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體檢時關於癌症“腫瘤標誌物”的9個真相,為你揭開!

體檢時關於癌症“腫瘤標誌物”的9個真相,為你揭開!

1.癌症在早期檢查出來是完全能治癒的嗎?

不是。早期癌症有治癒的可能,但早期癌症在手術等有效治療後仍有一定的複發率。

癌症不同於其他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只要把病毒、細菌等清除了,就可以說治癒了。

癌症有其特殊性,它的發病並不是由某種特定病原體感染引起,而是自身細胞癌變所導致。

到目前為止,由於我們對癌症的形成、轉移機制仍不十分清楚,所以也沒找到有效的手段從細胞層面上完全清除癌症。

不過,幾乎所有癌症在早期診斷出來,都有著很高的治癒率。以胃癌為例,早期胃癌可達到90%,但進入中晚期後,比例會大幅下降,只有30%左右。

2.有沒有“夫妻癌”的說法?

某些癌症確實有人群聚集傾向,但“夫妻癌”或是“兄弟癌”的說法並不準確。

癌症不具有傳染性,只不過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由於夫妻兩人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類似,有可能會增加患上同一種癌症的幾率。

比如,夫妻中一方有經常吸菸的習慣,另一個人肯定也會受到影響,時間久了,會增加夫妻雙方患上肺癌的幾率;

如果夫妻二人都喜歡吃口味較重的食物,兩人罹患腸癌的風險也都會有所上升;

雖然肝癌不具有傳染性,但乙肝屬於一種傳染病,而部分乙肝患者可以發展成肝癌,所以如果夫妻中一方有乙肝,另一方也有可能被傳染上乙肝,增加夫妻雙方患肝癌的風險。

3.X線、CT、PET/CT等醫學檢查輻射會致癌嗎?

不會。日常生活中,儘管看不見摸不著,但每個人都在隨時隨地與輻射進行安全的“親密接觸”。

而在做X線、CT、PET/CT等醫學檢查時,輻射被嚴格控制在絕對安全和儘可能少的範圍內,基本和坐一次飛機的輻射差不多。

體檢時關於癌症“腫瘤標誌物”的9個真相,為你揭開!

以PET/CT為例,患者受到的輻射主要源於注射的放射性造影劑,其輻射劑量為5~10毫西弗,遠遠低於會對人造成損傷的劑量。

此外,人體會自我修復,微量輻射的影響很快就會完全消除。

4.攝入碘過多是甲狀腺癌的罪魁禍首嗎?

不是。甲狀腺癌與遺傳、頭頸部輻射、自身免疫性因素等都有關係。

目前,並無確切證據證明碘攝入過多會導致甲狀腺癌,且常規飲食中攝入的碘含量不足以導致碘攝入異常增多。

當前數據顯示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更可能是因為篩查手段更精準了。

5.腫瘤標誌物升高就是得了癌症嗎?

不是。某些良性疾病可導致腫瘤標誌物的升高;而部分特異性不強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腸癌等,即便已經患病,腫瘤標誌物也無異常。

臨床上,腫瘤標誌物只是腫瘤的輔助診斷指標之一,其檢測意義在於觀察動態變化,可用於評估癌症的治療效果。

6.手術、化療太痛苦,能不能直接用靶向藥物治療?

不能。靶向藥物是針對具體靶點(腫瘤細胞上某個促進細胞生長的蛋白質等)研製出的藥物,如果沒有相應靶向突變,直接使用靶向藥物極有可能沒效果。

7.怎樣判斷是否耐藥?何時要換治療方案?

腫瘤治療耐藥,即目前使用的治療藥物已不能繼續控制腫瘤進展。

其主要表現為出現新的症狀或體徵(比如淺表淋巴結進行性增大等),或進行CT、MRI(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時發現腫瘤進展。

何時更換治療方案一般要根據腫瘤進展速度及自身能否耐受其他方案綜合判斷,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身體狀況較差的肺癌患者在靶向治療中出現病情緩慢進展時,還可選擇繼續原靶向藥物治療。

8.明明治療效果挺好,怎麼出現淋巴結轉移了?

個人感覺與腫瘤的實際控制效果有時存在差異。

比如,通過局部手段進行治療時,雖然局部腫瘤獲得控制,其餘部位腫瘤卻可能未得到有效治療而出現進展。

一旦發生新的淋巴結轉移,基本可以確認為治療效果不佳。

9.懷孕會導致乳腺癌的復發和轉移嗎?

目前無確切證據證明懷孕可導致乳腺癌的復發及轉移。

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在綜合治療完成後生育,不僅不會導致腫瘤復發轉移,還能改善生存質量。

體檢時關於癌症“腫瘤標誌物”的9個真相,為你揭開!

