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牛武村第一書記趙永強:駐村更駐心

【導語】為展現我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新舉措、新成效,富縣融媒體中心通過訪談扶貧一線幹部、群眾代表等,挖掘先進人物和感人故事,展示幹群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激發脫貧正能量。今天起,富縣融媒體中心推出《我和我的村》系列報道,今天播出第一期。牛武村第一書記趙永強:駐村更駐心。

【導語】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是駐村第一書記想的最多的。趙永強是我縣牛武鎮牛武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從一名機關幹部到駐村第一書記,他質樸實幹,真心真意幫助村民致富奔小康,履行著自己身為第一書記的職責。他腳下沾滿泥土,心裡卻裝著鄉親。

【解說】2017年6月,在縣市場監督局任副主任科員的趙永強,放棄在縣城工作的優越條件,選擇了到牛武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主抓精準扶貧工作。

【同期聲】趙永強:剛到牛武村來的時候,村上的情況真的顛覆了我的想象。我看到的牛武村那確實是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但反過來說,山青水秀的背後,是包括集體經濟薄弱,人均耕地面積少、村內巷道泥濘、人居環境衛生差、生產技術缺乏,群眾脫貧內生動力不足等各種問題,畢竟我是駐村幹部,不是來度假參觀的,我心裡下定決心,一定要要逐步、逐個,來解決這些問題,要幫助牛武村的鄉親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解說】剛開始駐村,各種問題讓他措手不及,強大的挫敗感像一張巨網一樣當頭蓋下來,讓他無從下手。他主動抓住村書記白建生這個 “關鍵人物”,虛心向他請教農村工作的工作方法和經驗。

【同期聲】牛武村黨支部書記白建生:趙書記,來我們村的時候,沒有搞過基層工作,對村裡的好多事兒也是不懂,他都來虛心請教。然後呢,我就帶著他在兩個禮拜之內呢,把50戶貧困戶全部跑完。他在兩個禮拜之內呢,就把這些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信息全部的摸清楚了。接下來呢,我們就是把前面的廣場,巷道,還有自來水以及環境衛生等所有的工作都是親力親為。他能捨下身子配合區村裡的工作,所以說趙書記這個人也是比較年輕,工作呢,是特別的紮實。

【解說】兩年來,左家溝小組187戶自來水入戶,牛武村森林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果園生產道路維修完工,四個小組27條巷道硬化完成,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愛心超市啟用,村文化廣場的路燈亮起,駐村工作隊上戶和大家一起討論制定村規民約,一件件事實的解決,大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更拉近了他與村民的距離。

【同期聲】村民楊彩霞:自從趙書記來了以後,路也好了,出來也不泥濘了,再就是給我解決崗位,我們精準扶貧這下也脫貧了。

【同期聲】村民郝兆榮:趙書記來了我們村,你看給我們村硬化了巷道,再一個扶貧我養豬,還有自來水飲水工程,給我們辦的都是好事,每次來了還給我們講養豬技術。

【解說】質樸的村民對趙永強的友好和信賴也在日漸加深。在牛武村西河村小組有個樸實但倔強的老頭叫李來旺,因交通事故導致左眼失明,年紀大又不願意學習新的果園管理技術,靠天吃飯。

趙永強心想,他不能眼看老李就這樣下去,他通過四支隊伍成員多次的上門開導打氣,聯繫牛武食品藥品監管所的3名幹部為老李出謀劃策,聯繫爭取了愛心企業1萬元資金支持,通過各方面的努力,終於在2017年9月幫助他家開起了農家樂, 2017年11月又協助李來旺的兒子爭取了五萬元的貼息貸款用來發展蘋果產業,新上果園幼園6畝。邀請市縣果業技術專家上門講解果樹管理技術、帶李來旺去看蘋果產業大戶的管理模式,李來旺一家終於一改往日的消沉,逐漸過上了幸福的日子。2018年秋季,李來旺家10畝果園收入16萬元,實現脫貧。

【現場同期聲】趙永強:昨天我和雲剛微信視頻聊天,就是產業意願就是養150只雞,你今天又說想養羊,說草這些都上來了。你倆商量一下,不管養雞還是養羊都滿足你們的意願,只要能賣下錢,不管是養啥呢。你說是不是?

李來旺:好好好。

村民李來旺:趙書記才來,我們還不認識,慢慢我們接觸了,接觸以後幫扶我們以後,比親人還好。咱們是有啥說啥,人家吃的是共產黨飯,沒有吃我們的飯,但是處處幫助我,也是仁至義盡了,也是共產黨培養,也不愧是共產黨培養的好乾部。不管是對我還是對村裡其他人,人家也是心也到了,也是這麼個事,最後我們也相處的很好,我去了牛武也經常去他的辦公室,人家也經常問我,看化肥什麼的上上沒有,莊稼種的什麼的,生活什麼怎麼樣。

【解說】村民們看到固執的倔老頭李來旺家的日子好過了,還接了新車了,又說下兒媳婦,就不由得眼熱,他趁機聯繫其他村組的產業種植養殖基地,帶領部分貧困戶村民參觀寺莊雪桃,張家灣林下養殖,在多方考證並得到村兩委和鄉親們的同意後按照“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建立起牛武森林豬養殖基地、中蜂養殖基地,通過逐步壯大村民集體經濟的方式促進增收,結合三變改革帶動了21戶貧困戶入股每年都參與分紅。

【同期聲】趙永強:如今的牛武村整村脫貧,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15%下降到0.75%,“兩不愁三保障”全部達標。村上認真落實上級黨委的要求,積極謀劃黨建引領、生態立鎮的發展模式,著手打造休閒特色小鎮,新建文化廣場3500平米,綠化美化309國道牛武村沿線環境。現在的村上的50戶,173人,除去8戶9人兜底戶以外42戶164人已全部脫貧。

記者 :袁欣 嶽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