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記銅川市委統戰部派駐耀州孝慈村幫扶幹部魏成群、田林平

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孝慈村是市委統戰部幫扶的貧困村,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部抽調精兵強將真扶貧、扶真貧,一心一意助力該村脫貧,先後派出兩任“第一書記”駐村幫扶。他們從村兩委會健全建強、村容村貌改善,到扶貧就業基地審建;從鋪路修渠、村衛生室改造,到解決村民安全飲水;從幫助貧困學生就讀,到幫助貧困戶發展蘋果花椒種植、聯繫公益性崗位……從村到戶,事無鉅細,將一個過去髒亂差的貧困村,逐步打造成路平街靚、充滿希望的新農村,關鍵是村民們和貧困戶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些,咱們還是跟著兩任“第一書記”去村裡看一看,讓貧困戶和村民們來說變化吧!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兩任“第一書記”的好人緣

隆冬時節,三秦都市報記者隨同銅川市委統戰部派駐孝慈村第二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田林平來到孝慈村。“田書記好。”“田書記來了。”一進村,打招呼的村民不斷。記者好奇,這位第一書記來到這個有500多戶近2000人的大村子剛剛半年,咋有這麼好的人緣呢?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第二任“第一書記”田林平入戶調研(右二)

田林平說,我們駐村第一課就是要熟悉村情民情,第一時間與村民打成一片。當然,話是這麼說,做起來也不容易。村民們對城裡來的幹部還是有心理距離的,很難一下子就交心。剛來時,一個人都不認識,全靠每天走街入戶、下地進園與幫扶對象談心交流,瞭解他們的現狀,傾聽他們的所想所需,真誠地、盡最大努力地幫助他們,才能得到初步認可。但要交心成朋友,還得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同吃同幹同想法。

為了便於工作開展,田林平撲下身子,放下身段,每天奔忙於各個貧困戶家中,一戶一戶地摸底子、查實情,時間不長就把全村64戶貧困戶的家庭情況摸了個透,為扶貧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基礎。但作為第一書記,不僅要了解掌握貧困戶的情況,為他們脫貧提供幫扶,更要熟知全村的整體情況和更多村民的思想動態。為此,田林平常常在街道、在果園、在地頭等處,主動與村民們聊天拉家常,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一長,村民們看他這個城裡來的幹部沒架子,愛幫人,有些話就願意和他多說了,村裡誰家有個紅白喜事,也會通知他這個第一書記參加。不到半年,田林平就參加了村裡人舉辦的兩場婚禮。婚禮上,新人家裡主動請他擔任證婚人,講上一些吉祥祝福和勉勵鼓舞的話,一兩次下來,參加婚禮的村民們就認識了他這個扶貧幹部,為他順利開展工作積累了好人緣。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田林平(中)與村中老人拉家常

村裡幾位正在街上曬太陽、諞閒傳的老人見到田林平過來,忙著打招呼。他們說:“來咱村裡的幾個幫扶幹部那是下了真工夫,村裡誰家有個事他們都跑前忙後,和咱村民是一條心啊!”

記者瞭解到,銅川市委統戰部派駐該村的第一任“第一書記”魏成群,因工作需要已調任銅川市體育局任職。雖然他只在這裡幹了短短9個多月,但只要提起他,村民們都記得他這個魏書記。

兩任“第一書記”的成績單

與村民交朋友、摸底子、明現狀只是扶貧幫扶工作的第一步,如何帶動整個村子和全體村民一同建設新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才是幫扶幹部的首要職責。

石柱鎮孝慈村黨總支副書記劉同理介紹,現在的孝慈村由原來的3個行政村合併組成,合併前,村兩委會班子不太健全,村委會辦公樓設施陳舊。第一書記魏成群駐村時,恰好趕上村級合併,針對當時情況,魏書記努力起好橋樑溝通作用,一方面向上級單位反映孝慈村基本情況,一方面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孝慈村申請資金用於維修辦公樓及購買辦公設施,使村兩委會辦公環境和辦公條件大大改善,幹部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質的飛躍。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第一任“第一書記”魏成群(左二)入戶瞭解情況

