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01.Model Y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

特斯拉發佈“一體鑄造”專利

特斯拉新專利提出“一體鑄造”技術。2019年7月,特斯拉發佈新專利“汽車車架的多向車身一體成型鑄造機和相關鑄造方法”,提出了一種車架一體鑄造技術和相關的鑄造機器設計。該技術將通過多向壓鑄機,包括一個具有車輛覆蓋件的模具,以及幾個可以相對於覆蓋件模具平移的凸壓模具實現。此類凸壓模具會分別移動至鑄造機中央的鑄造區,負責不同部件的鑄造,在一臺機器上完成絕大部分車架的鑄造工作。”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一體鑄造”有望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鑄造工藝適合複雜形狀、型腔薄壁零件的製造,優勢在於有利零部件的集成化設計和製造。“一體鑄造”技術將進一步強化這一優勢,將車架上的多個零件集成為一個整體,通過一次鑄造完成成型,大幅簡化供應鏈配套,有望為生產效率帶來較大提升。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一體鑄造”有望應用於Model Y

Model Y有望應用“一體鑄造”工藝。據媒體electrek.co報道,特斯拉正準備對Model Y車型生產製造進行幾項重大改進,其中包括引入一臺大型壓鑄機進行“一體鑄造”,可將Model Y車型的大部分框架組集成為一個大件。2019年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的Model Y車型白車身將轉向鋁鑄件設計。“當我們引入大型鑄造機之後,就可將70個部件變成1個,機器人無需將這麼多部件組裝在一起,從而大大減少成本。”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一體鑄造”技術有望助力Model Y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白車身在焊裝過程中的特點是具有明顯的先後順序,若能以整件方式生產車架,不僅將提升汽車主機廠的自動化率,還將有效減少建造時間、運營成本、製造成本、工廠佔地面積、加工成本和設備數量。Model Y若應用“一體鑄造”技術,有望在Model 3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保證更快的爬坡速度和更高的裝配產能。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02“一體鑄造”的“變”

“變”的驅動力來自於新能源底盤集成設計

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與傳統車差別巨大。新能源汽車三電組成的動力總成系統與傳統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無論在形狀還是佈置設計上都有巨大差別,電機、電池體積巨大,且無法像發動機一樣佈置在發動機艙,只能佈置在底盤上。因此,傳統汽車的設計以承載式車身為主,白車身是裝配的基礎,也是承載車身重量、吸收外部衝擊的主要系統,底盤結構相對簡單;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則以底盤為主,三電系統、懸架和承重吸能結構都需要集成到底盤上。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新能源汽車底盤已經從傳統車衍生進化到全新平臺設計。以往的新能源汽車底盤多在燃油車底盤基礎上改造,沿用傳統燃油車的承載式車身,因此車身的中通道、後排隆起等問題無法避免,且電池形狀、體積、安裝位置也都受到限制。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逐步攀升,主機廠開始推出更適合新能源汽車的平面式底盤設計。與傳統底盤相比,平面式底盤與車身保持相對獨立、承載面積大、無中通道結構,更適合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系統佈置。大眾MEB平臺即為典型的平面式底盤設計,其輪轂電機和電池均集成到底盤,平板型電池包位於前後橋中間,實現了載荷的均勻分佈,且高度、佔用空間均大幅降低。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一體鑄造”對零部件系統的影響

集成化設計進一步提升,“三合一”變“四合一”。早期的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佈置相對分散,且有各自的PACK箱體和殼體;當前大部分車型上已經開始採用“三合一”設計,即將電控、電機和減速器集成在同一個殼體內,減小動力總成系統體積。未來如果採用“一體鑄造”,我們預計底盤上最大的電池系統有可能也會被整合到同一個殼體,即“三合一”升級為“四合一”,單獨的減速器殼體、“三合一”殼體和電池殼體都被融合於底盤系統。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用鋁量增多,但鑄造零件數量大幅減少。

鋁鑄造尤其是高壓鑄造在生產複雜形狀、型腔零件上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在未來“一體鑄造”應用之後,有望替代部分鋼製或其他材質的結構件,加上動力電池重量大導致汽車車身輕量化成為普遍訴求,使得用鋁量進一步提升;此外,由於“一體鑄造”將多個鑄造件設計集成了為一個車架,因此車身上的鋁鑄造件數量將大幅減少。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03“一體鑄造”的“不變”

懸架系統結構沒有變

特斯拉底盤大致分為前懸架總成、中央底盤、後懸架總成。特斯拉底盤及車身兼具安全性、行駛穩定性以及降低電耗的輕量化特徵。特斯拉底盤大致分為3個部位:前懸架總成、中央底盤、後懸架總成。特拉斯中央底盤主要配套地板下電池和電池控制系統,決定其基本行駛性能的主要結構是懸架、制動器和轉向器。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懸架系統工況嚴苛,部件強度要求高。典型的懸架系統結構主要包括彈性元件(彈簧等)、減震器和導向機構(連桿等),主要功能是緩衝路面通過輪胎傳遞到車身的力,並保證汽車的行駛姿態。特斯拉懸架系統包括前後懸架總成(副車架系統),特斯拉前懸架單元為雙橫臂懸架,能夠較好承受來自車輪的縱向力和側向力,從而增加行車穩定性和安全性;後懸架單元為多連桿懸架,對車輪的運動控制自由度大。懸架系統工作環境複雜,受力工況嚴苛,且與汽車行駛安全息息相關,因此對部件的要求較高。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鑄造零件無法替代懸架關鍵零件

底盤懸架上有大量非鋁鑄造部件。目前汽車底盤多為多種材料零部件混合的設計,懸架系統上的副車架較常見的製造工藝有高強鋼衝壓、鋼管液壓成型和鋁低壓鑄造等,控制臂和拉桿較常見的製造工藝有鋼衝壓、鍛鋁等。鋁鍛件為高溫下將鋁棒鍛壓成型,受到鍛壓衝擊後的鋁件微觀晶粒被細化,機械性能大大增強;鋼衝壓和液壓成型件由於鋼材料本身以及部分製造工藝的原因,機械性強於鋁件。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懸架系統上其他材料和工藝零件仍將與鑄造件共同存在,不受“一體鑄造”工藝影響。

懸架是底盤上的重要受力零件,工況較車身零件更為苛刻;鋁鑄造件因為材料本身,以及成型較快速,微觀結構有一定缺陷的原因,不能完全滿足所有底盤部件的機械性能要求。高強鋼衝壓件和液壓成型件(抗拉強度1500MPa以上)、鍛鋁件(抗拉強度300MPa左右)等零部件的機械性能顯著強於鋁鑄件(250MPa左右)。因此從滿足底盤性能的出發點來看,主機廠不太可能用“一體鑄造”生產懸架系統,懸架系統上的鋼製部件以及鍛造部件不會被鋁鑄件替代。

特斯拉有望應用“一體鑄造”技術,車身零件將從70個減少到1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