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馬六甲與成都的老街“結對” 有著何種更深的考量?

雞場街,一條遠位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州的老街,似乎與我們相距甚遠。早在600多年前,鄭和遠下西洋,途徑馬六甲,自此以後,華人由此踏足這片陌生之地。數年之後,這片最初的“官廠”舊址、而後的華人聚居地有了一個充滿閩南味的名字——雞場街。

然而,如今的雞場街,又與中國城市有了新的聯結。5月19日,作為2018成都全球創交會的重要活動,2018成都國際友城市長創新論壇舉行,其中一項重要的會議內容即是,成都市寬窄巷子特色街區,與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雞場街建立友好街區協議。

對於雞場街與寬窄巷子的“結對”,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對華特使顏天祿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希望通過兩個城市的互動,助力實現老街歷史文化產業可持續性保護戰略,同時,也能讓更多的民眾能夠參與雙方文化交流。

雞場街與寬窄巷子建立友好街區協議

一條是坐落於世界文化遺產之城馬六甲,另一條則是位於擁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天府之國成都,從今天看來,無論是雞場街或是寬窄巷子,它們都承載著其城市裡最原始、最豐富的文化,而二者的牽手,無疑將擦出新的合作火花。

據顏天祿介紹,本次友好協議的簽訂,旨在通過與寬窄巷子的結為友好關係,在方方面面學習如何去管理,特別是針對整個老街區的管理。

“馬六甲在2008年被聯合國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而成都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所以我們希望學習成都寬窄巷子的先進管理方式;同時,也希望通過締結友好關係,也可以傳遞一些我們管理老街區的經驗。”顏天祿進一步表示。

然而,互相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只是雙方締結友好關係的一方面原因,在顏天祿看來,這種友好街區關係背後,還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我們希望通過兩個城市的互動,讓更多的民眾能夠參與雙方的文化交流,因為之前的交流大多是偏官方的,現在我們希望走到最基層,讓老百姓交流得更多。這是與‘一帶一路’倡議是一致的,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合作促使雙方文化進一步交流。”

對於兩條文化底蘊都如此深厚的老街而言,在顏天祿眼中,雞場街與寬窄巷子在管理模式上存在著什麼樣的差別呢?

顏天祿認為,二者的相同點在於重新將老街轉型,注入新的文化和元素,讓老街煥發活力,使之成為旅遊觀光勝地。然而,與寬窄巷子不同的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雞場街其實在發展上受到很多的限制。“比如當老街需要修護老房子時,操作起來就會存在一定難度,所以在整個管理模式上與寬窄巷子就會存在很大的區別。”

老街改造不能脫離自身文化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老城區、老街的改造和提升,就成為了城市提檔升級的必然路徑。然而,如何在“改造”與“保留”之間保持平衡,並打造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成為許多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事實上,雞場街也同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據顏天祿介紹,雞場街是一條擁有將近600年曆史的老街,文化底蘊深厚,然而,它也曾難逃走向沒落的命運。據悉,就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雞場街老城區開始走向沒落,人去樓空,往日繁華不再。

每當談及往事,顏天祿也感慨良多,“當時房子倒的倒,塌的塌,於是我們成立了雞場街文化坊委員會,希望改善老街的建設。然而,在改造的時候,我們其實面臨了很大的壓力。在此情況下,當時我們的委員會也來到中國考察了很多的老城區,希望能在老街改造上‘取經’。然而,我們發現其中一些經驗是適用的,有一些則不適用,所以我們按照自己的模式進行了提升。”

在顏天祿心裡,關於老街的改造一直有一條原則:老城區的改造不能一味照搬別人經驗,老街的業態發展不能脫離其自身的文化。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