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刘志毅:智能经济企业的转型范式

摘要: 本系列为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AI与区块链智能经济系列”,主要讨论区块链智能经济,主要内容来源于刘志毅即将发表的新书《AI与区块链智能》(包括一些未录入书中的内容)

刘志毅:智能经济企业的转型范式

区块链与AI:智能经济的双螺旋

在讨论了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技术范式以后,我们这一讲来讨论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在多个信息技术中,这两种技术无疑代表了最重要的两类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代表了以计算代替劳动力的生产力技术范式,区块链技术则代表了用网络代替市场的生产关系技术范式。因此,在这一讲中,我们来讨论区块链技术所代表了网络化的技术范式,以及人工智能所代表的算法化的技术范式,并在智能经济的架构下讨论这两类技术范式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更能贴近事实的本质。换言之,我们将从技术本质的角度去探讨其商业意义,而不是只讨论这两种技术的现实意义。

智能经济的发展逻辑

2017年7月20日,中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讨论了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比较重点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 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 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我们看到的其中的关键词包括了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的概念,我们在这里重点讨论智能经济。材料中对智能经济的定义如下: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数据和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人机协同成为主流生产和服务方式,跨界融合成为重要经济模式,共创分享成为经济生态基本特征,个性化需求与定制成为消费新潮流,生产率大幅提升,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将数据和知识作为生产力的经济生态,将共享作为经济的基本特质的经济。

从认知角度来理解智能经济,如果说工业革命带来的是基于理论推理、实验验证的科学主义思想,那么智能经济就建立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以数据化、算法化以及复杂化的认知升级。我们可以看到智能经济的浪潮是基于新的技术生态所构建的,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等技术共同构成了智能经济的基础设施。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探讨的是在大规模的传统工业下的经济增长的理论,而数字经济学则探讨的是在智能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智能化、网络化和复杂化的经济发展的理论。

回到真实的商业现实中,我们看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都符合智能经济的特征。根据2018年由玛丽.米克尔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公布了全球前20大互联网公司的排名。数据的结果令人惊讶,全球前20大的科技巨头公司被美国和中国包揽,没有任何一家其他国家的公司入围。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这就是智能经济的基本特性:

数字化,也可以叫作“比特化”,就是将物理世界通过信息技术映射到网络之中。我们可以认为,所有的数字经济的基础就在于数字化,只有在比特世界中才有讨论数字经济的必要。我在撰写专著《数字经济学原理》时,曾在第一章中专门提到,数字经济学就是要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学理论,也就是针对数字化的经济提出的整个理论体系,而不是其他范围的经济论题。

数字化的经济具备传统的经济不具备的特质,包括信息的价值、网络的重构以及其他相关特质,这是我们理解智能经济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智能经济中必须要实现的就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

IBM在2019年发布了《认知型企业白皮书》,其中的核心观点就是企业由外部变革而向内推动的数字化转型是第一步,由内部变革而向外发生的数字化重塑是第二步,数字化重塑是过程,目标就是成为认知型企业。我们可以认为数字化是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要义。

智能化,就是通过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来实现生产和服务的大规模商业化。以谷歌的搜索服务为例,它的最大的成功是以搜索技术推动了数字世界的第一种大规模智能化服务,所有的用户通过简单的搜索页面可以抵达整个网络的任何的角落。

在过去二十年中,搜索服务既是最大的信息服务,也是覆盖面最大的用户服务,智能化使得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不断地扩张,推动了整个互联网的价值提升。另外一种智能化服务是推荐服务,这类服务的代表是亚马逊,它提供的推荐引擎使得电子商务的服务成为了零售业最大的变革,尤其是将零售和物流的智能化结合起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服务典范。

同样IBM的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的《认知中国》报告,在其中指出7大技术可以列入认知技术范围: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预测分析以及推荐引擎。从广义来说,认知计算和人工智能泛指下一代信息系统,相比于传统的IT系统,下一代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持续的积累知识和学习、理解自然语言和推理以及与人类更自然的交互,建立理解、推理、学习和交互的能力。

换言之,从商业视角来看,智能化的核心就是为企业转型认知型企业提供技术基础,而未来的智能经济发展中有竞争力的企业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网络化,就是按照互联网的网络效应所构建的服务,最重要的代表就是社交网络,以Facebook和腾讯作为代表。我们之前讨论过网络效应,从1994年互联网商业化以来,网络效应创造了70%左右的科技公司的价值。

这个概念之前我们也讨论过,它是由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在《网络产业经济学》中刚提出的,他认为信息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因为人们生产和使用它们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收集和交流信息。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只有一名用户的网络是毫无价值的。如果网络中只有少数用户,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数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每名用户承担的成本将持续下降,同时信息和经验交流的范围得到扩大,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此时,网络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情况,即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在经济学中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或称网络效应。

