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保護了大熊貓這麼多年,為什麼大熊貓還這麼少?都怪它們自己作!

1988年,頭圓而大,行動緩慢,性情溫順,自衛能力較弱的大熊貓成為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自此走上了人身的巔峰,成為了國寶,我國的國寶動物非常多,大熊貓卻成為最受人喜歡的動物,而由於其的進化程度,學術價值更是無法估量,不過很多人也覺得很惋惜,那就是大熊貓的數量太少了,保護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大熊貓的數量還這麼少呢?

保護了大熊貓這麼多年,為什麼大熊貓還這麼少?都怪它們自己作!

其實這都要怪大熊貓自己作了,大熊貓的生育能力,其實真的非常低,很多隻知道低就能一字帶過,但其實對這個低到底有多低根本沒有一個概念,從1936年到2018年,在國內外飼養的300多隻大熊貓中,只有12只大熊貓有配種能力,佔整個雄性大熊貓的比例不到10%,而這還只是大熊貓生育難題的第一步。

保護了大熊貓這麼多年,為什麼大熊貓還這麼少?都怪它們自己作!

大熊貓生育的難題在雌性和雄性個體身上,都有著非常多的原因,雌性大熊貓分為兩類,一類是對發情期大熊貓完全無感的雌性大熊貓,一種是有感覺,但是爬跨姿勢不對,從而無法進行交配過程,最後雙方惱羞成怒,從而打鬥起來,進行劇烈撕咬,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野生大熊貓還是人工飼養的大熊貓,這種情況都比較常見,很多雄性大熊貓因此留下心理陰影,拒絕交配,甚至拒絕接近雌性大熊貓。

保護了大熊貓這麼多年,為什麼大熊貓還這麼少?都怪它們自己作!

雄性熊貓的繁殖年限僅僅只有12年,在這期間,飼養員自然是希望大熊貓的交配次數越多越好,但是大熊貓對這件事卻並沒有那麼上心,要麼就是完全不像配種,要麼就是指爬跨一次,也不管成功不成功,反正就只爬跨一次,因此雌性大熊貓受孕的幾率也十分的小。專家們曾試圖讓有爬跨慾望的大熊貓觀摩其他的大熊貓的交配過程,但有的大熊貓就算看上幾年也完全不會交配,甚至還會被惱羞成怒雌性大熊貓撕咬。

保護了大熊貓這麼多年,為什麼大熊貓還這麼少?都怪它們自己作!

據統計,雌性大熊貓有80%不能正常排出成熟卵子,雄性大熊貓很多都不能正常排出精蟲,因此飼養員有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大熊貓能不能懷上,真的是全憑天意,其實拋開生理原因,大熊貓和人其實也挺像的,現在也有很多年輕人不想戀愛,一見到異性就害羞,不敢接觸,很多家長都急著催婚,可很多年輕人還是單身,這麼一想,大熊貓數量這麼少也情有可原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