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五祖拳史略

五祖拳史略

五祖拳史略

明户部尚书黄景昉曰:“吾泉郡棍棒手扑妙绝天下。”棍棒之妙,郡先正俞大猷著《剑经》祖述之,戚继光赞为“千古不易之论”。手扑者何?宋传之太祖拳、猴拳诸术也,清之谓五祖拳者也。五祖者何,太祖、罗汉、达尊、行者(猴拳)、白鹤也。

吾泉拳风之盛,史有明载。世所见棍棒手扑,固匪唯五祖,然五祖实寖然为大宗者。昔城乡以技著者,以五祖派为多。清嘉庆十五年蔡永蒹著《西山杂志》记:“嘉靖间倭乱,沿海村里大兴练场”,泉州少林寺“僧人传授技击于泉南”。万历武庠生蔡延赓从僧志明学,南邑冯安复从蔡延赓学,传门人黄眉、白眉、冯道德,再传五梅、苗显、至善、了凡、了因。了凡传一片寺性空,有徒蔡牵,劫掠海上,名最著。性空教徒百人,“皆高技绝伦,散居沿海授馆村里”。了因亡匿永春,“故有达尊、太祖、猴拳之说焉”。是五祖见其三矣。罗汉昔称拳法之准则,万法宗之。泉南有“佛国”之称,人多好习。逮及方七娘入永春,传白鹤拳,乃五拳併行于泉南,朱紫互湮,无论秦汉魏晋矣。五拳溯宗,以宋太祖、达摩、罗汉、行者、白鹤先师为法祖,泉人耳闻目接者此五拳也,故市井以“五祖”统呼之,沿习至今。然则五祖之号,当在鹤拳勃兴之后,即清康乾之际也。

五祖拳史略

五祖一门因形取象者三:罗汉、行者、白鹤。以人命拳者二:太祖、达尊。达尊、罗汉二拳,或谓天竺僧达摩传于中土,行者拳或谓鬼谷子修于蒙山。南宋泉州双塔即雕錾有“猴行者”之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流传民间,度其因形入拳此时不无可能,至明戚继光《纪效新书》,猴拳已赫然与太祖拳并称。然此三拳其肇始殆不可详稽。太祖拳、白鹤拳之传流,谱牒可征,则循史可按。

旧谱云:“太祖教二十四势,单拳独手,乃天下无敌矣。”书谓赵匡胤为少林派开山祖,“挟其秘技,秘不示人。醉後尝与群臣言其奥蕴,寻悔之,又不欲食其言,卒置其书于少林寺神坛中。其法以硬功直进为上策。”建炎三年南外宗正司迁泉州,太祖六世孙子侁入泉,术遂南传。宋元陵替之际,居泉之皇族以千数计。太祖之裔,习武举业,从戎建功者不旋踵而继,其裔孙赵孟良者,且剃染为泉州少林寺长老,率千僧抗元。十八世孙赵本学,号虛舟,韬略武功冠绝一时,缙绅相与引重颉颃。《南外天源趙氏族谱》谓“名将俞虛江(大猷)出其门下,武畧率祖虛舟公出”。俞未仕与邓城结庐读书清源山,为刎颈交,遇老猿公授拳术,至是而术兼太祖、猴拳,时号“俞家拳邓家棍”,此非五祖之滥觞耶?邓城、邓锺、邓士坡、邓士垓,明清数代武闱折桂,声闻京畿。大猷以拳棍教之军旅,平倭患纵横海疆四十年,趙氏之法遂为天下崇,世称无敌。宋泉州中武状元二,武进士五十二人。明清两代,泉人中武举者一千四百七十一人,中武进士者一百八十三人。明武状元一,探花二,解元十二;清武状元一,探花三,解元二十二。黄景昉谓与善手扑棍棒者接,皆言其父、其大父亲承俞都护所指教,俞都护集古今棍法大成而教之,身与士卒相角抵。俞氏之棍,得本郡同安李良钦、永春留垵刘邦协所传。泉本楚地,楚以荆山之阳为都畿,俞谓为“荆楚长剑技”者,示古法有自也。迨吾泉延平郡王郑成功两岛屯兵抗天下全师,蹈义之士风起景从。二十二年间两军争城陷地,泉漳重镇,数遭兵燹,乡里结社自保,至村里铺境妇孺亦皆言拳。流风所至,百家绝技,後先接踵,甲于闽中矣。故明史兵志谓“泉州、永春人尚技击”,明社既屋而少林一派转为大盛也。

以其盛也,故成习尚。五祖拳术之传,有如江河百流,浩浩汤汤矣。于史或其人显,其术隐,或其艺传,其人不传,有家学渊深,奕世而绍,亦有寻枝问叶,则三代以上而茫然者。余征诸载籍,询之故老,得近代若干拳派之大概。

