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作品創作整理不易,喜歡的關注一下,不斷更新中,感謝您的閱讀。

黃慎(1687-1766?),清代著名畫家,字恭懋,後已改字恭壽、菊莊,號癭瓢,又稱東海布衣。福建寧化人。幼家貧,後長期寓居揚州,賣畫為生。初師上官周,學工細人物山水。後變化為粗筆揮寫。寫山水、花鳥、蟲魚等,也無不工妙。為“揚州八怪”之一。他工草書,師法二王。其詩亦佳,故有“詩、書、畫”三絕之稱。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圖》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圖》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圖》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圖》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圖》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圖》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圖》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圖》

《桃花源圖》紙本,設色,346.5x37.9cm,安徽博物館藏。長卷繪深山處隱藏的村莊,景色優美,人們自給自足,其樂融融,一位漁夫誤闖這片淨地。此圖重現了當年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情景。黃慎,字恭壽,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雞圖軸》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雞圖軸》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雞圖軸》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雞圖軸》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雞圖軸》局部

《雄雞圖軸》紙本,設色,124.6*59.8cm,中國歷史博物館藏。繪雄雞單腿邁步,微張的羽毛,烈焰紅冠,氣勢強勁,威風凜凜;右上角一枝杆斜入畫中,零散的紅葉附於枝上;畫左側有畫家草書書法一篇,運筆枯勁,散而有序。黃慎,號東海布衣,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捧梅圖》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捧梅圖》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捧梅圖》局部

《捧梅圖》紙本,設色,124*65cm,遼寧省博物館藏。繪一長鬚老者手捧花瓶,瓶中一枝臘梅,散發出悠悠香氣,老人貼近花瓶,嗅著梅花香氣,神情專注。技法上,水墨繪老人和梅花,神情豐富,以粗筆寥寥數筆繪出衣袍的概貌,神似亦形似。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老叟執磬圖立軸》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老叟執磬圖立軸》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老叟執磬圖立軸》局部

《老叟執磬圖立軸》紙本,91x178 ,繪一長鬚老者執磬,執磬老者聚精會神的看著手裡的磬,神情專注。技法上,水墨繪老人和磬,神情豐富,以粗筆寥寥數筆繪出衣袍的概貌,神似亦形似,用筆老辣。提字:氣化雷,大聲吼。驚醒尼父周公夢,肅衣冠,神抖擻。考石有音惟泗濱,舍此而求更何有。神哉符錄奏。乾隆十九年春三月寫於法海寺,寧化癭瓢子慎。鈐 印:黃慎(白文)題 籤:王震:癭瓢子人物真跡,白龍山人題簽,丁未重裝。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鍾馗圖立軸》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鍾馗圖立軸》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鍾馗圖立軸》局部

《鍾馗圖立軸》紙本,立軸,縱129釐米,橫61釐米。該圖畫面上鍾馗被小兒拉扯,鍾馗一面吃著石榴,一面逗著小兒,人物神態輕鬆諧趣。常人畫鍾馗多怒目吒須做威武之狀,此畫將鍾馗刻畫得神態親和平易,很有人情味,堪稱別具一格、獨具匠心。該畫正是黃慎技法日臻化境之力作。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清黃慎探珠圖軸》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清黃慎探珠圖軸》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清黃慎探珠圖軸》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清黃慎探珠圖軸》局部

《清黃慎探珠圖軸》紙本設色,縱185釐米,橫107釐米。賞析:清黃慎探珠圖軸以狂草線條作寫意人物,造型生動。筆線純熟酣暢,無論是降龍取珠的老者,或是體態婀娜的女仙,性格的剛柔,形體力度的對比,均表現得傳神得體。大片水墨的渲染,顯出雲繞浪湧,更造就了奇險的氣氛和勇猛的境界。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和靖愛梅圖立軸》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和靖愛梅圖立軸》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和靖愛梅圖立軸》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和靖愛梅圖立軸》局部

《和靖愛梅圖立軸》紙本,立軸,縱122釐米,橫67釐米。黃慎先生對自己的繪畫,常作分類自評,凡最得意者題上詩,次者則識以歲月,再次者只署“癭瓢”二字,《和靖賞梅圖》。為其得意之作。圖中畫一叟一童正在賞梅,衣褶勾染並施、兼方帶圓,面部鬚眉信筆寫出,細筆複線,體現了畫家不拘成法,靈活多變的繪畫風格。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柳塘雙鷺》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柳塘雙鷺》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柳塘雙鷺》局部

《柳塘雙鷺》紙本,139cmx62.5cm,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圖中垂柳依依、雙鷺覓食,展現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幾株柳樹從畫面右側斜伸入畫,樹幹交錯,極富形式美感。柔軟的柳枝輕盈地飄垂下來,疏落的柳葉上淡淡的綠意為畫面營造出春的氣息。兩隻白鷺相向而立,在池塘中聚精會神地覓食,與斜欹的柳樹相映成趣。春柳扶疏,白鷺相伴,雖物象簡單卻極富情致。此圖章法簡潔縱逸,意到筆精,神韻飄灑豪邁,極富藝術情趣,不難窺見作者精湛功力。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商山四皓圖》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商山四皓圖》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商山四皓圖》局部


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商山四皓圖》局部

《商山四皓圖》軸,紙本,設色,縱120.2cm,橫68.3cm,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描繪的是秦末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甪里隱於商山(今陝西省商縣東南)的故事。四人皆80高齡,為避秦暴政而隱居商山,時人稱之為“商山四皓”。西漢初,高祖屢召之而不得。後,高祖欲廢太子劉盈,改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群臣諫而不聽。呂后用張良計,禮遇四皓。高祖以為太子既得此四皓,羽翼已成,只得打消了廢太子之念。圖中峰巒高聳,飛瀑流泉,意境幽雅。人物的分佈錯落有致,形貌神態生動自然,筆墨放縱而又不失法度,為黃慎晚年之佳作。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轉發,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處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