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3年过去,李安再度回归。

这部新片上映之前,椒叔就抱足了十分期待。

可惜一览正片后,却感到些许失望。

《双子杀手》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李安的作品要分成两个阶段。

早期的“父亲三部曲”是他关于中外理念冲突的探讨。

同时也是其最具人文气息的现实题材作品。

《饮食男女》里的父女情是属于中国人的记忆。

后期的李安则变得更加诗意化。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流连于《卧虎藏龙》中的江湖儿女,寄情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青春童话。

当然也不乏《色戒》这样,家国情怀、男欢女爱相结合的风格作品。

李安的新、奇、真,吸引了无数视他为电影大师的观众。

可惜的是,这些关键词并没有在《双子杀手》中体现。

这是一部异常套路化且平平无奇的作品,像是好莱坞流水线上的众多电影之一。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故事讲述了国情局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 饰)在执行一次任务后萌生退役的念头。

之后,他被官方指派的克隆人追杀,期间过程曲折离奇。

最终,亨利引导克隆人觉醒并联手打败了计划主谋,二人生活重归平静。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剧情内容基本已经被几句话概括出来,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亮点。

一切反转都是照着同类型的犯罪电影展开,不会有出人意料的转折。

电影的口碑崩盘始于国外首映典礼之后,烂番茄新鲜度25%,IMDb上只有惨淡的5.7分。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当时国外论坛都在感慨说李安辉煌不再。

本以为是国内外的视角冲突,并不会影响国内观众对电影的不同看法。

现在看来,国内外观众这次对李安的评价是一致的。

《双子杀手》目前豆瓣评分7.1,并不算高。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多数人在李安的粉丝滤镜下,只给了及格分,没有去过度吹捧和贬低。

但都表达了自己的失望,这次的李安看不见之前电影的风格。

对于重点宣传的4K、120帧的超清画面,椒叔为此特地去选了一家支持的影院。

高帧数的画面令观众看到了更多细节,可电影的核心还是故事本身。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李安自《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开始了在技术上寻求突破的想法。

这也是4K、120帧的概念头一次在大银幕上呈现。

正如1927年《爵士歌王》让电影从有声到无声;

1935年的《名利场》从黑白到彩色。

还有近些年的詹姆斯·卡梅隆凭借《阿凡达》让3D电影成为主流。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李安追求的120帧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观众接受程度,而是在于影院设备的更新。

国内有超过上万家的影院,但能够支持这个高规格播放的银幕数量只有几百块。

比起3D电影的低门槛,120帧的电影想让多数观众看到,异常困难。

接受程度与普及度息息相关,以前我们的手机屏幕不到如今主流的一半,可当大屏幕普及后,一只手握不住手机的情况却被大家慢慢接受了。

没有接触渠道,何谈技术革新呢。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再回到电影本身,电影之初是用每秒24帧的静态图片组成了一个个动态镜头。

这种拍摄模式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沿传至今,偶尔出现60帧电影凤毛麟角,并没有掀起技术革命。

那么高帧数是否能够让电影产生质的变化呢?

答案是否定的。

帧数越高,画面就愈发流畅。

每秒的静态画面增加之后,动态中的细节也能看到更多。

但这都属于锦上添花,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不可替代的女主美貌

椒叔个人反而更喜欢正常规格播放的电影,因为现实中人眼捕捉到的画面并没有那么流畅。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

亦真亦幻的镜头令人身临其境,过于顺滑的电影反而少了真实感。

而且低帧数同样能玩出新意。

王家卫就比较喜欢用抽帧让画面顿挫迟滞,人物与客体环境产生了割裂,有种别样的美感。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重庆森林》、《堕落天使》里都有相应的展现。

迷幻摇摆的镜头让人昏昏欲睡,直接将你拉进了他所讲述的梦境故事里。

艺术在技术之前,李安的《双子杀手》显然颠倒了位置。

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更是用全CG特效制作。

他的片酬比威尔·史密斯本人还高。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可剧情平平却用大篇幅大成本去营造动作场景,比起热血的商业片又少了更直白的主线。

比起闷骚的文艺片又多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枪林弹雨,让电影变得不伦不类。

李安在采访时曾表示:

这部电影造价昂贵,为了方便投资方收回成本,便加入了许多商业元素。

可惜妥协没能让票房大爆,反而连带着口碑也一并下滑。

李安对于电影的热爱是骨子里的。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从纽约大学硕士毕业之后6年没有工作,妻子不离不弃。

最终靠着写出的剧本找到投资,拍出了处女作《推手》。

这一年他36岁。

和普通人一样,李安也是经历过挫折磨难的老人。

他自己更坦言道:

除了煮饭,自己唯一拿手的就是拍电影了。

李安本可以继续拍摄熟悉的题材,享受着观众的追捧。

可他却走了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以65岁的年纪想推动电影的新技术。

从奥斯卡金奖到票房毒药,「李安」的神话结束了?

“我知道我会遍体鳞伤,但我必须继续努力。”

李安从来都把自己当作一个失败者,这种谦卑的心态鼓舞着他前进。

温和亲切的外表下有着坚强的心,所以他才能走出自己的电影之路。

《双子杀手》不会是结束,虽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可椒叔坚信李安会带来改变。

他的勇气值得敬畏,我期待着李安的下一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