五祖拳史略

永春为五祖拳鹤派之渊薮。清雍正十二年永春陞中州,直隶行省,车马辐辏,九流杂处。《拳艺世传序》谓康熙间方七娘徙永,传白鹤拳于曾四,曾氏传子绿使,再传李元卿、林泮、辜喜等,以郑礼传之最真,习之至诚。郑传刘降、郑养、林添、郑笼等,其后郑笼传大田,叶晋溪传同安,郑碧传泉州。其中以永春蓬壶、达埔、观山、大羽拳风最盛。大羽郑礼旧宅在焉,村中老幼皆能拳,世续其艺,晚近有郑文存颇精其术,终生业拳。一九二八年南京国术统考,永春潘世讽、潘嗣清、林宝山、潘孝德等十人赴试,郡城则有沈扬德、姚醒狮,皆得名。载誉以归,建翁公祠国术馆于五里街,绛帐廿年,栝栢有材。京考翌年,以陈嘉庚有邀,廿人组“闽南国术团”出遊星马,历时一年。征轺南归之日,当地士人慰留潘孝德等拳师设帐以拾坠绪,薪传至今。永春尚有一支,溯源雍正朝郡城泉州东门外东禅寺之悟心和尚。干德源撰《五祖拳简史》称,同治四年李俊仁得悟心之徒孙关雨人真传,潛习十年熔冶各派,传干氏、李妙、李蒲、颜情,再传林宝山、李载鸾。谓其所传,“内中分五种拳法,一太祖,二罗汉,三白鹤,四猴拳,五玄女拳”。干氏之子湖海、湖昌、湖南世其学,创中华国术协进社于星洲。前此,一八九六年永春浹漈郑业佐即曾于星洲设馆教传白鹤拳。香港立社以传白鹤拳者有郑文龙,传李刚,其法古茂,出尤溪张扬华。

五祖拳史略

清雍正五年禁天下拳棒,庚子辛丑再禁。泉郡之拳术,由明、清初之大盛,转趋衰微。然允文允武,固体国持身之义,且闽之泉漳,人心思明,终有清之世,市井乡里潛习拳术不替,加之复明反清之秘密会党如天地会、小刀会、红钱会等未尝偃息,会众以拳联结,遂使五祖拳艺不绝如缕。乾隆二十八年焚泉州少林寺,反清志士南奔两粤,泉之少林武艺遂播于岭南,流诸域外。及革命军兴,拳禁稍弛,泉城拳风乃复振起。泉州同盟会策动拳社,联络革命,黄中流、傅维彬倡之最力,拳术亦精。于府城後先振微继绝者有诸多门派,兹举其知于世者如次:

(一)黄培松为南安六都人氏,以拳勇名世,其师系晋江大罗溪武举黄纪堂、城东南埔武举魏捷玉。光绪六年中庚辰科武状元,大魁天下,武林侧目,归于其乡东山埔设状元馆传其术。徒黄圣,东渡台湾,传艺台南佳里镇冬瓜寮刘润,再传杨新枝,四传曾吉连,所传“斗底”、“顶斗”、“大花八卦”,皆为五祖门太祖派名套。先后于黄培松精五祖拳之缙绅士大夫不乏其人,如许邦光,上京遇马贼,以技退之,嘉庆十六年会试中式,授翰林院编修;林高飞,光绪十八年壬辰科武进士,授御前侍卫,为武翰林,辞官返梓,居金砖巷,以传拳娱其晚景,何春先尝从其学;曾振仲,举人,亦能拳。泉郡“比屋弦诵,人文为闽最”,缙绅世家每多业文艺武,如明万历丙辰武进士林巖,其父林武苴係壬辰武进士,弟林欲藩为庚子武举人,叔祖林云程、兄弟林欲栋、林欲厦、林欲楫皆中文进士,为文武兼备之泉中望族。彼等出身既高,诱掖风气,为世所称,泉人乐道之。

(二)清末挟技自漳返泉设帐者为蔡玉明。蔡为邑庠生,“兼通五祖拳法”,于郡城先后开两馆,一龙会,一圣公,望门投止者四十余人,名传武坛者以林九如、尤凤标、魏文豹、尤俊岸、陈京铭、翁朝言、杨捷玉、沈阳德为著。尤凤标民国五年著《中华柔术大全》,祖述五祖拳法,蔡氏之学益显于世。蔡氏之徒,开帐海外者,有“玉明国术馆”、“鸣谦国术馆”、“卢万定国术馆”、“闽南国术研究社”、“明星武术体育会”,名重东南亚。沈秀枝、林继兴、洪光华、林维爵、许乃敬、陈家鸿、卢绍鹄、卢绍准、郭雄虎、赵春德皆以拳鸣。