不過,乳癌患者可生育,不代表生育沒有禁忌。為保障患者自身與胎兒的安全,最好在月經規律、各項身體機能良好的基礎上,和主診醫生充分溝通,選擇最佳的受孕時間。

腫瘤標誌物解讀,讓你一次看個夠!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如果能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大部分的腫瘤是可以治癒的。而早發現是解決癌症防與治的關鍵中的關鍵。

腫瘤標誌物在1978年就被發現了,它是指在血液、體液及組織中可檢測到的與腫瘤相關的物質,達到一定水平時,可反映某些腫瘤的存在。

現在腫瘤標誌物檢測,是早期發現無症狀微灶腫瘤的重要途徑。

常見的腫瘤標誌物有哪些,

具有什麼檢測意義呢?

體檢時關於癌症“腫瘤標誌物”的9個真相,為你揭開!

腫瘤標誌物組合篩查

沒有哪一種腫瘤標誌物的準確率能達到100%準確,一種腫瘤標誌物也可能與多種腫瘤相關,臨床上常採用組合篩查的方式。

  • 腫瘤普查四項:AFP、CEA、Fer、β2-MG
  • 腫瘤三項:
    AFP、CEA、CA199
  • 婦科腫瘤五項:AFP、CEA、CA125、CA153、CA199
  • 卵巢癌二項:CA125、CEA
  • 乳腺癌二項:CA153、CA199
  • 消化道腫瘤六項:AFP CEA CA199 CA242 CA724 CA50
  • 肝膽腫瘤五項:AFP CEA CA199 CA125 CA50
  • 胃癌三項:CEA CA724 CA199
  • 肺癌三項:CEA NSE CYFRA211
  • 前列腺癌三項:PSA FPSA PAP
  • 前列腺癌兩項:PSA FPSA

1、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可謂是最廣譜的指標,它的升高可見於結/直腸癌、胃癌、肺癌、胰腺癌

一些泌尿系腫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及子宮頸癌等,其他惡性腫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

此外,肝硬化、肝炎、肺氣腫、腸道憩室、直腸息肉、結腸炎等良性病也會導致CEA升高,胸腔積液、腹水、消化液、分泌物中的CEA常常升高

約33%的吸菸人群的CEA會升高,需要特別注意。

2、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個古老但優秀的腫瘤標誌物,在原發性肝癌中特異性很高,陽性率達70%。

如果患者有乙肝病史、肝臟有包塊、AFP>400ng/ml且持續1個月,則很可能為肝癌。

除肝癌之外,內胚竇癌、畸胎瘤、睪丸癌、卵巢癌、胃癌伴肝轉移者AFP也會升高。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絕大部分也會出現AFP升高,但不會超過400ng/ml。

3、糖類抗原125(CA125)

糖類抗原125在臨床上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反映卵巢癌,陽性率達61.4%。

同時CA125是判斷卵巢癌療效和復發的良好指標,治療有效時CA125下降,復發則CA125升高先於症狀。

CA125於其他惡性腫瘤如宮頸癌、宮體癌、子宮內膜癌等也有一定的陽性率。

4、糖類抗原19-9(CA19-9)

糖類抗原19-9是消化系統腫瘤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在胰腺癌、膽囊癌、膽管壺腹癌中,CA19-9明顯升高,尤其是胰腺癌,晚期陽性率可達75%。

此外,胃癌、結/直腸癌、肝癌中CA19-9陽性率大約為50%、60%、65%。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胰腺炎、膽囊炎、膽汁淤積性膽囊炎、肝炎、肝硬化等一些消化道炎症中,也可能會使CA19-9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5、糖類抗原15-3(CA15-3)

CA15-3在乳腺癌診斷方面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乳腺癌初期的敏感性較低,為30%,於乳腺癌晚期敏感性高達80%。

對乳腺癌的療效觀察、預後判斷、復發和轉移的診斷有重要的價值。

6、糖類抗原50(CA50)

糖類抗原50也是一個非常廣譜的腫瘤標誌物,肝、肺、胃、結/直腸、胰腺、膽囊、腎、子宮、卵 巢、乳腺、膀胱、前列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中都有升高。

在肺炎、腎炎、胰腺炎、結腸炎等某些感染性疾病中也會升高。

某些潰瘍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CA50升高的現象。

7、糖類抗原242(CA242)

CA242是與胰腺癌、胃癌、大腸癌相關的糖脂類抗原。血清CA242用於胰腺癌,大腸癌的輔助診斷,有較好的敏感性(80%)和特異性(90%)。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可見升高。

8、胃癌相關抗原(CA72-4)

CA72-4是目前診斷胃癌的最佳腫瘤標誌物之一,對胃癌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其敏感性可達28-80%,若與CA19-9及CEA聯合檢測可以監測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與胃癌的分期有明顯的相關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對伴有轉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陽性率更遠遠高於非轉移者。CA72-4水平在術後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復發病例中,CA72-4濃度首先升高。與其它標誌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優勢是其對良性病變的鑑別診斷有極高的特異性,在眾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檢出率僅0.7%。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陽性率。

