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廣西概述 我國重要的對外交流之地

總括: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位於中國華南地區,廣西界於北緯20°54′-26°24′,東經104°28′-112°04′之間,東界廣東,南臨北部灣並與海南隔海相望,西與雲南毗鄰,東北接湖南,西北靠貴州,西南與越南接壤,廣西陸地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海域面
積約4萬平方千米。

經濟:

綜述

2018年,廣西實現生產總值(GDP)20352.51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4%。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4.8%、39.7%和45.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3.1%、25.4%和61.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489元,比上年增長5.8%。 [22]

2018年,廣西財政收入2790.3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1.48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122.03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6.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10.89億元,民生重點領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80.5%。全年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1.3%,營業利潤增長6.0%。 [22]

2018年,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0.8%,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8.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0%,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9.9%。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8%,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26.5%。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2%,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49.0%。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比上年下降2.1%,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8.2%。

[22]

2018年,廣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5元。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8017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3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5元。全區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375元。 [22]

2018年,廣西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35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159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617元。恩格爾係數為30.4%,比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0.7%,農村為30.1%。 [22]

交通:廣西臨海,且與越南相接,境內海航、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處於全國中等水平。

2018年,廣西全區公路總里程12.54萬公里,比上年末新增0.2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563公里,比上年末新增304公里。年末鐵路營業總里程5202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1771公里。

2017年,廣西貨物運輸總量19.07億噸。貨物運輸週轉量4983.78億噸公里。全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79億噸,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31億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395.66萬標準箱。

全年全區旅客運輸總量5.07億人次。旅客運輸週轉量816.65億人公里,年末全區民用汽車保有量590.40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533.62萬輛。轎車保有量300.64萬輛,其中私人轎車285.82萬輛。 [2

文化:飲食

廣西日常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但境內南北亦有些許變化,

廣西概述 我國重要的對外交流之地

廣西南北分界示意圖

在桂東南的玉林、梧州、賀州、南寧、北海、欽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區有吃辣習慣。據旅行家徐霞客所記載,廣西境內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其早期的飲食已有種食稻穀和蔬菜、醃菜、飲茶、行酒禮等習慣。其中以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欽州豬腳粉、桂林兩江松花糖、防城牛腩粉、梧州龜苓膏、巴馬香豬、賓陽白切狗、賓陽酸粉、玉林牛巴、玉林雲吞、玉林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濾粉等為代表。

民俗

賓陽炮龍節,主要有百龍舞賓州炮龍之夜文藝晚會和煙花燃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炮龍展示、百家宴以及書畫、攝影展等活動。 [38]

“三月三”歌圩,原名“三月三”歌節,自1985年起先後舉辦了18屆,2003年後更名為“歌圩”,推出山歌擂臺賽、千人竹槓陣等富有壯鄉特色的活動項目。 [38]

布洛陀民俗文化旅遊節,主要活動有開幕式、布洛陀之夜晚會、布洛陀民間祭祀大典、壯民族山歌歌王大賽、國際雄獅大賽、壯民族歌圩體育運動會、布洛陀文化研究成果發佈會、商貿活動等。

[38]

環江毛南族分龍節,活動內容主要有敬祭儀式、民族體育競技表演、山歌對唱、民族特產及工藝品展銷、民族文藝晚會、千人儺面狂歡篝晚會等。 [38]

龍勝紅瑤曬衣節,紅瑤(瑤族的一個支系,以崇尚紅色為美,婦女所穿衣服多為紅色而得名)文化講古、勞動場景展示、紅瑤習俗展示、民族歌舞表演、千人送新娘表演等活動。 [38]

瑤族盤王節,主要活動有瑤族歌舞專題晚會、開幕式及大型文藝表演、三省十三縣節目展演、瑤族服飾大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奇石、盆景展和書畫、攝影展等。 [38]

語言

世居廣西的12個民族除回族轉用漢語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

廣西概述 我國重要的對外交流之地

廣西漢語方言圖

並都在使用,分別是漢語、壯語、瑤語、苗語、侗語、仫佬語、毛南語、京語、彝語、水語、仡佬語。其中,漢語、壯語、瑤語、苗語、彝語還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語。漢語有粵語、西南官話、平話、客家話、湘語、閩語等6種方言,其中西南官話在桂西北地區廣泛使用。壯語分南部和北部兩大方言區。瑤語是瑤族使用的勉語、布努語、拉珈語三種語言的統稱。布努語內部有布努、巴唔、炯奈、唔奈、優諾等5個方言;拉珈語內部沒有方言土語的分化。苗語內部分黔東、湘西和川黔滇等3個方言。侗語、仫佬語、毛南語、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京語、仡佬語語屬尚未定論。 [39]

吉祥物

2018年4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發佈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徽標和吉祥物,總體設計以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發展為理念,徽標名為“錦繡輝煌,揚帆啟航”,吉祥物名為“歡歡”和“喜喜”。 [40]

戲曲

漢族:桂劇、桂南採茶戲 [41]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廣西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一帶部分官話地區,波及湖南南部地區。桂南採茶戲是主要流傳在廣西玉林、欽州、賀州、貴港等地的漢族地方戲,有近500年曆史。 [41]

少數民族戲劇和地方戲種:壯劇、壯歡、彩調劇、邕劇、苗劇、毛南劇、壯族提線木偶戲、壯族師公戲。 [41]

據統計,廣西18個民族小劇種已瀕危14個、消亡2個。桂南採茶戲、壯族師公戲等歷史積累深厚,與當地百姓生產生活、精神信仰息息相關的民族劇種得到了較好的傳承。但大部分民族劇種,則在缺乏關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日漸式微,甚至消失。 [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