(三)庄詹,居城西,其徒卢言秋建“光汉”、“光武”、“光辉”国术馆于马尼拉,传子卢庆辉、卢庆祝,庆辉再传思明,祖孙三代,七十年间弟子逾万,遍于菲岛,侨领多有列门墙者,如杨海章、董尚真、蔡友铁等。菲岛陷敌,光汉奋起抗日杀敌,馆员多人殉难,有声于史。

(四)林贤,艺出家传,再传徐金栋。徐转益多师,于马来西亚创“徐金栋健身社”,传叶清海、陈思明、韩金元、麦天明、约翰葛拉汉、叶川华、马炳光、刘牡丹、子文德、文成等,传拳廿余国,授徒达二万余众。

(五)东禅少林寺释智武,俗名陈知书,传魏希农,再传吴栋樑、魏国器,吴传吴序晓、陈墨波,魏传戴火炎、蔡水影、姚醒狮、邱志竹。各有传,历年开馆城乡,从习者众。魏三十年代偕徒戴、蔡南遊,立馆印度尼西亚泗水寄傲社,清进士林骚有诗“平生不少英雄气,到处逢人绝技传”赞之。今泗水黄龙体育会曾克伦、陈锦荣一支出其门下。

(六)泉城东北隅崇福寺妙月和尚以铁沙掌称,少从陈文章、昆司学拳,且亲炙清源半岭岩仰华和尚。仰华为泉少林寺志参和尚之徒,妙月尽得其术,传释元镇,再传释常凯、释常清。寺中存《太祖拳谱》三卷,为镇山之宝。常清以所学授道仰、常定诸僧,未几病殆,以曩尝拜戴火炎先生为师,与余有同门之谊,嘱接教众僧,如是数年。常定住持少林,建武僧团,以拳禅课众。仰华尚传城北普明村李愚等十二人,有“李愚打倒翻天豹”传说流传至今。近人庄子琛得其余绪。

(七)廖豆,传陈朝顺,再传林祺燕;何春先,传林国治,再传林春来,至今桃李嫣紅。另有黄福田传陈维称、刘鹏山传张铁龙,擅太祖拳。开元寺秋冷和尚传侯煥,再传庄子琛,承天寺达光和尚传徐云时,擅罗汉拳。上述诸门,晚清民国间均名重于时,代有传人。

五祖拳史略

至上世纪之三十年代及六十年代,聚泉城各流派之力以传拳者有泉州国术馆与泉州武术研究社,皆有继往开来之功。一九三二年六月十九路军入闽,倡立泉州国术总馆,馆长吕鹏琦,教练姚醒狮(魏国器徒)、林国治(何春先徒)、陈维称(黄福田徒)。设分馆二,一为温陵国术馆,戴火炎(魏国器徒)为之长;一为富美国术馆,林天恩(林九如子)为之长。温陵馆传魏国器一派拳术外,尝聘永春拳师郑某传鹤派;富美馆则聘同安新垵拳师邱思志等数人先后任教。无门派之轩轾,有精诚之合作,且为抗日气氛所鼓舞,故馆务如火如荼。总馆学员如周志强、李道德,分馆之学员如黄清江、丁子产、林清德等,后皆脱颖而出。一九六一年,鉴于民族传统武术之式微,国家体委以抢救传统为务,泉州武术研究社应时而生。推举社长庄子琛,副社长戴火炎,委员十六人。其中五祖拳师占十五人,庄、戴而外,为林扶东、陈朝顺、廖尚武、林祺燕、陈墨波、徐云时、张铁龙、释常清、释瑞吉、王启祥、林清潭、林春来、苏再福,皆一时之选,可见其时五祖拳卓尔出众之态势。至一九六六年文革始,神器隳弃,武术社解体,拢共授徒千余名。今日城乡五祖拳坠而复起,甲于全闽,拳风直播海外,四十年间此二馆社诚有不磨之功也。

五祖拳史略

数百年间五祖拳风行泉、漳、厦,影响及于台湾。郑成功驱荷复台,泉漳拳勇之士多往从之。入清版图后,数度移民垦殖,闽台民间渡海往来,朝发而夕至,南拳之传,如乡音弦管,渐衍全台。据《西螺开拓史》载,刘明善(名炮)少习武泉州少林寺,道光八年入台,创西螺七嵌振兴社传金鹰拳,所传内有“太祖三角”;略后入台之廖金生于港尾传布鸡拳,又称白鹤拳。西螺武功闻名全台,于此可见其来有自。台南何善发之太祖三步点槌法则传自乾隆五十二年去台之永春吉师,至今七传。五祖拳风甚而远播东瀛,日本冲绳空手道刚柔流正道馆湧川幸盛、刚泊会渡嘉敷唯贤多年考察,溯源至泉永,谓其出于一脉。盖明泉州设来远驿以馆信使与商旅,闽三十六姓移居琉球,拳术因之东传,而琉球适为唐手古武道之肇发地也。

