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疫苗是戰疫的有效“武器”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馮玉婧)今年的世界免疫周是4月24日至30日,主題是“疫苗保護人人”。歷史上人類遭遇的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都通過接種疫苗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當前的新冠疫情中疫苗更是成為世界的希望。

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的世界免疫周相關宣傳材料中說,接種疫苗能夠挽救大量生命,被廣泛認為是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衛生干預措施之一。

疫苗生效的基本原理是,經過滅活或減毒的病原體等進入人體後,人體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出相關病原體的特徵,並對如何抵抗它產生記憶,如果再遇到此類病原體,就能有效地產生免疫反應,從而使人體免受傳染病帶來的傷害。

由疫苗導致的免疫反應與自然感染病原體而產生的免疫反應類似,但是風險不同。如果自然感染某種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生病痊癒後體內也可能會產生抗體並獲得免疫力,但是可能會付出高昂代價,例如孕婦感染風疹會導致寶寶出生缺陷,普通人感染某些病原體還有較高的死亡率。

而疫苗中所用的病原體往往是經過滅活或減毒的,人體免疫系統通常能夠有效應對,所以引起疾病的風險較低。現在還有通過基因技術等開發的新型疫苗,進一步提高了有效性和降低了風險。

從最開始探索種“牛痘”以預防天花,到現在有了針對麻疹、脊髓灰質炎等多種疾病的疫苗,疫苗已經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世衛組織還強調,接種疫苗不僅保護自己,還能保護身邊的人。比如患有重病或某些過敏症的嬰兒等一些不能接種疫苗的人,需要依靠他人接種疫苗來預防疾病。在人群中接種疫苗者達到一定比例後,疾病就難以傳播。世界衛生組織1979年宣佈在全球範圍消滅天花,被認為是疫苗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但是,疫苗研究中也還存在一些困難。疫苗要經過安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的臨床驗證,才能得到批准投入市場。對於艾滋病這種重大疾病,儘管全球醫學界已經花費數十年時間開發疫苗,但至今尚未有一種疫苗能夠走出實驗室得到普遍應用。

在當前的新冠疫情中,人們也寄希望於疫苗。世衛組織表示,全球多國科研人員都在加快研發新冠疫苗。一個由全球120多名科學家、醫生、資助者和生產商組成的專家組4月13日發表公開宣言,承諾在世界衛生組織協調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疫苗的研發。據報道,中國、美國等國已經有多種新冠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

世衛組織在這個世界免疫周還強調,在當前的新冠疫情中,要儘量繼續開展原有的接種疫苗計劃。據估計,目前全球仍有近2000萬名兒童未獲得所需的疫苗。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應該加強努力,力爭讓所有人都能獲得疫苗帶來的好處。

本文源自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