9、鐵蛋白(SF)

鐵蛋白升高可見於下列腫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結腸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檢測鐵蛋白對肝臟轉移性腫瘤有診斷價值,76%的肝轉移病人鐵蛋白含量高於400μg/L,當肝癌時,AFP測定值較低的情況下,可用鐵蛋白測定值補充,以提高診斷率。在色素沉著、炎症、肝炎時鐵蛋白也會升高。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細胞壞死,紅細胞生成被阻斷或腫瘤組織中合成增多。

10、前列腺特異抗原(PSA)

PSA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細胞合成並分泌至精漿中的一種糖蛋白,PSA主要存在於前列腺組織中,女性體內不存在,正常男性血清中PSA的含量很低,血清參考值<4μg/L;PSA具有器官特異性,但不具有腫瘤特異性。診斷前列腺癌的陽性率為80%。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可見血清PSA水平不同程度升高。血清PSA測定是前列腺癌術後復發轉移和療效觀察的監測指標。在血液中以兩種形式存在:結合PSA和遊離PSA、F-PSA/T-PSA比值是鑑別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疾病的有效指標。F-PSA/T-PSA>0.25多為良性疾病;F-PSA/T-PSA<0.16高度提示前列腺癌。

11、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前列腺癌血清PAP升高,是前列腺癌診斷、分期、療效觀察及預後的重要指標。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PAP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12、β2微球蛋白(β2-MG)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表達在大多數有核細胞表面。臨床上多用於診斷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其水平與腫瘤細胞數量、生長速率、預後及疾病活動性有關。此外,根據此水平還可用於骨髓瘤患者分期。血清β2-MG可以在腎功能衰竭、炎症及多種疾病中均可增高。故應排除由於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腎小球濾過功能減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

13、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

NSE為烯醇化酶的一種同工酶。NSE是小細胞肺癌(SCLC)的腫瘤標誌物,診斷陽性率為91%。有助於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鑑別診斷。對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和復發監測也有重要價值。神經母細胞瘤,神經內分泌細胞瘤的血清NSE濃度可明顯升高。

14、細胞角蛋白19(Cyfra21-1)

Cyfra21-1是細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是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鱗癌的首選標誌物。與CEA和NSE聯合檢測對肺癌的鑑別診斷,病情監測有重要價值。Cyfra21-1對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也是很好的輔助診斷和治療監測指標。

15、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是從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組織提取的腫瘤相關抗原TA-4,正常人血清含量極微<2.5μg/L。SCCA是鱗癌的腫瘤標誌物,適用於宮頸癌、肺鱗癌、食管癌、頭頸部癌,膀胱癌的輔助診斷,治療觀察和復發監測。

16、核基質蛋白-22(NMP-22)

NMP-22(Nuclear Matrix Protein-22)是細胞核骨架的組成成分。與細胞的DNA複製、RNA合成、基因表達調控、激素結合等密切相關。膀胱癌時大量腫瘤細胞凋亡並將NMP22釋放入尿,尿中NMP22可增高25倍。以10kU/mL為臨界值,對膀胱癌診斷的敏感度為70%,特異度78.5%。對浸潤性膀胱癌診斷的敏感度為100% 。

17、α-L-巖藻糖苷酶(AFU)

AFU是對原發性肝細胞性肝癌檢測的又一敏感、特異的新標誌物。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顯著高於其它各類疾患(包括良、惡性腫瘤)。血清AFU活性動態曲線對判斷肝癌治療效果、估計預後和預報復發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甚至優於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測定在某些轉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宮癌之間有一些重疊,甚至在某些非腫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輕度升高,在使用AFU時應與AFP同時測定,可提高原發性肝癌的診斷率,有較好的互補作用。

如何看待腫瘤標誌物檢測結果?

1、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結果僅用於參考,疾病的診斷還需要結合相關影像學或病理學檢查。

2、腫瘤標誌物檢測呈陽性不一定就是腫瘤,而僅僅是一種提示和信號,許多其他疾病也會引起腫瘤指標的異常。

3、當然,腫瘤標誌物檢測呈陰性也不能100%確定安然無恙,在腫瘤較小,或者腫瘤組織表面被封閉等情況會導致標誌物檢測不明顯。

因此,腫瘤標誌物檢測結果陰性但有腫瘤警告信號者仍需做進一步的防癌檢查。

體檢時關於癌症“腫瘤標誌物”的9個真相,為你揭開!

5種人需定期做腫瘤標誌物篩查

1、40歲以上人群;

2、身體出現了“癌症信號”者;

3、嚴重汙染廠礦企業的從業者;

4、長期接觸致癌物質人群;

5、癌症高發區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