事实上,网络效应是最重要的智能经济的基本机制,这里也涉及梅特卡夫定律,即一个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社交网络的估值往往较高,也就是实现了网络效应的商业价值的结果。

理解了智能经济之后,我们再来看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事实上就代表了以上三种效应的结合,如果说互联网构建了最基础的数字化的网络,那么智能化依赖的就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算法类技术,也就是算法智能;区块链则代表了网络化的技术基础,也就是网络协同。

当然,由于区块链技术尚处于早期,目前的网络协同效应还是由互联网来构建的,我们在这里只从学术角度探讨区块链所构建的网络效应的价值,以及对整个未来智能经济的贡献。

换言之,我们讨论的是理想的未来数十年新的数字技术所构成智能经济的新范式,阿里巴巴的曾鸣教授曾经提到过“智能商业”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来讨论的,我们在这里拓展为“智能经济”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来讨论的。

所谓网络协同,在互联网时代指的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多节点之间的互动,而在区块链时代指的两个方面:

第一指的是网络内部通过共识机制进行大规模的内部机制的协调,以“拜占庭将军”问题为模板解决网络的高效决策和信息安全的平衡问题。

第二,指的是不同网络之间的跨网络协同,也就是通过所谓跨链技术解决去中心化的网络之间的通信问题,在不同的商业网络中构建价值。未来的智能经济中,形成的网络就是不同的区块链经济体内部的商业生态,以及不同区块链经济体之间的商业生态的深度互动的智能经济。

所谓算法智能,指的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推动的智能化技术。在传统互联网经济中提到的是数据智能,比如说谷歌基于数据智能,推出了精准营销的广告方式,实现了广告价格的实时在线,通过拍卖市场来决定价格。而不是事先由刊登广告的媒体来决定它的价格。另外的典型案例如国内的滴滴、头条等通过智能算法所形成的共享出行服务与推荐信息流服务,都是基于数据智能提高的基础服务。

在未来,通过算法智能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数据相关的服务,而是所有涉及到智能经济的服务。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服务以及产业智能化升级服务。前者包括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终端等领域,后者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金融、智能家居等领域。换言之,算法智能是将算法化应用到所有的可以成为智能化经济的领域而不仅限于信息服务相关的领域,甚至包括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如智慧城市和数字化国家等领域。

因此,算法智能是在数据智能基础上更高维度的智能,也是智能经济的基础范式之一。要实现算法智能,就要实现人工智能技术更大规模的使用以及更基础的算法研发,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经济深度绑定,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生态的升级。

简而言之,我们在讨论智能经济就是在讨论下一代人工智能以及下一代网络技术下的经济生态,未来的智能经济的基础范式就是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基本上需要解决的就是三个问题:

  • 如何实现企业的网络化,这里的网络是区块链的可信网络,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建立信用体系是未来智能经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知道如何在数字化网络中实现更低成本和高价值的经济生态。当然还是要强调,目前的网络技术还是由互联网构成的,包括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未来区块链技术大概率会融入现有的网络之中,成为可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形成一种演化发展的趋势。
  • 如何实现最大化的智能决策,也就是通过算法来替代一些可以模式化和算法化的决策环节,尽可能降低人工决策的失误以及费用,使得整个网络都可以在智能化算法的运行下提升效率。这就是我们之前讨论的认知型企业的概念,人工智能和认知计算相关的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从而推动实现全新形式的客户互动、战略创新和价值网络。智能化不仅是数字化发展的目标和趋势,也是智能经济发展的核心逻辑。
  • 如何实现网络的价值化和共识,在构建了数字化生态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商业化的模型以及整个经济生态的共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型到了智能经济时代未必合适,需要构建新的商业模型来解决企业遇到的新问题。互联网时代我们建立了消除信息壁垒、加速信息流动和建立更加方便的信息互动的共识,到了智能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新共识。这些共识包括不限于:通过智能合约推动技术化的契约、通过人工智能提升业务效率、通过区块链网络建立更加可信的业务流程等等。

以上就是我们对智能经济的基本概念,以及智能经济所涉及的两种技术范式和基本作用的讨论。无论是网络效应还是算法智能都不是新鲜的词汇,但是涉及到智能经济的本质问题,尤其是区块链技术代替互联网技术成为网络的新基础设施,这个变化是非常之大的。虽然我们之前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但在这一讲之中我们通过总结下智能经济下的区块链与传统互联网的差异来理解智能经济的概念和发展,并基于这个差异去讨论未来可能发挥的价值领域。

刘志毅:智能经济企业的转型范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