一輛輛沒有營運車標誌也沒有出租車頂燈的轎車麵包車正在等候,當這些“都市夜歸人”們魚貫上車,這些“黑車”將駛向從地鐵站到周邊小區的茫茫夜色,只留下暗紅色的尾燈……

每逢入夜,這樣的場景都會在大連地鐵一號線河口站外上演。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裡的“黑車”正呈現線路訂製化、乘客固定化等全新特點,與“班車”很相似。而這些無證運營的“班車”之所以有市場,與從地鐵樞紐站到乘客聚集區之間的“最後一公里”交通不便有關。

“黑車”地鐵站外扎堆

17日晚間,記者在大連地鐵一號線河口站外看到,七八輛各種型號的機動車停在路邊,有的車甚至佔據了公交車站點。這些車熄火開窗。和普通的“黑車”不同,司機並不下車招徠生意,而是默默把玩著手機。

只有當地鐵進站時,這些車輛和司機才會又一次活躍起來。看著一大波乘客從地鐵站魚貫而出,有人會熟練地在門前停靠的車中找到自己的“目標”,鑽進車內。有的車坐滿了就即刻開走,有的車則在等待“遲來的乘客”。整個過程中,很少見到人們傳統印象裡“黑車”司機呼喊攬客,司乘雙方討價還價的雜亂無序景象。最多是有人實在找不到目標車輛了,司機會從駕駛室出來,招招手示意一下。

坐滿了乘客的車開走了,又有新的車開來。河口地鐵站外始終保持著一定的“黑車”隊伍規模。到晚上9點左右,這裡的車更多,從地鐵出來的乘客群體也被更快更高效地疏散一空。

這裡,更像個自發形成的“黑車”集散地。

“我們不叫這些車是‘黑車’,而是稱呼為‘班車’。”家住高新園區小平島某小區的住戶孫霞(化名),就是此處“黑車”的固定乘客之一。

孫霞說,之所以稱為“班車”,是因為這些車輛的乘客群體相對固定,線路和價格也很穩定。以孫霞經常乘坐的車為例,幾乎固定跑河口地鐵站到小平島這一線路。“除了我之外,還有七八個乘客也都乘坐這輛車。”孫霞告訴記者,自己在軟件園的企業工作,在小平島買房。其他乘客也大多如此。從河口地鐵站到小平島,雖然有公交車但是車次少。“如果趕上加班,下班都在晚上9點以後,公交車沒了,打車又貴,坐這種‘班車’幾乎是必然選擇。”

孫霞說,“班車”通常是通過小區業主群、車友群等微信聊天群預約的,乘客和所坐的車相對固定。乘客們的下班時間時有變化,他們會通過微信群和“班車”司機聯繫。

最關鍵的是價格便宜。記者瞭解到,從河口地鐵站到小平島內各小區,“班車”跑一趟才5元錢。除此之外,河口地鐵站外的“班車”還有很多是開往旅順南路沿線各小區的。即使跑到黃泥川龍王塘,最多也只要15到20元,比出租車便宜得多。

至於這類沒有營運手續,從法規上看屬於非法運營的“班車”是否安全,孫霞和“孫霞們”其實並不太在意。

“最後一公里”的煩惱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近年來隨著大連城市的不斷髮展,尤其是高新園區軟件和高科技產業的興盛。從軟件園到旅順南路,這條大連南部流光溢彩的產業帶吸引了越來越多像孫霞這樣的年輕人。

工作在軟件園,安家在小平島或者旅順南路沿線的新建小區,幾乎是這些年輕人的“標準配置”。隨著地鐵一號線延伸到河口,一號線和通往旅順口區的12號線無縫銜接,他們的出行也越發方便。然而對於IT年輕人們而言,加班是家常便飯。目前旅南公交線路和地鐵12號線在晚8點半左右都已結束,已經滿足不了這些年輕人的通勤需求。

此外,從河口地鐵站到小平島內星羅棋佈的各個小區,步行太遠、開車太堵、公交車車次少。在“滴滴順風車”下線、無資質網約車被嚴厲打擊的當下,聚集在地鐵站外的“班車”憑藉相對實惠的價格和發達方便的手機通訊,自有其市場。

“地鐵和軌道交通搭起了這座城市的骨架,但從河口地鐵站這樣的交通樞紐站到居民聚居的小區,就像人的毛細血管一樣,同樣需要公共交通工具來運載輸送乘客。”市民韓先生建議,打通城市交通的“最後一公里”,還需要相關部門的進一步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