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汉中汉江边的文化情怀

一 大旱麓,先圣祭天的神山

汉中汉江边的文化情怀

汉山和汉水,自远古以来就是汉中这块肥庶之地的父亲山和母亲河。

汉山位于南郑县周家坪南侧,是米仓山在汉中境内的主峰,也是汉中朝向巴蜀的第一道屏障。海拔虽然不足一千五百米,可它却高峻挺拔,巍峨横亘,是一座了不起的神山。汉山最早的名讳是“旱山”,其山脚被称“旱麓”。后来随着 “沔水”改称“汉水”,“旱山”也就理所当然地改称“汉山”了。

时光倒溯到27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旱山作为西周王室的祭祀场所就已经非常出名,有《诗经•大雅•旱麓》为证,它是周公代周天子祭天活动的记录,其诗如下: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全诗的意思是说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当时,作为周王朝属国褒国南侧的一块领地,因地处高峻,远望朝歌,很得天地垂爱,名声远播。周王朝就于每年的春社或是秋收后,由周公、召公等王公率领的祭祀大队,驱着粼粼车辇,逶迤远行而来;地方上早就准备好苞茅、葛藤、公牛、牲羊,聚齐了来到汉山脚下,排开宏大的坛场。主祭者用清澈的汉江水沐浴,焚燃巴山香木静心,庄重肃穆地上祷煌煌苍天,下祭沉沉厚土,面向朝歌,歌呼周朝无疆,文王万岁!再祝黎民百姓,积德积福,屯粟屯帛,生民无艰,四海绵绵......这块福地神山,已随历史矗立天地间无数千年,它护佑着更迭的朝朝代代,自周而秦,两汉两晋,隋唐两宋,元明清近;各个朝代,国家开疆拓土,百姓繁衍生息。即使在几段大纷扰、大战乱时期,大汉山也护佑着汉中的子民,免受了许多的兵患战火、瘟疫疾病的折磨。因而成为具有世外桃源般的避难所,也成为历来安居乐业的宜居地。现在,我们身处汉江两岸,引项苍苍汉山,难道没感觉到神山的福祉正在荫护着江水两岸的苍生吗?

汉中汉江边的文化情怀

二 廉泉让水、文川武乡,传承千年的家邦

汉中汉江边的文化情怀

汉中自东周“郑人南奔”起始,即有名称记载。前770年,居住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的一小部分郑国人为躲避犬戎侵略向南逃至汉中市区一带(大部分人逃到了河南新郑),并聚居在此,因与秦人有乡党之谊,便以“南郑”来命名。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始置县(治今汉中市区)。有地名记载已经278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这块广袤富庶的江源盆地里,产生了许多深深嵌进历史纵深的好地方,也演进了无数可歌可书的经世典故。

廉泉、让水,文川、武乡,这些名号一直让历史深深地咀嚼着汉中的水土、人文、风物......它们从各个方面都为浩浩汉江注解着厚重的历史韵味。

《水经注•沔水》载:“廉水出巴岭山,北流迳廉川,故水得其名”,廉水源头山泉,便为廉泉;忍水发源于新集西北部的梁山腹地铁炉乡,在新集处与廉水汇合。由于“忍”“让”二字意思相通,双声对转,故忍水即范柏年所说的“让水”。

相传南北朝时,宋明帝年间(465—471年),一次梁州州将刘亮派范柏年进京觐帝咨事。明帝与他闲谈时,戏问范:“爱卿,广州有水名曰贪泉,据说那里出的贪官均与饮此水有关,此事你可听说没有?”明帝不等范思索,又一语双关地问道:“梁州是否有这种地名?”范稍加考虑而答:“圣上明察,梁州唯有廉泉、让水、文川、武乡。”廉泉、让水为古水名。(前者为今南郑县濂水、忍水,后者为今城固县文川镇和汉台区武乡镇)。明帝再问:“爱卿宅居何处?”范答:“卑臣寒舍居于廉、让之间。”范柏年巧妙对答无懈可击,既说明他任职之地民风淳朴、人性谦逊,又暗示自己为政清廉,不事权贵,受到梁州人民称赞。这就是“廉泉让水”典故出处。

此后,逐渐约定成俗,“廉泉让水”作为风尚朴实的褒词。人们又常用廉泉让水来赞美一方人才荟萃、节俭礼仪成风。清代诗人黄作柽曾有《廉泉让水歌》一首,后几句为:“世风习贪诈,溪壑嗟难填。渴害心为害,尘襟谁涤涧?我愿来此地,卜居远市廛。置身廉让间,仰企范柏年。”诗人对世风日下,贪诈横溢,私欲难涤发出愤叹,愿效法范氏超脱污浊,置身清廉。由此典故引伸而来的楹联:文川武乡英雄地,廉泉让水礼仪邦”,用来赞美汉中人才济济,民风淳朴,可谓意味深长。此联一出,便广为流传,最广泛地也是最准确地对汉中人的思想品格的赞扬和概括。

文川和武乡,能进典故,自然也不是非同等闲之地。也都与汉水的支流有关系。文川是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毕家河,出了山口冲积成的一块平展之地,再向南变成南沙河,汇入汉江的怀抱里。自古文川就是一个大镇,“文川道”也是古代著名的一条翻越秦岭的古道。文川镇在文川河西侧,因水得名。曾名周公,以周公坟、周公堡得名。相传古时有一姓周相国携眷路过此地,不幸夫人病故,相国悲痛,未几亦忧愤而死,葬于此地,坟名周公坟,其后建村为周公堡。现在文川河沿,北部建有陕西飞机制造公司,南部建有当时亚洲最大的飞机组装车间,新扩建的汉中军民合用飞机场也在文川和柳林之间。

汉中汉江边的文化情怀

武乡的由来更为久远。据可考证资料,它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武乡侯”的封地,也是北周白云县治所,从三国末季算起,也有近1800年的历史,它是汉中北地城固、汉台、勉县的物资集散地。集镇及其附近,有传说中诸葛亮的假坟,张飞手植的柏树,还有北侧天台山脚下石堰寺黄埔军校第一分校的校址。可见其历史积淀厚重,人文精神广博。

汉中汉江边的文化情怀

汉中汉江边的文化情怀

【作者简介】 王博,汉台区人。汉中市作协会员,汉台区作协副主席,《汉风》执行主编。出版散文集《且听风吟》,曾在《延河》、《东方散文》、《汉中日报》、《华商报》、《三秦广播电视报》等公开报刊发表文字数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