說起這事,魏成群介紹,一個貧困村能不能讓貧困群眾和鄉親們脫貧致富,關鍵在村基層組織和村幹部,只有健全的村組織和團結一心的村兩委會,才能發揮最大的帶領群眾、鼓舞群眾向前衝的作用。正是基於此,他在擔任第一書記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上級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針對村委會和黨建工作室簡陋,全村主幹道路年久破損嚴重,夜間全村一片漆黑等問題,與村兩委會成員多次研究制定工作計劃,利用半年的時間,先後投入20萬元資金完成了村委會、黨建工作室佈置,改善了村委會辦公條件。隨後,又拉來投資6萬元,為南頭組新建文化廣場一個;投資357萬元,修復通村主幹道路5.3公里,鋪設軍工至劉寨組2.4公里柏油路面,硬化孝慈村團結組至南頭組主幹道路1公里;為村裡安裝太陽能路燈100餘盞。

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9個月時間裡,魏成群一邊加強自身扶貧領域政策的學習,一邊開展工作,在實幹中提高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領。全村64戶貧困戶,他帶頭入戶走訪,並做好脫貧政策的宣傳。帶領“四支隊伍”因戶施策,嚴格落實幫扶工作措施,為32戶貧困戶新載果樹50畝,為22戶貧困戶新載花椒70畝,為5戶貧困戶新載核桃10畝;為56戶貧困戶兌現產業分紅12.2萬元;協助4戶貧困大學生落實教育資助8000元;先後三次到團市委積極爭取,為2戶貧困大學生爭取公益助學1萬元;協調鎮衛生院為貧困戶免費體檢2次80人次;協調各幫扶部門組織“八星勵志”獎勵基金捐贈活動,為孝慈村“八星勵志”基金捐贈10萬元。取得市委統戰部的大力支持,為村兩委成員外出參觀見學資助經費1萬元,為孝慈村“八星勵志”基金捐贈1萬元,為村委會建設撥付專項資金5萬元。市委統戰部領導協調市區級部門為村爭取項目資金10萬元。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孝慈村當時修路、鋪設下水道場景

今年4月份,魏成群調任後,市委統戰部又委派田林平擔任孝慈村“第一書記”。到任後,他與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會堅持以結果為導向,找準路子,看準產業,拿出辦法,同心協力推動脫貧攻堅深入開展。首先是加強孝慈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積極協調各方資金30餘萬元,完成道路兩邊綠化4公里,粉刷文化牆1700米,修繕排水渠400米,路邊擋牆600米,擴寬道路450米,使孝慈村成為鎮上的新農村建設典型,今年8月,銅川市新農村建設現場會與會人員來村裡參觀,市領導對孝慈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二是開展住房安全排查,對全村560戶村民住房進行了全面排查、摸底,張貼了安全住房明白卡。三是協調解決自來水入戶,協助村上聯繫區水務局為39戶農戶鋪設自來水管道,實現了自來水入戶100%。四是推動扶貧項目落地,協調解決資金150萬元,協助完成孝慈村肉羊養殖基地項目招標、建設、運營等相關工作。五是全面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協調恆盛公司兌現劉寨組代養分紅資金3.5萬元,孝慈組代養分紅資金4萬元,元亨產業兌現南頭組種豬22頭。協調市就業局完成市級就業扶貧基地的認定工作,協調爭取資金10萬元,為貧困戶爭取公益性崗位10名……

從這些數字和為村裡為貧困戶所辦的實事裡,記者感受到了兩位第一書記付出的辛勞,數字不會說話,但它所帶來的變化是實實在在的!

