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提高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張光

本期嘉賓

劉建軍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

郝書翠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黨委書記、教授

曾令輝 南寧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目標,深入闡釋了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瞭方向和路徑。

一年來,高校思政課改革成效如何?接下來如何將改革創新不斷推向深入?本網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現實針對性更強、方式更靈活、師資更充實,不斷激發新的活力

記者:自黨中央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以來,各地高校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思政課改革部署,如今,出現了哪些積極變化?

劉建軍:黨中央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具有里程碑意義。為落實座談會精神,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對思政課改革發展作了部署。在此形勢下思政課建設出現了可喜變化:一是各級領導特別是高校領導對思政課建設的態度出現重大轉變,主動關心支持思政課改革創新,這是過去從沒有過的。二是思政課教師隊伍迅速得到擴充。三是課程內容得以更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取得明顯進展。四是思政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探索全面展開,帶動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廣大思政課教師探索教學方式方法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起來,教學方式方法豐富多彩,特別是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取得了一些新鮮經驗,激發了思政課的活力。

郝書翠:去年以來,高校思政課改革積極迅速推進,我感覺比較突出的有幾個方面:第一,高校思政課課堂吸引力大大提升。廣大思政課教師越來越自覺地遵循當代大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敏捷、主體意識和表達願望強烈的成長規律,針對思政課課堂抬頭率、點頭率瓶頸問題進行教學改革。比如我所在的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就在每門思政課課堂教學中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安排學生登臺演講。這一安排,實現了思政課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地位的有機統一和有效融合,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被有效激發調動出來。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都得到大大增強。

第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深入開展。小課堂融入大社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顯著提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可以大大拓展思政課建設的新格局。比如,我們學校充分利用當地大量有利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資源,積極開闢社會實踐基地,在威海和煙臺地區建立了包括劉公島、定遠艦景區、郭永懷紀念館等22個思政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每門思政課都帶全體學生到基地實踐考察。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將國情國史融入教學,突出課程時代感、導向性、現實性、前瞻性,推動理論入腦入心。

第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氛圍越來越濃,高校思政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曾令輝:我感覺一年來在完善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等方面成效顯著。一是各高校高度重視思政課課程頂層規劃,調整思政課課程體系,建立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思政課課程群。二是圍繞深化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化建設,壯大思政課教師隊伍,各高校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解決思政課教師隊伍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短板問題。三是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取得顯著成效。加大了思想性、理論性資源的供給,加強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為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和理論性提供有力支撐。

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做到潤物無聲

記者:還有哪些方面亟待改進,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來解決?

劉建軍:在領導重視上,雖然多數學校已轉換狀態,但仍有一些學校由於長期以來的慣性,至今仍只是口頭重視,缺少有力舉措;在隊伍建設上,教師數量缺口仍然很大,有些學校進人條件苛刻,造成進人困難,同時全國馬克思主義學科博士畢業生嚴重不足,甚至一些高校無人可招;在理論供給上,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掌握和運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深入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方面還很不夠;在教學實踐上,有的教師教學水平有待提高,有些教學方法探索還需要更加自覺,特別要遵照“增強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出的“八個相統一”要求(即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進一步優化。

郝書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大業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錯的歷史時空中,青年是否有信仰,至關重要。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是引導青年大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使命越是光榮,任務越是艱鉅,這就決定了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不能止步。從理論供給來說,思政課的理論魅力和強大說服力之源在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強大理論魅力和說服力。這既需要形式創新,更需要內容深化和學理支撐。從隊伍建設來說,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這就需要不斷推進對教師隊伍的改革。另外,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推動思政課建設的合力尚沒有完全形成,必須通過不斷改革來達到這一目的。

曾令輝:改革只有進行時,思政課改革永遠在路上,只有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挑戰。如今,大學生全面發展對思政課的新需要與思政課供給之間矛盾還比較突出,思政課的短板和弱項依然存在,需要繼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深化推進新時代思政課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創新。

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科學理論培養人,實現鑄魂育人

記者: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路徑有哪些?結合身邊實際,有哪些比較好的經驗?

劉建軍:高校領導要進一步轉變思維,以切實有力的措施大力支持思政課建設,並找到有效支持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長效機制;為了儘快配齊思政課教師,學校要多想辦法,給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特殊政策,避免出現消極掣肘的做法。同時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招生培養力度,為思政課教師培養後備軍;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單獨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並增設選修課程,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方面的內容進入思政課;最後,在教育教學方面,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八個相統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藝術,及時總結和推廣教學方法創新的成功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實效性。

郝書翠: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政課改革創新必須堅持“八個相統一”,這是對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的科學概括,是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原則。思政課教師要深刻理解、堅決貫徹“八個相統一”,將其有效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發展。

要聚焦愛國主義教育這一核心目的整合教學內容。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要守好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聚焦青年學生,突出愛國主義教育主題,豐富實踐載體,加強組織領導,營造濃厚氛圍,發揮高校青年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不斷提高教育實效性,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影響,讓“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不斷壯大、持續釋放。

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力量。在新媒體背景下,利用網絡媒體空間海量、傳播快速、表現多樣、資源共享等優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不斷加強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政課教育的能力與效力,創新思政課教育的內容供給與輸送路徑,是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時代感與吸引力不可或缺的選擇。

曾令輝: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八個相統一”的新要求,要樹立新時代思政課教育教學新思想,秉承“學生在哪裡,思政課教學就在哪裡”的教學理念。

一是加快推進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思政課課程群,推進思政課課程體系一體化建設。二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課教師“六個要”的新要求,通過配齊配強思政課教師,改革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完善思政課教師長效培訓機制,加大思政課教師激勵機制。三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思政課教學中長期存在教學時空壁壘、教學過程互動隔閡、課程之間育人堵塞等三大難點問題,加快構建新時代思政課全時空教學、全過程互動、全課程育人的教學體系構建。

比如,我們聚焦思政課教學中長期存在教學時空壁壘、教學過程互動隔閡、課程之間育人堵塞等三大堵點問題,從課堂、實踐、網絡等三維出發,推進思政課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等教學過程互動,構建起新時代思政課全時空教學、全過程互動、全課程育人的教學新模式。一是推動課堂思政向課外思政延伸,聚焦於“活”。堅持課堂問題導向,課內理論講授與課外實踐銜接,著力實現課內與課外合力育人。二是推進實踐思政與課堂思政對接,聚焦於“用”。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相關社會現實問題作為實踐思政主題,提升學生運用思政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實現校內與校外銜接育人。三是促進網絡思政課與網下思政課融合,聚焦於“合”。構建網絡思政課學習平臺,提升網絡自主學習思政課能力,實現網上與網下思政融合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