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探秘:漳浦民间石敢当

探秘:漳浦民间石敢当

石敢当这个词最早见于记载的,是西汉元帝前(前76-前33年),时的史游,在他的《急就章》中就写过“师猛虎,石敢当。所不惧,龙未央”。关于石敢当这个词,颜师古认为”石“是一个真实的姓,但不认同石敢当是一个人的名字,“敢当,所向无敌也”。

探秘:漳浦民间石敢当


对石敢当实物最早的记载是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福建路》中说到:“庆历中,张纬宰莆田,再新县后,得一石铭,其文日: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这是一条最直接地指出石敢当全部功能的材料,延至明清以后,石敢当已遍布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城乡了,多半在街巷的丁字路口,在住宅的拐角处,在正对着别家住宅的墙角的地方,凡是路冲,水冲,甚至面对污秽之处,均立一石条,石条高0.5米至1米不等,阴刻“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字体无论优劣,多为楷书,以示慎重其事,虽然简单,但行人一见,未免受其威摄,虽未必止步而缓行。人尚且惧之,鬼神秽物自然避之而唯恐不及。

最著名的传说是清康熙年间,广东徐闻县数任知县皆到县不久即卒于任上。继任的黄姓知县因携一风水先生同赴任,查明附近一座宝塔之影子正好落在县衙的案座之上,前任系因未能经承受宝塔的压力而死。黄知县遂听从风水先生的建议,在县衙前立一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碣,以泰山之力敌宝塔及影,此后果然安然无恙。

探秘:漳浦民间石敢当

石敢当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文化现象,各地在形式上也略有不同,既反映了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也吸收了地方的文化。某次,文化部门在调查清初建造的漳浦深土镇的埭厝城时,无意中发现这小城中的石敢当保存特别之多。小城东门内侧祠堂,西城内是关帝庙,沿着城中拥挤且毫无规划的民居中穿行,发现凡是窄小的通道中,转角处必然都有一通醒目的石敢当,刻字的形式有“石敢漫话石敢当当”、“泰山石敢当”不等,并见有在转角处的墙角砌一块较大而醒目的石块,大约也可起到石敢当的作用。

探秘:漳浦民间石敢当

最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些大同小异的碑石中,发现北门内的一通很有特色,石碑上方浮雕一简略的狮头形,下面一行铭文写的是“李广将军箭在此”。李广这位西汉文帝时抗击匈奴,奇功盖世,却终生未得封候的飞将军,曾在一次夜巡中一箭射穿岩石,这见于正史记载,却令人无法解释的事,一直是中国人的千古美谈。而以李广之箭代替石敢当,实在是一个聪明的创举,只是不知其效力如何。后来请教了当地的老人,知道漳浦县城过去也有直接写“李广将军箭在此”的小纸条上,贴在某一适当的位置上,这当然是一种更简便的,适合于临时应急的办法了。但不知在漳浦之外,有没有这种风俗。


十几年前文化部门在调查佛昙镇港头村一建于明代的破土楼时,见楼门正对前一座约建于清代的的民居的后墙,因此墙角也立着一通石敢当,这石碑除了刻着“泰山石敢当”外,上面说雕有一个浮雕的八卦,很是新奇。想起来八卦应该具有避邪厌胜的功能,这两者的结合,怍用将大大加强。

探秘:漳浦民间石敢当

在佛昙东坂村,就在相距几十米的地方,同时找到二通上面刻有狮头的石敢当,狮头均作浮雕,线条简练,抽象,但确实令石敢当这一单调的形式变得生动,内涵变得丰富起来,即使文化不同的人,看到这样的石雕,也能猜出其中的一些含义。(据漳浦县原博物馆馆长王文径文章整理)

探秘:漳浦民间石敢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