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疫情陰霾下的廣州社區:空城不代表退縮

特報 | 疫情陰霾下的廣州社區:空城不代表退縮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截止1月28日晚8點,全國已確診4629例,其中死亡106例,死亡率達2.28%

此次幾乎席捲全國的疫情給湖北省帶來重創,僅其一省就確診了2714例,佔總確診數的58.6%。

而廣東緊隨其後,確診207例,成為僅次於湖北的第二受災大省。

在疫情的陰霾之下,廣東繼2003年非典後,再次啟動省級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一時間,在家中、在小區、在街道,所有人都行動起來,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治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文|何鑫 陳琤瓅 陳淑君

排版|何鑫

一 、小區封閉式管理

在政府發出號召前,廣州市的小區就已自覺地打響了抵抗疫情的第一槍。

1月28日,農曆初四下午,被緊急從老家叫回廣州上班的小劉結束了一天的會議,準備開車回家休息。一上車,他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戴了一天的外科口罩,然後打開車裡的送風系統後,無拘無束地呼吸著新鮮空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此前從未有過如此長時間佩戴口罩的習慣。

“現在只要不是在家裡跟車上,我都戴口罩,有時候真的感覺憋得慌。”

特报 | 疫情阴霾下的广州社区:空城不代表退缩

大年三十下午就被叫停的廣州花市

年初四的廣州市內環路上,只有零星的幾臺車在行駛。廣州市春運辦發佈過數據,1月26日,也就是農曆正月初二,春運的第17天,廣州地區共發送旅客22萬人次,同比下降57.8%;公路方面,發送旅客2.9萬人次,同比下降71.2%。

單從數據上看,跟往年相比,廣州市春節期間出行的人數呈現斷崖式下跌。

“響應國家的號召,都宅在家裡不出門。”小劉說他從未在內環路上開車開得如此順暢,“金沙洲這條路之前一直很堵,現在都沒人,整座城都空了。”

一週之前的1月21日,也就是武漢發現首例肺炎病例後的第44天,廣州也確診了兩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消息一出,小劉瞬間緊張起來,他所居住的金沙洲區域有20多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外來人口和流動人口。

為了避免被新型病毒感染,小劉早早就回了位於粵東的老家,但令人焦慮的消息仍在年初二降臨。

“物管就在群裡說,跟我們共用一個大門的隔壁小區出現了一個病例。”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疫情蔓延,小劉居住的小區開始實行嚴格的消毒措施,綠化帶、走廊、電梯間,凡是公眾活動的地方,都被灑上了消毒水。

除此之外,安保也變得格外嚴格。1月26日起,他的小區禁止除了業主以外所有人員進入,就算業主自己進入,也必須經過體溫檢測。“你現在說你是我朋友、同事什麼都都沒用,一概不讓進。”

我們無法查證小劉居住的小區,是否是廣州市第一個實行嚴格安保措施的。但小區防治戰的第一槍打響後,瞬間遍地開花。根據網上流傳的數據的顯示,截止1月26日,廣州地區已有超過60個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

特报 | 疫情阴霾下的广州社区:空城不代表退缩

廣州某小區的公告

比如越秀區東山雅筑小區,不僅訪客進不去,就連停車場也不讓外來車輛進入。天河區嘉裕君玥公館小區,送外賣跟送快遞的小哥,都只能把貨物放在門口的指定區域,然後通知業主下來領取。換作往常,他們都可以直接送貨上門的。

廣州亞運城的物業公司副總經理關軍坦言,他們有可能是廣州市第一批這麼幹的小區。

“我們在19號就撰稿,20號發公眾號,然後就開始拿體溫槍測體溫了。”關軍自豪地說,目前為止,他們小區沒有發現一例發熱病例。

小區的嚴密防控措施,讓市民們的心裡多一些安全感。蔡女士說她現在已經取消了所有的聚餐和探訪親友的安排,除了買菜上班之外基本不出門。“戴口罩出門、勤洗手、家裡經常通風。”

小劉也推遲了自己女兒和老婆返回廣州的時間,他知道這個時候,只有待在家裡不隨意外出,才是最安全的。

就在廣州的社區疫情防治戰打得如火如荼時,1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實落實以社區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及早發現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擴散和蔓延。

