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攀枝花也有“华山”!只是此“山”非彼山

知道西岳华山,是因为小时候在攀枝花经常观看的坝坝电影——《智取华山》。

这个革命电影曾是我特别喜欢的电影之一,以至于如今还记得电影中那一句台词“自古华山一条道”。也因为这个电影,才见识了险峻的华山。

后来,“华山”这个词在我脑海中得以加强是源于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这部经典武侠剧承包了我好几个寒暑假。那时同学间一谈起“华山论剑”,难免一番模仿的武打争斗,尽显一番英雄气概。

攀枝花也有“华山”!只是此“山”非彼山

意想不到的是,直到高中了,我才知道原来攀枝花也有一个华山,尽管那之前曾多次去过与他“一墙之隔”的渡口商场,却都止步于那儿就打道回府了。也是到工作以后,我才因为同学小聚,第一次去到华山。

后来,包括如今,朋友们都时不时要去华山聚聚,却从没想过攀枝花这个“华山”,为什么取了这么个地名。

尽管攀枝花的山的确很多,但攀枝花的“华山”却与任何一座山都无关,仅是一处地名(泛指攀枝花东区政府到五十四之间这段区域),反倒是因为他,成全了附近“东华山”之名(原来此山没名字,后来爬的人多了,名气大了,就取了如今这个名)。

这个疑问一直围绕心间,耿耿于怀,特别是当昨天看到有网友在文章评论区留言时,说到这事,就更激发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埋头研究起来,这才发现,这个地名来得如此有意思!

攀枝花也有“华山”!只是此“山”非彼山

华山地名的来源,和攀枝花三线建设时期一个外来施工单位有关。

这家企业,就是当年援建攀枝花的“建筑工程部华北工程管理局第三工程公司(简称华北三公司)”。

1965年1月,建筑工程部华北工程管理局第三工程公司成建制调迁攀枝花。

华北三公司是建工系统成建制完整进入攀枝花的第一个施工单位。而且他们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人员、设备的调迁。运动之迅速,曾受到建工部通报表扬。

到达攀枝花后,在生产生活设施一无所有情况下,该公司自己开路、找水源、架电线、采砂石、烧砖瓦、投入施工建设。

攀枝花也有“华山”!只是此“山”非彼山

这支能打硬仗的“部队”,虽在攀枝花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却战功累累:

市一砖厂十八门轮窑工程,1965年3月8日开工,5月29日全部竣工投产。

市二砖厂四十二门轮窑系统全部竣工仅用了98个工作日。

金江水泥厂(年产3.2万吨)土建工程仅用了82工作日就交付安装。

木材加工厂的细木车间,有效工期12天,是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示范项目。

还按指挥部要求,参与了许多攀枝花早期建设工程项目,获得无数好评。

1966年1月,建工部决定,三局三公司划归建工部第四工程局领导,同年3月,成建制转移贵州遵义市。

攀枝花也有“华山”!只是此“山”非彼山

在攀枝花期间,华北三公司机关驻地在紧邻当时攀枝花的中心地带——大渡口的附近,到华北三公司附近去的人,都习惯简称那里为“华三”。

由于该单位在那里时间不长,就全部调离了,而后期进入攀枝花的人自然不知道这个缘由,大家口口相传逐步演变成如今同音不同义的“华山”,于是有了这个地名。

后来,遵从历史,渡口市人民政府在曾经所立“华山地名碑”背面文曰“原华北三公司驻地,后演变为华山。”,这就正式确定了该地名的来源。

攀枝花也有“华山”!只是此“山”非彼山

喜欢这样研究历史,也喜欢研究这样近在身边的历史,仿佛拉长了自己人生的长度。

那一幅幅生动的建设场面演绎着一段不朽的传奇,那一个个浮现眼前的鲜活人物,总能折射出你内心的影子,拼命和天地相斗和命运相争的另一个自己。

这过程如同在模拟类或策略类游戏中构建一个自己的天地,总是激动于曾经一片“空白上”建立起来的新世界一样,令人着迷,回味无穷!

这就是有关攀枝花华山的地名小故事。

当年建设者的故事已经结束,如今后继者的故事还在进行,你又会带来怎样的精彩呢!

攀枝花也有“华山”!只是此“山”非彼山

在此,也特别向外来援建攀枝花的单位和同志们致敬!

虽然许多人当年离开,就再也没能回来看看自己曾经精心雕琢的作品,但他们用青春热血谱写的事迹,永远镌刻在攀枝花这块土地上。

攀枝花人不会忘记!

攀枝花永远欢迎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