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確立潘天壽個人成熟風格標誌的作品


確立潘天壽個人成熟風格標誌的作品

《淺絳山水》圖軸

這幅作品可以說是潘天壽確立個人成熟風格的一個標誌,從大的結構佈局到筆墨細節,幾乎無可挑別。尤其是單線勾勒的巨大山石和開闊飽滿的方形構圖,成為極具個性的圖式語言。直至“文革”前夕,這幅作品長時間掛在他的畫室內,可見是潘天壽本人滿意之作。


確立潘天壽個人成熟風格標誌的作品

《淺絳山水》圖軸(局部)


確立潘天壽個人成熟風格標誌的作品

《淺絳山水》圖軸(局部)


確立潘天壽個人成熟風格標誌的作品

《淺絳山水》圖軸(局部)


確立潘天壽個人成熟風格標誌的作品

《淺絳山水》圖軸(局部)

這幅作品從題詩和畫面內容看也應屬於“江洲夜泊”一類的題材,畫面已具備潘畫構圖的個性方式:中央以渴筆勾勒出主體山石,山體僅以枯硬簡略的皴法處理,無苔點,山石前的雜樹、野卉也畫得疏略蕭瑟。山石右方仍象徵性地畫一瞭望樓、旗幡和牌坊,左方有三位臨江佇立的古人。

從圖式類型看採用的是“江岸送別”的方法,從題材內容看描繪的則應是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的場面。畫面右方的城廓大抵是潯陽城,而左方位置更低的屋宅似乎應是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的居所。在畫面右上方作者再次題寫了他的“江洲夜泊詩”的前二首,下方以隸書加題了作者《登燕子磯感懷》詩中的一首,這些為我們上面的圖像解釋提供了確證。

潘天壽《淺絳山水》圖軸

1945年作,羅紋紙、設色,(107.9×109釐米)潘天壽紀念館藏

款識(一):俯水昂山勢絕群,誰曾於此駐千軍。萬家樓閣參差起,半入晴空半入雲。江上千檣集海鳧,上通巴蜀下姑蘇。似曾相識潯陽路,夜泊船留司馬無。三十四年辛夷開候,撿舊篋得此羅紋紙,即草草成之,不知落誰家格法也。心阿蘭若住持壽。

款識(二):感事哀時意未安,臨風無奈久盤桓。一聲鴻雁中天落,秋與江濤天外看。禿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