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原来苍岩山桥楼殿是这样建成的!你肯定想不到

走进苍岩山福庆寺山门,遥望苍岩山巅,有一座凌空飞驾在南北两断崖上的单孔石桥,桥上有斗拱重檐,四周出廓,九脊琉璃瓦顶的桥楼殿。这座隋代建筑,凭空居险,气势宏伟,是苍岩山的一大奇观。到过这里的游客,无不惊叹。这座横跨百丈断崖的单孔桥,当初是怎么修造的呢?

原来苍岩山桥楼殿是这样建成的!你肯定想不到

相传,妙庄王在苍岩山封三皇姑为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菩萨以后,就传旨敕修苍岩山。承揽苍岩山工程的是一位修了一辈子桥的老师傅,他按照赵州大石桥的结构,打算不用一砖一木,完全用石头凌空驾起单孔石拱桥。工匠也到齐了,石料也备妥了,到垒“牛”的时候,老师傅可就发了愁。咋来?这位老师傅虽然说修桥有经验那都是河上架桥,高不过几丈,垒“牛”并不是难事。可这桥楼殿不同,南北两个断崖,跨度有五六丈,深度有一百多丈。垒“土牛”吧,一来山里没有那么多土,二来一百多丈高的“土牛”,万一赶上下雨就会塌方。垒“石牛”吧,石头倒是有,可就是采石运石太费工,完工以后,拆“石牛”的石头就没地方处置。最担心的是期限太紧,如果窝工太多,到期交不了工,带工的就有掉脑袋的危险。为这事,愁得老师傅吃不下,睡不着,好象拉石灰的大车遇上瓢泼雨,心急火燎,走里走外干转磨磨。

正愁着,山下来了个干巴老头,说是山东的木匠,来找营生做的,带工老师傅看他背的那些家伙又破又锈,不象个干活的把式,有心不留吧,又可怜他老天巴地的不容易。他说:“老师傅,既来啦,就一个锅里抡马勺吧!伙房里缺个劈柴烧火的,你就在这儿混碗饭吃吧。”干巴老头点点头,也不说声“谢谢”、抄起家伙进了伙房。

第二天上午、伙房里大师傅对干巴老头说:“老师傅,上午吃捞面缺一根擀面杖,你麻利给刮一根,等着用哩”老头儿“哼”的一声,照旧劈他的柴。天到半响,大师傅来拿擀面杖,一瞧,老头还没动手,他就火啦:“老头儿你没听清还是咋的!我面都和好了,急等着用擀面杖,误了开饭你担待得起呀!

干巴老头儿不慌不忙地说:“慌啥,你等等儿,误不了事。”说着从木头里拣出一根三把来粗的圆木头把两头锯断,用墨尺儿往里头各画个圆圈儿、拿起斧头朝圆圈上猛一敲,“当啷”一声,一根溜圆白光的擀面杖从圆木当中窜了出来。

原来苍岩山桥楼殿是这样建成的!你肯定想不到

干巴老头的绝招,很快传遍了工地。带工师傅觉得老头儿不是个平常人,下午就来找他说:“老师傅,给出个主意吧!”“啥

事?”“砌石拱券的‘牛’还没招哩。”干巴老头放下劈柴的斧头说:“愁啥,越愁越没辙儿,你跟我下山转悠转悠,散散心吧!”

带工老师傅跟着干巴老头儿下了山。一路上,老头儿闭口不谈修桥的事。带工老师傅是怀里揣着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挠心啊。他哪有心思跟干巴老头儿东游西逛呢。可是干巴老头不提修桥的事,他也不好开口,走着走着到了寺沟,抬头一看,东山头上有头黄牛在那儿吃草。那头牛又肥又壮又高大,带工老师傅有意把话茬往垒“牛”的事上引导。他们来到黄牛跟前,带工老师傅抚摸着黄牛背说:“呵!这头牛真棒,又肥又大,驮劲一定不小啊!”干巴老头慢条斯理地说:“唉,你别看个头大它可是一头菜牛。”因为井陉的方言“柴”和“菜”同音,带工老师傅听见干巴老头儿说是一头“柴牛”,登时心里一亮,对,“柴牛”,“柴牛”!

苍岩山漫山遍野有的是柴,就用“柴牛”。他光顾着高兴啦,一转身,干巴老头没啦。他撒腿就往山上跑,可是找遍了工地,干巴老头连影儿也没有。

第二天,带工老师傅就叫人们从山上砍柴刨树,不到三天,就用山柴填满了一百多丈深的峡谷,垒成了“柴牛”,顺利地砌起石拱桥,修起了桥楼殿。

那于巴老头到底是谁?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反正是一位神仙来点化修造桥楼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