五祖拳统太祖、达尊、罗汉、行者、白鹤于一门,拳风相似,功理相通,技手相若,步马相同,既可兼习,亦可专精,至今五拳并行不悖于城乡。总观其拳,刚柔相济,手法简约,桩马稳固,发劲刚韧,势雄而猛,擅于实战,其法与宋赵匡胤“硬功直进”之策及俞大猷《剑经》一脈相承。概其拳械,各色俱全,套路在二三百套之数,不知若干代若干手研精众有,荟萃成录,乃完富如此,信为武林奇技而足长留天地。闻近有一说,谓此拳为蔡玉明于光绪宣统间所创,及今不过百年。非是,不唯于史无征,且于事于理固有不然者。明老未如是说,嫡传高足尤凤标在其谢世五年后著书谓“五祖拳棒,年湮代远,遗传失真”,亦未作如是说,清末民初之武界耆宿尤未闻言及。

永春内碧干德源一九一六年于马来亚吧生创国术馆,撰《五祖拳简史》称其师李俊仁于同治四年习武,“集各派之长共冶一炉”,传艺泉州,“内分五种拳法”。蔡氏生咸丰三年,同治四年十二岁,其不能创拳使李俊仁学明矣。右述之武举黄纪堂,武状元黄培松,武翰林林高飞,当蔡之世皆叱咤风云,未闻其拳出于武秀才蔡氏。魏希农传嘉庆、道光间拳术十九套予魏国器,再传戴火炎,谱曰太祖拳,实则内太祖派六、罗汉派七、达尊派四、鹤派二,已然如时下所见之五祖拳矣。创拳者必编拳,观五祖一门传世之套路,各派互有,殆无一套为明老所创编。与蔡氏年岁相若之擅五祖拳者如仰华和尚、廖豆、陈朝顺、林贤、何春先等,有誉当时,传谱至今,于彼既无同门之谊,亦无师承渊源,皆各有血胤,派衍而支繁。是则五祖拳之传固早于蔡氏之世也。复有一说,谓五祖拳出于洪门“五祖”,亦非是。《万年青》说部固虛撰之小说,以小说家言为拳史,无乃向壁虛构乎?徒贻识者笑耳。

一九八九年,菲律宾光汉国术总馆卢庆辉、蔡友铁、许良宽、王宏榜等以五祖拳传播既广,宜广资联络,声气相求,乃议成立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其时余适率泉州武术团访菲,遂与马来西亚徐金栋健身社、菲律宾鸣谦国术馆、新加坡明星武术院、印度尼西亚卢绍准国术馆等联署倡议书,力促成之。翌年,六国代表莅泉,张旗以成。迄今廿年,岁聚盟交流,切磋拳艺,其间举办多屆国际南少林五祖拳比赛、学术研讨会及南北少林大会演,倡议且襄助复建泉州少林寺。卢庆辉(菲)、叶清海(马)、徐金栋(马)、李志远(菲)、韩金元(英)、周焜民(中)先后被推举为主席。二零零七年选健儿晋京,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首播五祖拳擂台赛,举国耳目一新。明年复战,再次誉满京华。联谊总会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至今计有中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美国、冰岛、爱尔兰、芬兰、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意大利、瑞典、挪威、加拿大、缅甸、俄罗斯、埃及、伊拉克、德国、日本、南非、新西兰等卅馀国及港、澳、台地区之五祖拳馆社传人与会。千年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盛哉。

二零零八年六月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五祖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告保护抢救,传承发展。同月,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十名五祖拳传人名单。

概而言之,五祖拳发端于宋,于明为盛,大备于清初。抗倭御侮之役、明清陵替之战、反清秘密会社之潛传、泉漳移民开发台岛、华侨出洋、近百年东西文化交流,已然使拳艺由泉漳而两粤,而台湾,而东南亚,而流播于五洲,为肤色各異之民族所喜闻乐习矣。若谓五祖拳已成跨国界之世界语言,其谁不是之耶?

余撷故实如是,孤陋寡闻,自揣必有挂一漏万,记述不当,疏于考证处,倘得先进同仁不吝指摘,匡所不逮,则幸甚。

岁次戊子立冬温陵执节述于抱剑轩

五祖拳史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