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與“死神”較量,重症救治期待更多“武器”

(抗擊新冠肺炎)與“死神”較量,重症救治期待更多“武器”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與“死神”較量,重症救治期待更多“武器”

作者 郭超凱

隨著新增和現有病例基數回落,如何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成為各大醫院的關鍵任務。ECMO、血漿等治療手段已進入臨床應用,在與“死神”較量中,臨床醫生們仍期待更多“武器”。

重症患者病死率在50%左右

何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近期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將臨床患者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類。從臨床表現來看,重症患者嚴重者會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還有可能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是困擾臨床救治的一大難題,兩組數據可以作為參考。世界衛生組織3月1日發佈的疫情報告顯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超過50%。此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對7萬餘例患者進行分析後,發現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為49%。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前期一些重症患者由於救治不及時病情惡化,現階段床位充裕可保證患者及時有效救治,有望進一步降低病死率。

根據最新官方數據,截至3月2日24時,全國現有確診病例30004例,其中重症病例6806例,比例達22.68%。為了緩解救治壓力,全國派出馳援的4.2萬名精銳醫療力量中,至少有1.1萬重症專業醫務人員負責重症救治工作,接近全國重症醫務人員資源的10%。

重症患者如何救治?

2月24日刊發於《柳葉刀呼吸醫學》的首份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研究,對武漢金銀潭醫院最初收治的52名危重患者進行追蹤,其中26位患者去世前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保證供氧需求成為重症患者救治的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和SARS相比,新冠肺炎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小氣道黏液非常多且稠,這些粘液阻礙了氣道的通暢。

王貴強告訴記者,肺炎是低氧血癥,通過氧療或呼吸機治療維護臟器至關重要。“對重症病人的救治,一方面要根據病情輕重及時進行氧療,保證機體氧的交換;另一方面對粘液性痰酸、氣道堵塞等問題,要針對性霧化化痰,使用輔助呼吸機、拍背等常規辦法來促進痰的排出,減少痰堵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輕症患者在短時間內轉為重症和危重症,出現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情況。一些專家指出,這是新冠病毒感染誘發的炎症因子風暴造成的後果,即機體免疫系統“不分敵我”的過度反應造成了對自身的傷害。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表示,正在篩選老藥抑制炎症因子風暴出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已經做了14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臨床試驗,正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大概有100餘位病人入組。

兩種新技術值得期待

針對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一個關鍵途徑。相關部門組織了重症治療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究,目前兩項新技術臨床效果良好。

採集治癒患者恢復期血漿用於重症患者治療的呼聲頗高。從臨床病理發生過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經過治療康復後,身體內會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殺滅和清除病毒。業內專家指出,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的前提下,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

對於血漿治療,世界衛生組織予以充分肯定。鍾南山也表示這一方法比較安全有效,但“不適合垂危病人”。目前,已經採集544人次的血漿用於245例患者臨床治療;在對157例患者48小時的監測中,91例患者的一些臨床指標和症狀都有改善。

除恢復期血漿療法以來,幹細胞技術也取得一定進展;該技術與其他治療技術或藥物協同,有望為重症患者“力挽狂瀾”。中國科學技術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表示,幹細胞治療能夠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激活,通過改善微環境促進內源性修復,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進展,緩解呼吸窘迫症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