兩任“第一書記”的好口碑

今年52歲的貧困戶劉建國,1998年因一場意外右小腿被截肢,從那以後,家裡僅靠媳婦打零工和種著9畝薄田勉強維持生活,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日子更是艱辛。劉建國介紹,國家的扶貧政策實施以來,我們家的日子可以說是一年比一年好了。我家種了4畝蘋果,去年已掛果收入了1萬多元,加上政府給貧困戶的補貼等各種收入,生活已大有好轉。今年更好,我被村裡聘為保潔員,一年有7200元的工資收入,家裡3口人都吃低保一年近萬元,加上村裡合作社、扶貧工廠的分紅有三四千元,還有賣蘋果收入,我現在一算,一年就差不多有個3萬元左右的收入。還有就是今年政府免費給我們貧困戶每家發放了2畝蘋果樹苗,待家裡6畝蘋果都掛果後,日子會更上一層樓,只要咱肯吃苦,好好幹,想返貧都難。

提起兩任第一書記,劉建國讚不絕口。他說:“魏書記和田書記先後來村裡後,都是真心幫扶咱們貧困戶的,有時一週能來家裡四五次,家裡有啥困難都瞞不住他們,都盡心盡力幫著解決。國家有啥好的政策,他們先想著給貧困戶照顧,第一時間把好政策給咱。我娃考上延安大學醫學部,他們幫著為娃申請助學無息貸款並聯系資助,要不然娃連學費都湊不夠;年初看我家困難,他們為我申請了保潔員公益性崗位,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今年5月,田林平書記又爭取來資金,將我家幾十年的乾打壘土院牆換成磚牆……說起這些駐村扶貧幹部,我對他們滿意,十分滿意!”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貧困戶趙建軍和家人對田林平很是信任

同樣是52歲的貧困戶趙建軍,對村裡兩任第一書記和幫扶幹部的讚揚也是發自內心。他說:“我家裡早幾年是6口人,因為人多地薄生活很不咋樣。也是從扶貧政策開始後,日子才有了巨大變化。起初是在幫扶幹部的努力下,我家免費領養了10只山羊,養了一年半多就發展到69只,最後賣了3萬多元,一下子就解決了家裡的大問題。這兩年,魏書記和田書記那是把咱貧困戶當親人,幫著咱學習果樹栽培技術,鼓勵多種蘋果、多栽花椒,靠優果優價多掙錢。不瞞大夥,我家今年的早熟蘋果就賣到了3.3元一斤,那在村裡可是賣得最高價,加上其他蘋果,在行情普遍不行的情況下,還掙了3萬多元錢。在幫扶幹部的推薦下,我還當上了村裡的護林員,又被推薦為村裡的光伏電站維護工,一年下來,家裡能收入個5萬塊錢左右,已經脫貧摘帽了!”

脫貧後的趙建軍這覺悟也是見長,他深有感觸地說:“有懶人,沒有懶地。不幹活,地裡不會打糧食、產果子。現在國家給咱貧困戶這麼好的政策,又有像魏書記、田書記等這麼多的幫扶幹部一門心思地幫著咱,咱再不努力把日子過好,真的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大家了!”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兩任“第一書記”一門心思扶貧

孝慈村扶貧羊廠11月份已投入使用

在孝慈村,記者不僅看到了該村村容村貌的大變樣,更為欣喜的是看到了貧困戶和廣大村民群眾精神面貌的大變樣,村民們主動學習種養植(殖)技術,主動找幹部爭取產業項目,主動為村裡的公益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隆冬時節,村委會的會議室裡,坐滿了前來學習聽講蘋果、花椒栽培管理技術的村民;村道上,貧困戶們行動起來,為過冬的行道樹刷白美化;村裡剛剛建成開養的羊廠,已有300多隻山羊、綿羊在可勁吃草,羊肉有望供應春節市場……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在各方努力下,孝慈村從起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64戶184人,到現在的只剩6戶10人(均為兜底戶),已有58戶174人逐年退出了貧困戶行列。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上,他們還在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