這份通知下發後,廣州的社區幾乎全員出動,堅決遏制疫情的蔓延。

特报 | 疫情阴霾下的广州社区:空城不代表退缩

亞運城社區封鎖園區內公共設施,不允許人員逗留

二、街道、村社齊上陣

廣州天河區的大馬路上,有一批戴著口罩的志願者一直站在公交站前值守。為了讓市民們公交出行更安全,他們從年初二起每天站崗監督乘客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在這個特殊時期開展志願活動,遠比往常困難得多,人手不夠,物資短缺等問題都存在,但石牌街道黨政辦的張楠說,沒有一個志願者因困難而退縮。

“大家都沒有談條件,都是說組織有需要就站出來,這就是在傳播正能量。”

中午十二點,石牌街的一名社區工作人員掏出自帶的泡麵,跑到路邊便利店接了碗開水,花幾分鐘時間吃完後,又馬上投入到工作當中。因為時值春節,很多社區的志願者都尚未返回。這種特殊情況下,石牌街的社區工作人員幾乎全員頂上。

特报 | 疫情阴霾下的广州社区:空城不代表退缩

石牌街道公交站牌附近執勤的工作人員

相比於本地人居多的街道,外來人口的聚集地城中村,才是此次疫情防治戰的重中之重。

1月28日早晨,廣州市氣象站錄得的最低氣溫只有7攝氏度,黃色寒冷預警信號懸掛已經超過72小時。儘管天氣寒冷,但是為了確保疫情防控措施能夠有效落實,廣州市海珠區土華村聯防隊的老何一刻也不敢放鬆。

他裹著厚重的棉大衣,從早上7點起就一直站在村口的大牌坊下,為每一個入村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

土華村以北30多公里外的白雲區馬務村同樣“戒備森嚴”。

目前,整個馬務村全村只留下正門牌坊一個出入口,其他進村通道全部派員值守,嚴禁出入。這項工作給村委會帶來不小的壓力,但是黃石街馬務經濟聯合社黨委副書記蕭永祺沒有怨言,他只希望一些系列的措施能儘快將疫情控制住。

和馬務村相隔不遠的紅星村也在有序地安排各項應對措施,原定在哈爾冰休假到年初五的村書記黃維斌,在大年三十晚就匆匆趕回廣州,加入對抗疫情的戰鬥當中。紅星村首先鋪開大網,對全村外來人口進行摸底排查。

特报 | 疫情阴霾下的广州社区:空城不代表退缩

僅留下一個出入口的馬務村

村書記黃維斌說,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裡,他們村已經統計出了57名湖北返鄉人員的名單。為了安全起見,這57名湖北籍人員被要求住家隔離14天,期間會有醫療人員上門測量體溫。為了保證隔離人員的基本生活,紅星村的村幹部們每天都會將生活物資送到他們手上。

紅星村還在進一步採購體溫槍、防護服、口罩、消毒水等物資,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返程高峰。

為了配合街道、村社的防疫工作,各大基層衛生所也在加班加點。越秀區黃花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鍾智強最近都在連軸轉,就是為了確保病毒攜帶者可以在初期就獲得足夠的醫療保障,不會成為傳染源。

“疑似病例首先帶到隔離室,打電話給疾控中心,由專車接送,隔離分診。現在工作還是挺多的,我們防保科每天上門巡防居家隔離的人員。”

疫情無情,人有情。

因為湖北多地已經封鎖外出通道,很多湖北籍的務工人員無法準時回到廣東,由此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特报 | 疫情阴霾下的广州社区:空城不代表退缩

廣州某小區為進出業主測量體溫

為了保護湖北籍務工人員的利益,海珠區土華村已跟村內的廠家商量,儘量推遲開工時間。企業主們也紛紛響應,表示對湖北籍務工人員的理解。加入這場疫情防治戰的,還有村裡的房東,他們表示將會免除湖北籍租客一段時間的租金,好讓他們不用為了空置房間而發愁。

這是一場全員動員的疫情防治戰,以社區為基礎,你、我、他,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參與其中。或許我們無法像醫務人員一樣站上一線,與病魔面對面;或許我們無法像工程人員一樣,夜以繼日地建設火神山醫院;或許我們無法如人民子弟兵一般,用堅實的胸膛鑄造起守護人民的長城。

我們做好自己的小事,勤洗手,少出門,做好個人的防護工作,就是對這場疫情防治戰最大的貢獻。

特报 | 疫情阴霾下的广州社区:空城不代表退缩

全副武裝的清潔工

特报 | 疫情阴霾下的广州社区:空城不代表退缩

#湖北加油# #武漢加油#

更多信息關注微博話題:

#廣播新聞中心記者在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