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柏林电影节华语片铩羽而归,为何国内难出佳片?


当地时间2月29日,第70届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最佳影片金熊奖颁给了伊朗导演穆哈默德·拉素罗夫执导的

《无邪》。美国影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获得评审团大奖,韩国名导洪常秀凭借新作《逃走的女人》获得最佳导演奖。《列夫·朗道:娜塔莎》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删除历史》获得电影节70周年银熊奖。

华语电影方面,蔡明亮导演的《日子》获得LGBT泰迪熊奖评审团奖,宋方导演的《平静》获论坛单元艺术电影院联盟CICAE奖,另有数部影片入围。贾樟柯的导演处女作《小武》则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举行了4K修复版全球首映。

只可惜无一重要奖项,本届柏林电影节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柏林电影节华语片铩羽而归,为何国内难出佳片?

作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历年来都吸引着电影工作者们的眼球。中国电影一直与柏林电影节缘分不浅,中国的第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大奖就是柏林给的,即张艺谋导演的金熊奖影片《红高梁》

而李安更是凭借《喜宴》和《理智与情感》,成为世界首位双金熊得主

王小帅执导的《地久天长》又进一步,两位主演王景春和咏梅斩获最佳男主角与最佳女主角,阿美和王小帅获得最佳编剧。

柏林电影节华语片铩羽而归,为何国内难出佳片?

在演员方面来说,王景春和咏梅都不用多提了,巩俐更是中国第一位担任评委会主席的人。

柏林电影节华语片铩羽而归,为何国内难出佳片?

廖凡凭借《白日焰火》摘得影帝,也是中国第一位在柏林电影节“称帝”的男演员。廖凡为了演好警员,努力增肥20斤。表演进入状态后,情绪刻画细致而富有层次。

柏林电影节华语片铩羽而归,为何国内难出佳片?

张曼玉凭借《阮玲玉》摘得影后,也是中国第一位在柏林电影节的“影后”。《阮玲玉》能好评如潮,张曼玉的表演功不可没,她在演绎的角色中融入自己的理解,颇有阮玲玉本人的味道。

萧芳芳也凭借电影《女人四十》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成为中国第二位影后。

柏林电影节华语片铩羽而归,为何国内难出佳片?

也许是因为随着时代推进,对于影视剧的需求变了吧,人们可能只是需要在电影院坐2个小时放松一下。

而且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趋向碎片化,再加上“饭圈文化”的影响,使得从观众到影视公司,再到媒体电台,都倾向于消费热点人物的快餐式内容。所谓的“流量电影”只是一道

下饭菜。不通过电影来表达感受。

又或者现在正处于青黄不接,寻常的意识冲突已经是陈词滥调,而新的、能get到观众的内容还在酝酿之中吧。

柏林电影节华语片铩羽而归,为何国内难出佳片?

而另一个方面,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是不可忽略的

美国的电影工业,从1915年开始,至今已经有105个年头了。

中国的电影工业,从2002年的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才开始起步。

发展历史差距一百多年,从人才培养,人才数量,市场环境,人力工资,人才的专业度,尚有大量差距。

或许,这就是国内近年鲜有佳片的原因吧,不过前段时间的《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西红柿首富》等一众电影也让观众看到了希望,希望借此,中国电影能有新的篇章。


另附本届部分获奖影片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无邪》(导演穆哈默德·拉素罗夫)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导演伊丽莎·希特曼)

最佳导演银熊奖

:洪常秀《逃走的女人》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葆拉·贝尔《温蒂妮》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埃里奥·杰曼诺《我想藏起来》

最佳编剧银熊奖:D'Innocenzo兄弟《烂故事》

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Jürgen Jürges,《列夫·朗道:娜塔莎》

70周年银熊奖:《删除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