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原來蒼巖山橋樓殿是這樣建成的!你肯定想不到

走進蒼巖山福慶寺山門,遙望蒼巖山巔,有一座凌空飛駕在南北兩斷崖上的單孔石橋,橋上有斗拱重簷,四周出廓,九脊琉璃瓦頂的橋樓殿。這座隋代建築,憑空居險,氣勢宏偉,是蒼巖山的一大奇觀。到過這裡的遊客,無不驚歎。這座橫跨百丈斷崖的單孔橋,當初是怎麼修造的呢?

原来苍岩山桥楼殿是这样建成的!你肯定想不到

相傳,妙莊王在蒼巖山封三皇姑為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菩薩以後,就傳旨敕修蒼巖山。承攬蒼巖山工程的是一位修了一輩子橋的老師傅,他按照趙州大石橋的結構,打算不用一磚一木,完全用石頭凌空駕起單孔石拱橋。工匠也到齊了,石料也備妥了,到壘“牛”的時候,老師傅可就發了愁。咋來?這位老師傅雖然說修橋有經驗那都是河上架橋,高不過幾丈,壘“牛”並不是難事。可這橋樓殿不同,南北兩個斷崖,跨度有五六丈,深度有一百多丈。壘“土牛”吧,一來山裡沒有那麼多土,二來一百多丈高的“土牛”,萬一趕上下雨就會塌方。壘“石牛”吧,石頭倒是有,可就是採石運石太費工,完工以後,拆“石牛”的石頭就沒地方處置。最擔心的是期限太緊,如果窩工太多,到期交不了工,帶工的就有掉腦袋的危險。為這事,愁得老師傅吃不下,睡不著,好象拉石灰的大車遇上瓢潑雨,心急火燎,走裡走外幹轉磨磨。

正愁著,山下來了個乾巴老頭,說是山東的木匠,來找營生做的,帶工老師傅看他背的那些傢伙又破又鏽,不象個幹活的把式,有心不留吧,又可憐他老天巴地的不容易。他說:“老師傅,既來啦,就一個鍋裡掄馬勺吧!伙房裡缺個劈柴燒火的,你就在這兒混碗飯吃吧。”乾巴老頭點點頭,也不說聲“謝謝”、抄起傢伙進了伙房。

第二天上午、伙房裡大師傅對乾巴老頭說:“老師傅,上午吃撈麵缺一根擀麵杖,你麻利給刮一根,等著用哩”老頭兒“哼”的一聲,照舊劈他的柴。天到半響,大師傅來拿擀麵杖,一瞧,老頭還沒動手,他就火啦:“老頭兒你沒聽清還是咋的!我面都和好了,急等著用擀麵杖,誤了開飯你擔待得起呀!

乾巴老頭兒不慌不忙地說:“慌啥,你等等兒,誤不了事。”說著從木頭裡揀出一根三把來粗的圓木頭把兩頭鋸斷,用墨尺兒往裡頭各畫個圓圈兒、拿起斧頭朝圓圈上猛一敲,“噹啷”一聲,一根溜圓白光的擀麵杖從圓木當中竄了出來。

原来苍岩山桥楼殿是这样建成的!你肯定想不到

乾巴老頭的絕招,很快傳遍了工地。帶工師傅覺得老頭兒不是個平常人,下午就來找他說:“老師傅,給出個主意吧!”“啥

事?”“砌石拱券的‘牛’還沒招哩。”乾巴老頭放下劈柴的斧頭說:“愁啥,越愁越沒轍兒,你跟我下山轉悠轉悠,散散心吧!”

帶工老師傅跟著乾巴老頭兒下了山。一路上,老頭兒閉口不談修橋的事。帶工老師傅是懷裡揣著二十五隻小老鼠,百爪撓心啊。他哪有心思跟乾巴老頭兒東遊西逛呢。可是乾巴老頭不提修橋的事,他也不好開口,走著走著到了寺溝,抬頭一看,東山頭上有頭黃牛在那兒吃草。那頭牛又肥又壯又高大,帶工老師傅有意把話茬往壘“牛”的事上引導。他們來到黃牛跟前,帶工老師傅撫摸著黃牛背說:“呵!這頭牛真棒,又肥又大,馱勁一定不小啊!”乾巴老頭慢條斯理地說:“唉,你別看個頭大它可是一頭菜牛。”因為井陘的方言“柴”和“菜”同音,帶工老師傅聽見乾巴老頭兒說是一頭“柴牛”,登時心裡一亮,對,“柴牛”,“柴牛”!

蒼巖山漫山遍野有的是柴,就用“柴牛”。他光顧著高興啦,一轉身,乾巴老頭沒啦。他撒腿就往山上跑,可是找遍了工地,乾巴老頭連影兒也沒有。

第二天,帶工老師傅就叫人們從山上砍柴刨樹,不到三天,就用山柴填滿了一百多丈深的峽谷,壘成了“柴牛”,順利地砌起石拱橋,修起了橋樓殿。

那於巴老頭到底是誰?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反正是一位神仙來點化修造橋樓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