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柏林電影節華語片鎩羽而歸,為何國內難出佳片?


當地時間2月29日,第70屆柏林電影節落下帷幕,最佳影片金熊獎頒給了伊朗導演穆哈默德·拉素羅夫執導的

《無邪》。美國影片《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獲得評審團大獎,韓國名導洪常秀憑藉新作《逃走的女人》獲得最佳導演獎。《列夫·朗道:娜塔莎》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刪除歷史》獲得電影節70週年銀熊獎。

華語電影方面,蔡明亮導演的《日子》獲得LGBT泰迪熊獎評審團獎,宋方導演的《平靜》獲論壇單元藝術電影院聯盟CICAE獎,另有數部影片入圍。賈樟柯的導演處女作《小武》則在本屆柏林電影節上舉行了4K修復版全球首映。

只可惜無一重要獎項,本屆柏林電影節可以說是顆粒無收。

柏林電影節華語片鎩羽而歸,為何國內難出佳片?

作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柏林國際電影節,歷年來都吸引著電影工作者們的眼球。中國電影一直與柏林電影節緣分不淺,中國的第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大獎就是柏林給的,即張藝謀導演的金熊獎影片《紅高梁》

而李安更是憑藉《喜宴》和《理智與情感》,成為世界首位雙金熊得主

王小帥執導的《地久天長》又進一步,兩位主演王景春和詠梅斬獲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阿美和王小帥獲得最佳編劇。

柏林電影節華語片鎩羽而歸,為何國內難出佳片?

在演員方面來說,王景春和詠梅都不用多提了,鞏俐更是中國第一位擔任評委會主席的人。

柏林電影節華語片鎩羽而歸,為何國內難出佳片?

廖凡憑藉《白日焰火》摘得影帝,也是中國第一位在柏林電影節“稱帝”的男演員。廖凡為了演好警員,努力增肥20斤。表演進入狀態後,情緒刻畫細緻而富有層次。

柏林電影節華語片鎩羽而歸,為何國內難出佳片?

張曼玉憑藉《阮玲玉》摘得影后,也是中國第一位在柏林電影節的“影后”。《阮玲玉》能好評如潮,張曼玉的表演功不可沒,她在演繹的角色中融入自己的理解,頗有阮玲玉本人的味道。

蕭芳芳也憑藉電影《女人四十》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中國第二位影后。

柏林電影節華語片鎩羽而歸,為何國內難出佳片?

也許是因為隨著時代推進,對於影視劇的需求變了吧,人們可能只是需要在電影院坐2個小時放鬆一下。

而且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也趨向碎片化,再加上“飯圈文化”的影響,使得從觀眾到影視公司,再到媒體電臺,都傾向於消費熱點人物的快餐式內容。所謂的“流量電影”只是一道

下飯菜。不通過電影來表達感受。

又或者現在正處於青黃不接,尋常的意識衝突已經是陳詞濫調,而新的、能get到觀眾的內容還在醞釀之中吧。

柏林電影節華語片鎩羽而歸,為何國內難出佳片?

而另一個方面,歷史的客觀原因也是不可忽略的

美國的電影工業,從1915年開始,至今已經有105個年頭了。

中國的電影工業,從2002年的張藝謀的電影《英雄》才開始起步。

發展歷史差距一百多年,從人才培養,人才數量,市場環境,人力工資,人才的專業度,尚有大量差距。

或許,這就是國內近年鮮有佳片的原因吧,不過前段時間的《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西紅柿首富》等一眾電影也讓觀眾看到了希望,希望藉此,中國電影能有新的篇章。


另附本屆部分獲獎影片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無邪》(導演穆哈默德·拉素羅夫)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導演伊麗莎·希特曼)

最佳導演銀熊獎

:洪常秀《逃走的女人》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葆拉·貝爾《溫蒂妮》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埃里奧·傑曼諾《我想藏起來》

最佳編劇銀熊獎:D'Innocenzo兄弟《爛故事》

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Jürgen Jürges,《列夫·朗道:娜塔莎》

70週年銀熊獎:《刪除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