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持牌收租的生意

去年金融行业业绩不错。

首先是GDP增速,不论是19年4季度或者全年,金融业均超过7%,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

持牌收租的生意

上市金融股们(主要是金三胖),也都迎来年度业绩披露。

先看券商。

A股上市券商已经有16家披露业绩预告,不过也不是每个4季度都好:

持牌收租的生意

其中中信证券的年度高增其实都在1、3季度,18年熊市它靠着自营业务做衍生品,增厚当期利润88亿,不过股市一牛,19年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就增厚95亿,衍生品则拖后腿赔了16亿

而19年上半年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8%,利息净收入同比仅微增8%。

数字会说话,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头部券商早已不是纯靠收租了,要搏命了。

不过平心而论,去年股市顶多算是小阳春,如果全面牛市来临,经纪业务还是会展现爆发力,比如2015年报,中信证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加125亿,在所有的业务中一骑绝尘。

股市涨得好,券商份子钱也就拿得多。

现在证券指数(399975)市净率中位值1.85倍,在两倍中枢下方,总之最简单粗暴看券商,就是等个牛市,适合长线搞。

接着说说保险。

今天领涨保险股的中国人寿,19年度预告也很靓丽,全年增长410%,单季增长105%

不过4季度传统都是业绩小季,19Q4的归母净利4.1亿,环比Q3超过200亿,还不到后者的零头。

从整年业绩来看,保险公司的盈利弹性,确实要靠股市,带来权益类资产的爆发。

而且,这么一来,以销售分红险为主的开门红,更乐观了。

为什么这么说?历史上中国人寿各年份财报当中的保单红利支出,和隔年1月份开门红原保险保费收入对比情况如下表:

持牌收租的生意

一旦投资收益增厚,红利政策的约束就会让分红保险持单人分配到较多收益,相关数据则会刺激后续销售。

*2018年开门红成绩不理想,和2017年分红增长产生背离,主因是134号文的保险“供给侧改革”

根据原保监会2009年颁布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令第6号)第四章第十七条规定“保险公司不得通过公共媒体公布或宣传分红保险的经营成果或者分红水平。”,在此之前,中国人寿历年公布的分红利率数据为:2003年3.4% | 2004年3.55% | 2005年4.245% | 2006年7.2% | 2007年8.63% | 2008年4.14% | 2009年2.25%

这不妨碍销售人员将历史分红写入PPT(涉及违规),例如“保底利率1%-2%,近年最终分红利率在2.25%和8.63%之间”,或者演示低中高三档红利,然后来一句“截止XX年度,客户实际红利收益是X等红利演示的XX倍”

股市从熊底显著修复的年份,次年开门红,销售人员只要先宣传A股十年尚浮零、利率下行,制造财富缩水的焦虑,然后就可以销售分红险了,渠道下沉度高的保险公司,更能在信息闭塞的地区,玩转这个把戏。

即便近年保险分红已经不是主要卖点,年金固收+万能浮动才是主推,然而现在已经不能卖快返型年金了,而万能险结算利率怎么产生的,很多人也没想清楚。一旦股市走牛,万能和分红的卖点也能卷土重来。

买保险当理财,对抗投资收益下行的群体们,多半不晓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保险公司也是浮存金自营投资+收割焦虑为主,算半个收租的。

抛开这些,看险企投资机会,要知道开门红都是财富型商品为主,今年成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上次写平安的文章,留言区已有读者反映,平安今年开门红不错。

银行呢?

截至目前,36家上市银行已有11家公布业绩快报。

营收净利不是第一眼该看的,我会首先看不良贷款率,简称不良率。

不良率 = 不良贷款 / 贷款总额

不良率的监管要求来自《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要求是不高于5%。

不过考虑现在银行整体的息差水平只有2~2.2%(这个水平从17Q1维持至今),只要不良率超过2%,就把息差吃了干净,简直就是白干活。

持牌收租的生意

下图老16家银行股当中,17Q1至今不良率超过2%的有:

农业银行:17Q1-17Q2,最高2.33%

浦发银行:17Q2-18Q2,最高2.35%

持牌收租的生意

四大行招行在2017年率先完成对不良率的显著压降,其他股份行直到2018年底不良率还在继续攀升,这里面2019年开始有效降低不良率的有:平安银、浦发、民生、兴业、光大、中信,还在继续放大不良率的则有华夏银行

对大部分银行来说,上轮下行周期可能已过去。

只要直接融资没有发展到美国上世纪7、80年代构成“金融脱媒化”的地步,银行的份子钱都能稳稳拿足整个经济周期

你若是对收益率没有特别要求,只求安稳的投资者,可以从不良率(低or改善)这个方向去挑选银行股。

这是关于金融股的杂谈,畏高科技股的不妨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